[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提示:本線路為優質線路,可優先選擇。
提示:如無法播放請看其他線路
這是2020年上映的電影。在法國馬賽北部毒品犯罪一直都很猖獗。警察局禁毒小組的三位格雷戈、安托萬和亞斯一直想破獲城中村的販毒案。好不容易上級批準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斗后,他們大獲成功。沒想到幾個月之后,三個人都遭到指控,污蔑他們販賣毒品,被抓到監獄里留置。經過了不少曲折,他們才洗清了冤枉,同時也對警察這個職業以及他們所從事的禁毒工作徹底失望了。
法國有不少城中村。但是和咱們的有所不同。咱們城市中也遍布城中村,基本上管理還是不錯的,人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雖有少量違法現象,但基本上很安定很和諧。可是在法國,尤其是在亂七八糟的馬賽,那里的城中村都是北非的農民,跑到法國討生活。集中在馬賽北部的數十棟高樓內,當地人不待見,政府管不過來,里面儼然一個小社會。這幫人初來乍到,一時間找不到什么好工作,于是販毒、賭博便成為了他們的首選。而且與之相關的分工細致組織嚴密。“他們就是王法”。久而久之成了政府也奈何不得的毒瘤。在影片中我們看到,警車到了城中村門口,立馬有人通風報信,很快被一批流氓截住。那個大個子頭目假惺惺的邀請這幾個警察:“我很客氣地在跟你商量,想進去是吧?進去啊。”口吻中滿含殺氣。格雷戈他們想了一會,只好認慫,打道回府。之后的清剿毒販的行動中,雖然有大批警力加入,架不住村民們暴力抗法,互相拿出槍對峙,誰也不敢先開槍。此時的強者和弱者已經顛倒過來了。社會治理到了這個程度,我只能搖頭嘆息。
在警察方面,有業績考核。按照每個警察的成果,評定分數。內務部整自己人同樣也在評分。荒唐中可以看出政府對于國家治理的戰略考量。比如說是要禁毒,可是抓捕毒販和抓捕小偷的分數都是一分。也就是說,并非是全面禁毒,只是限制毒品而已。連禁毒小組的安托萬自己也吸毒。所以,因為上頭對禁毒并不十分積極,沒有給出什么指導意見,更不用說給予物質上的支持了。每天惦記的是別把出勤的車撞壞了。因為抓一個毒販也就200元,撞壞輛車要3000元。如此一來,一線人員如格雷戈等想要抓毒販,只有用另外的辦法了。
格雷戈他們使用線人,釣魚執法,恐嚇威脅等等。深究起來,自然是違法的。可是仔細想想,上到政客下到庶民,有幾個是清白的?尤其是與黑道打交道,當然不可以書生氣十足。“一個坐在辦公桌后的混蛋”根本不可能理解一線人員的艱辛和危險。如格雷戈對那個“混蛋”所說:“你以為你是站在正義的一方?你自以為什么都懂。你根本不懂。”一線警察在無奈之中,犧牲小原則維護大原則是常有的事情。想當初,一些軍隊為了籌集軍費,也有過種鴉片賣錢的事情。現在的警察隊伍里,不拘小節的事情同樣隨處可見。對于這些“瑕疵”,他們最需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譴責,甚至是沒完沒了的審查和追究。難道因為這些毛病,我們就無視的他們的功勞了嗎?他們的頂頭上司杰羅姆在剿滅毒販后,稱贊格雷戈小組:“你們個個都是英雄!”沒過幾天,翻過手來,就往他們身上潑臟水。到最后,倒霉的就是格雷戈這樣真正愿意做事并且做出成績的人,而得益的卻是那些無所事事明哲保身的官員們。
在格雷戈他們幾個被審查時,那個官員以及律師都要求他們供出那個線人,唯有此才能使他們脫罪。一開始安托萬對他們說:“我一個字也不會說的。這是我作為警察的道德。”可等待他們的便是無休止的折磨。最終,無奈的安托萬交代了他的線人,可憐的女孩阿梅爾。換來了小組的解脫。出獄前,安托萬隔窗看著被銬在水管上的阿梅爾,悲痛欲絕。他說:“我別無選擇。”我一向反對這種告密和揭發。它是人性的丑惡,是靈魂的污點。可是曾幾何時,告密反而成了一種美德。去逼迫人們去揭發,去鼓勵人們去告密。是的,你告發了阿梅爾,你和你的同伴得到了解脫,代價僅僅是阿梅爾一個人。可是你想過嗎?因為你的行為,你不僅毀了阿梅爾的生活,顛覆了自己做出的莊嚴承諾,你還違背了人類傳承已久的良知和道德。你的一生將在心靈的痛苦與悔恨中度過,永遠不會平靜下來。當然,更應該譴責的是那些逼迫他們去告密的那些人。對于這些人,道德感在他們心中是不存在的。他們的工作就是猜忌、懷疑和整人。今天的世界上,還有不少這樣的人,以此為生,將此作為生活的樂趣。
格雷戈三人在閑暇時聊天時說:“我好想去外太空。試想一下,你可以看到我們這顆星球變得如此渺小。”是啊,人類存在了幾萬年了。除了在衣食住行上有些微的進步外,人類的精神一直是止步不前,甚至還在倒退。人們的欲望、貪婪、邪惡、無恥在增長。人類正在變得越來越渺小。或許在許多年之后,無數的高樓大廈,無數的火箭飛船,無數的錦衣美食,養活的卻是一群渺小的“非人”。我們或許生活在真正的動物莊園中。
跑題了。不說了。
這個電影講了一個很流暢的故事。告訴了眼下的現實,沒有過多的說教。很好。但是影片的剪輯稍顯突兀,人物的性格缺乏特色。
本人評分:6.5。
如果習慣了港式警匪角力,或者美式特工打擊,那么本片中規中矩,甚至在及格線以下。快速剪輯,凌亂鏡頭,快速而激烈的臺詞,都掩飾不了簡單直白的劇情。
想辦點大案子的小警察,用了些拿不上臺面的手段,破獲了一起大案。結果被人舉報,上司翻臉不認,幾個人被抓起來。最后為了各自的生活,放棄了原則供出線人,一切結束。
片子本身只值得5分,但我想給它7分,因為它帶給我的不是感官愉悅或刺激,而是漫長的思考。以我們的視角來看,他們有許多地方的做法和我們想象的完全不同,而為什么會產生這些不同,值得我們去仔細琢磨。
1.禁毒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打擊毒品像我們這么嚴格,以至于很多人對這件事的嚴重程度根本沒有切身體會。世界各國大都反對毒品,但在不少國家,大麻(即俗稱的“葉子”)的管控并不算嚴格,在北美、歐洲各國甚至接近煙草。因此毒品問題歷來屬于頑疾、歷史遺留問題。
我們僅從社會經濟的角度來說,毒品因其強成癮性,吸毒者完全無法選擇,只能不斷地購買。因此,賣家可以無限制地提價,買家根本沒有議價的資格。這導致了什么結果?毒品生意利潤驚人,除了軍火以外,就屬這門“生意”利潤高。
有段話大家都很熟悉,馬克思在《資本論》當中說:
“資本懼怕沒有利潤或利潤過于微小的情況。一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會非常膽壯起來。只要有10%的利潤,它就會到處被人使用;有20%,就會活潑起來;有50%,就會引起積極的冒險;有100%的利潤,就會使人不顧一切法律;有300%,就會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絞首的危險。如果動亂和紛爭會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它們。走私和奴隸貿易就是證據。”
有了這么高額的利潤,不僅是走投無路的移民、底層混混,甚至連某些政治勢力都會為其大開綠燈。因此,禁毒并不是只打掉供應和消費鏈條就結束了,其中還涉及到了錯綜復雜的貪污腐敗、徇私舞弊、官商勾結等等問題。
對于多黨派資本主義政體來說,資本就是一切。政客們只是資方站在臺前的代理人,必須代表資方的利益。如果販毒帶來的利益巨大,資方并不會為了人民的福祉自斷財路。這就是為什么毒品生意屢禁不止的原因。否則以美國、法國五常的實力,真要下狠心怎么可能禁不了毒?
2.權力拉扯
除了利益之外,另一個問題就在于所謂的“民主黨派”之間的權力拉扯。多黨派執政理念迥異,每隔三五年就換個風向,怎么可能用五年計劃、十年計劃去一點點清理暗瘡。禁毒雖然功在千秋,但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像法國那種拖沓的政府,怎么可能有這個資源和魄力去做這樣的事。
新冠疫情就是典型的例子。美國作為當世國力最強的國家,死的人卻最多。其背后的邏輯和本片所表現的困境如出一轍。
片中不管是出爾反爾的局長,還是為了政績隨心所欲的省長,亦或是以調查員為首的政府官員,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沒有人要求他們“為人民服務”,沒有人曾有過這樣的意識。三人組警察倒是心頭還有點熱血,拿著微薄的薪水,做著刀尖舔血的工作,可結果卻讓人心寒。
本片發行于2020年,而法國政府就在2020年設立了新的國家禁毒辦公室(OFAST),并于28個地區建立了禁毒行動情報組(CROSS),用以取代早已經落后于時代的中央打擊毒品販運辦公室(OCRTIS)。新的計劃當中就包含了對于毒品相關的貪污腐敗的查處和打擊。
但我們都知道,如果他們繼續各自為政,自說自話,那么所謂的新計劃也不過是昨日重現罷了。
3.社會土壤
毒品泛濫的重要土壤就是混亂的社會環境。片中的城中村有自己的生存法則,甚至連警方都難以進入。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我們耳熟能詳的本土地標——九龍城寨。
同樣的城中村,同樣的混亂,但我們是怎么處理的?、
1982年,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訪華,和鄧小平談妥了香港回歸相關事宜并敲定了日期。因此1987年,中國政府和港英政府合作,開始對九龍城寨進行拆遷。1994年,九龍城寨拆遷改造基本完成。
在國家機器面前,九龍城寨才回歸到了它本身應有的地位——城中村。
然而歐洲大量的難民、移民卻讓“國家機器”成了一個笑話。大航海時代當中瘋狂拓展殖民地的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法國,以及三角貿易的罪魁禍首英國,在南美和非洲種下了混亂的種子。中東、西亞、巴爾干半島、非洲、南美常年混亂,而始作俑者們也終于嘗到了自己種下的苦果。
雙手沾滿鮮血完成了原始資本積累的歐美人,此時又開始端起架子要做圣母,在不考慮本國實際能力的情況下,吸收了大量的難民、非法移民。結果就是永無止境、深入骨髓的混亂。小到坑蒙拐騙,大到槍擊喋血,失去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受傷的是誰呢?
4.集中與民主,平等與自由
世界上有如此多的國家和政權,大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評判的唯一標準就是,國力提升沒提升,國民生活水平提升沒提升。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不難發現,集中制有集中的好,自由有自由的好。集中了更容易實現平等,民主了更容易實現自由。
但我們的親身體會是什么?
疫情來襲,標榜自由的漂亮國遲遲沒有動靜,七嘴八舌,一萬個人有一萬種說法,意見遲遲不能統一。對于上層來說,嚴格管控就意味著得斷自己財路,因此一直拖延。底層的人民因為信息不全,被各種蒙在鼓里。最終的結果就是近千萬人確診,70萬人喪生。美國總人口才3億多,相當于三分之一都確診感染。相比之下,我們14億體量,累計確診12萬,累計死亡5千多。事實在此,根本不需要多說什么。
人類的文藝創作、思想碰撞、開拓進取確實需要自由發散,可誰來給普通人的生活兜底?腳踏實地就得要永遠居安思危,永遠做最壞的打算,永遠冷靜克制,這些是不能依靠烏合之眾的民主來做的。比如美國至今還有數以萬計的人覺得“戴口罩”是一種對公民權利的約束,他們寧愿感染,寧愿病死,寧愿把病毒傳播給身邊的親朋好友,也不愿意被政府要求戴口罩。這就是民主之殤。
最好的國家不是最慈善的國家,而是能保證每個國民生存的國家。
我們慶幸的是,我們的領導人不會被資本所影響,不會為了資方說話。僅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是稍有優勢的。但不管是集中還是民主,都沒法完全解決人類的問題,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為了幫省長立功,上司讓男主們搗毀販毒組織,金發男的線人要求5斤毒品,但不能是販毒組織的,這組織大麻袋子里面有特別的濃烈的氣味,向上司要求拿警局的毒品被拒絕,不能動封存的毒品。
男主們通過收繳買毒品的人的毒品一點點的湊夠,在線人的線索下終于成功破案
但這沒結束,兩個月后,三人被帶走調查,說他們販毒之類的,上司卻否認收集毒品提供給線人交換情報的內情。
老大再監獄被整的失去心智,小孩剛出生的隊友在監獄要求剪發時(只能被獄友剪發)勸說金發男,金發男供出了線人
最后老大做了市政府官員,小孩剛出生的隊友在警察工會為警察辯護,金發男在監獄做護工
看電影的全過程,我都在問我家大貓:這是真的嗎?這合法嗎?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對的,正如我每次告訴你的一樣。第二個問題的答案是:不,但是警察也不能怎么樣。
我同意某個評論說:最苦的永遠是底層。但是起碼這里,我們多數人還相信:有事找警察。但是在大貓的國度,早已沒有人再這么想了。守法的好人不想:因為說不準警察可能還反過來訛他們一筆。不守法的壞人,估計就是警察不想被找上--因為如果警察沒有獲得批準,這很可能是警察傷筋動骨還不能反擊的事情。雖然哪哪都有壞上司,但是在三個男主這么拼命地為上司和市長取得榮譽之后,卻被棄如破履,還真的是很讓人感到寒心。
最后的最后,Antony還是把自己的線人出賣了,為了兩個兄弟,和自己。如果只有他自己被捕,我估計他會守口如瓶吧。畢竟他在線人面前總是很“紳士”。但是看著日漸瘋狂的老大,和家里有嬌妻愛子的同袍,他也只能選擇割舍自己的線人,誰叫她是來自貧民窟的“壞人”呢?即便遲鈍如我也看得出,他對她有那么一點點心動。
不過那個結尾,的確是有點多余了,既然是是喪片,就應該一喪到底。不過或許導演本人也實在沒辦法留一個這么喪的結尾吧。可能他也怕自己有一天會喪失希望。
印象中的法國,是文藝浪漫典雅,是不畏權貴和壓迫,是批評和啟蒙,是歐洲的標桿,即使狂暴,也是人類標志性的革命和啟蒙。但是在現實中,法國在巨變,熱衷于罷工游行示威的傳統被新移民迅速掌握。中學教師被宗教極端分子割喉,宗教和種族沖突也在加劇。
近年的現實題材電影中,法國也在蛻變,新版的《悲慘世界》展示的是割裂的種族和階層。在電影中,馬賽似乎成了法國的一個標簽和富礦,種族矛盾、毒品泛濫、黑幫橫行、警察腐敗……
從影片內涵來看,又有一個共性問題,導演似乎熱衷于從某個角度盡力展現這些陰暗面和問題,但是并不去思考和挖掘深層次的根源。法國傳統的獨立思考、諷刺權貴、質疑批評精神似乎蕩然無存,這個比較令人失望。
以本片為例,就是講述馬賽城中村藏污納垢、黑幫毒販橫行、警察內部腐敗……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什么?馬賽政府和議會在干什么?巴黎政府在干什么?馬賽民眾在干什么?現在馬賽的這些城中村怎么樣了?影片完全沒有涉及,那么你拍這么個電影的目的是什么?
還有就是影片的重頭戲:警隊突襲城中村毒販窩點,個人完全不能理解,因為全世界的警察辦案時遭遇圍堵和反抗,都是可以立即還擊的。即使第一次灰溜溜的逃回,緊接著必然是強勢殺回。影片大約為了突出城中村的混亂和警察的英勇無畏文明禮貌,面對一群流氓的圍堵居然慫得慘不忍睹。這個感覺過了,法國再自由,警察也不能在流氓面前慫成這樣吧!
講警察叔叔在法國城中村阿拉伯裔販毒團伙之間的事情,很戛納的那種,看完讓人感覺社會主義法治效率真高,法國緝毒警太難了,法國政府部門太無能了,馬賽城中村太亂了。講警察叔叔在法國城中村阿拉伯裔販毒團伙之間的事情,很戛納的那種,看完讓人感覺社會主義法治效率真高,法國緝毒警太難了,法國政府部門太無能了,馬賽城中村太亂了
馬賽北部地區的犯罪率高于其他地區,毒販猖獗;但警長杰羅姆警告格雷戈等警員盡量不要抓毒販,因為抓捕毒販吃力不討好,——抓一個毒販跟抓一名小偷受到內務部的獎勵都一樣是一分,完成指標即可。為此格雷戈與隊友安托萬、亞斯經常受城中村毒販的氣。
隨后,毒販發視頻叫囂城中村他們就是警察,為此惹怒省長,警長令格雷戈搗毀毒販網絡。但搗毀毒販網絡,需要安托萬的鄰居女孩阿梅爾提供情報,但阿梅爾張口要5公斤大麻才肯提供。于是,格雷戈3人就懇請警長將繳獲的毒品拿出5公斤出來,但警長可不愿為此惹麻煩、堅決拒絕3人的建議。
無奈,3人就靠收繳癮君子的毒品湊夠5公斤,而后用毒品交換線人阿梅爾的重要情報,為此得罪廣場的保安。
靠獲得的情報,3人帶隊端掉藏毒窩點……
其后,媒體報道3人將收繳的毒品拿出販賣,該三名警察卻被內務部調查。警長為了洗脫自身的清白,就將三人扔出做替罪羊……好在最后找到阿梅爾將此事澄清,3人才免于牢獄之災……
2019《悲慘世界》講的是同車三個警察搭檔,其中一個是相對純的惡警,一次巡邏中用橡皮彈打中了少年A,過程被在樓頂玩無人機的少年B拍了下來,三個警察為了抓到少年B銷毀視頻,引發的一系列沖突。其中有警察們被堵在一棟樓里的片段。//《北區偵緝隊》講述同車三個警察搭檔,接受上司打擊城中村毒品犯罪任務,其中一名警察用大麻交換線人重要情報,端掉藏毒點,后來該三名警察被內務部調查的故事。其中有警察們沖進一棟樓里的場景。//我就想問,這兩部片到底哪里像了,別告訴我就因為兩部片里都有一棟樓,警察們都進過樓——有感于評論區不斷閃現拿此片跟《悲慘世界》放一起說的。
為什么我覺得我看過并且評過分?
劇情挺爛的,直來直去,容量大概是一部香港警匪片的小段插曲。
每次看到這種法國城中村的亂象,總覺得白左治國,禍害無窮,無能無奈感甚深。本片也沒什么新鮮花樣,平鋪直敘而已。結局亦不悲慘,且看似是真實事件改編,問題是線人呢,沒任何交代?!
搶毒為掃毒,突入罪惡城,困獸小孩插刀,暴徒花樣堵路。以為亡命掃毒是故事高潮,結果重心放在兔死狗烹上。在好萊塢影視作品只敢拍黑警體制之惡的現在,法國老左們倒拍起了一線警員拼老命還要替領導背黑鍋的艱辛,順帶強調警察工會的必要性,世道真是輪流轉。跟《We Own This City》對照著看會比較有意思
執法成本越來越高,犯罪成本越來越低,有些“政治正確”比暴徒還可怕!
一線的都是炮灰,辦公桌后的都是混蛋!
到今天,犯罪片要想拍得驚艷,實在是門檻太高了,像這樣的成色,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2.5 敘述直白 張力不足 風格的模仿和斷裂都十分明顯 恍惚還以為在看內地院線
非常寫實的電影,馬賽北區貧民窟中的警民沖突、毒品問題、底層警察生態、體制腐敗都很是那么回事兒,在這個無限循環的惡性生態中,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利益與底線之間來回掙扎,無關正義,底層人只有為生活掙扎的艱辛。
《悲慘世界》故事更加類型化的升級,馬賽的混亂與星羅棋布的地下網絡、“囂張”的青年以及永遠在爆發的荷爾蒙沖撞;風格鮮明,并且突出了片頭關于真事改編的背景。盡管走向上的陳詞濫調與角色發展不足阻礙它成為更好的作品,但還是勝在凌厲;拒絕了修飾與美化,它完成了應該的觸及。
類似悲慘世界的寫實風,最后的交代有點多余
不怕影響旅游業嗎
跟西班牙劇《防暴警察》類似,就是一個小的工作單位對內對外對上對下,在種種社會關系里超出了它舊有的職能和義務,一方面法國城市化失敗原來容納工薪階層和移民的那種高密度所謂cite成了犯罪和騷亂的起點,一方面官僚職場既要求績效又不能容忍灰色地帶和程序不正義,小人物是否應該承受大歷史是最近我覺得凡事都要重新考慮的出發點。
見過警察養賊的嗎?本片就大概講了講法國怎么養賊。政客、警局的官僚需要功績升官,抓個賊1分,抓個毒販1分,每次選舉前都要集中拿分。怎么辦?養著賊窩子,有一個城寨里面的人隨時隨地都能抓,而且沒收賊贓也不會被舉報。所以從上到下都不在乎所謂的平民治安,只在乎能不能拿分,什么時候拿分。三個小警察的偵緝隊想要解決治安問題就會成為“積分體制”的敵人,從而處處碰壁。就算最后成功了,三個人也被當成破壞規矩的人,扔出來當替罪羊。所以,我們要先解決保護傘。
節奏特別好。感覺法國警察真苦 有業務量要求 面對黑幫團體也不占啥武力優勢 干了臟活領導也不保你 果然越基層越被壓迫。
從大衛貝利的《暴力街區》到拉吉利的《悲慘世界》,同類法國電影真是方興未艾。制度無力,地下市長,腐敗上司,基層背鍋。雖然題材略套路化,但是突襲城中村那段還是挺精彩的。
#Cannes74展映(1.5)雖然是直面法國社會問題,把底層治安人員和毒販對峙最真實的一面拍出來了,可是有些地方過于夸張,試圖放大人物情緒來夸大張力,但沒能成功。同時還有很多段落都沒必要拍出來,特別最后一部分可以戛然而止的。
囂張跋扈的暴徒可怕,體制內冷血勢利的官員更可怕。
全片最佳演技:警車后座爆粗口一秒轉唱歌的小混混 一秒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