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廣播+電影+互聯網的效果
建立在社交網絡基礎上、得到了新媒體助力、運用了粉絲經濟學模式、使用影視手段、獻給廣播人和聽眾的紀錄片。雖然是第一次見(也是第一次聽)到有這樣一個頻率、這樣一個節目——國際臺(我國三大臺之一哦)、輕松調頻(剛用了廣播APP終于收聽到了),但還真是有熟悉而親切的感覺,輕松、溫暖、青春、陽光,還文藝而小資,當然互動、以及時不時有點仿佛不經意間的感動是少不了的,甚至影響了一些人的生活和成長。紀錄片的制作在保持了節目特色的同時,呈現了兩位主播豐滿的個性,又有鐵桿粉絲的增色映襯,會有“你懂我”的效果。廣播已經享受到了汽車時代的紅利,就看接著怎么去爭取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紅利了。
2 ) 超長的采訪
飛魚一直是那么可愛的,無論外界怎么變,內在怎么變,他們都是可愛的一對搭檔,就像康永和小S一樣的絕配。所以想看會看他們的采訪、紀錄片甚至電影。
——這里面就有三個層次:采訪、紀錄片和電影。作為電影的本片,介乎一和二之間,有點達不到在影院里播放的期待。當然由于成本的原因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飛魚和你我又有幾個五年,幾個十年。話到這里,想到的是飛魚人,或者可以眾籌一個紀錄片的項目,給自己這個群體,從現在開始拍。然后真正排出一部好的電影來,記錄這個群體,這個時代。
3 ) 十年成長十年陪伴
05年開始聽的飛魚,同學們的第一印象就是笑聲很好玩的女生,讀書時候只有期末考備考那段時間可以聽。09年畢業后,就開始尋找組織了,有飛魚必聽,周末把以前的功課補上,到現在。哈哈哈。反正就是一路的陪伴。不管怎樣都喜歡。
跟著電影哭、笑,別人不能懂的,自己懂就好了。喜歡就好!我們都是思維跳躍的騷年
4 ) 期待了五年的紀錄片
從沒想到能參與到一部紀錄片電影中,也沒想到紀錄片可以拍攝的如此好玩。一部斷斷續續拍了五年的紀錄片,本是一個傳媒系學生的畢業作業,最后竟搬上了銀幕。一切都有點不可思議,就像《飛魚秀》橫空出世以及紅遍大江南北一樣。
《飛魚秀》這個電臺欄目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七零后八零后青年群體中認知度非常高,誰也沒想到過這么一檔普通的電臺節目會有這么大影響力,也沒想到這個節目的向心力有多大,甚至于,很多人因為這個節目改變了人生。劇透是跟勾搭別人老婆一樣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勾搭別人老婆我不敢,但是劇透一下我還是愿意嘗試的。電影中一個聽眾說:"我之前的人生,是灰色的,自從聽了這個節目,每天的上午是彩色的,下午再變成灰色,自從加入了飛魚人這個群體,人生就徹底變成了彩色。"我猜,他肯定是找到了一個飛魚人當老婆。我猜,與此有同樣共鳴的人不在少數。
首映會遇到了不少老面孔,互相打量容貌的變化非常唏噓,但談起當年的歡樂時光,仿佛就在昨天。飛魚十年,紀錄片拍攝五年,不管是十年還是五年,這一定是我們人生歷程中想當大的一個份額,我們與飛魚秀共同見證了青春。五年的拍攝,我能看到每一個主人公的變化,那些稚嫩的面孔開始成熟,那些滿臉青春痘的無知少女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已經成功成長為了一個無知婦女。而當年青春逼人的我,現在青春雖不在,但依然是個逼人。
觀影后,有人說這不僅僅是一個飛魚秀題材的紀錄片,這是一個時代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青春紀錄片。我非常認同,這是一個陽光向上的群體,善良,知性,有趣味,有好奇心和追求美好的恒久力量。聽過飛魚秀,你應該看看這個紀錄片,回望一下帶著露珠的青春;不了解飛魚秀,更應該看這個紀錄片,這個群體值得你們認知。因為他們具備70、80后最鮮明的標簽。
影院見吧!我是那個說"如果不聽飛魚秀,我早就發達了"的犀牛。
5 ) 感謝飛魚秀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彩色
一部飛魚人都會愛的影片,一部不是飛魚人看了也會愛上飛魚秀的電影。聽飛魚秀的時間還不到一年,但是已經無法救藥的喜歡上了。今天首映,小飛開玩笑說搞不懂你們喜歡飛魚秀什么。我也在想,應該是飛魚秀帶給人的感覺,輕松、快樂、正能量。這幾年一直在苦逼的讀書路上,單身枯燥的生活中,飛魚秀成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聽直播不方便,所以都是下載聽,期期不落,最早是在podcast上下載,中間一段時間,不能更新了,于是從網頁上找地址下載。上個月認識了個姑娘,相處時間很短,整一個月,她的生活很精彩,獨立,有點文藝范兒,而我,枯燥,除了運動,就是宅,性格也內向。和她在一起,自己都覺得有點悶。分開之后,我才開始思考自己以前的生活,灰色。這樣的生活有誰會有興趣,所以我決定開始讓自己的生活精彩些,開始花一些時間去用心豐富自己的生活。分開之前,我把飛魚秀推薦給她,怎奈她的網速不好,試了幾次,加載太慢,于是放棄了,本想把自己喜歡的東西和她分享,也是個遺憾。大電影剛開始賣票的早上,果斷出手,很幸運買到了,于是才有了今天的觀影。其實小飛和喻舟的一些生活觀一直在影響著我,現在我也在慢慢改變。這是我和飛魚秀的小故事。今天帶了買的《我就是一個笑話》,讓喻舟給我簽了名字,哈哈,場下的喻舟很漂亮,小飛也帥氣。兩個人依然那么搞笑,整場電影笑點不斷。最后,大家一起給喻舟爸爸過生日,喻舟媽媽拿著第一塊蛋糕遞給小飛,“給小肥吃,給小肥!”哈哈。。。他們一家人在一起滿滿的幸福。感謝飛魚秀,感謝喻舟小飛。
6 ) 飛魚黨表白篇
其實我不會寫影評。我可能寫的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
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花心沒有持之以恒能力的人
卻不知道為什么,飛魚秀能讓我從開始聽到就喜歡到現在
飛魚的十年,很抱歉,我來晚了,我只占有了其中的三年
卻能讓我感覺到無限的自豪感。
或許是小飛機智的妙語連珠,或許是舟舟那一聲早敖敖敖~的感染力
從開始的直播黨到現在的回放族。
總是會一個人聽著傻笑被路人當白癡
卻沒有后悔過這樣的行為。
雖然電影只有70幾分鐘,剪輯得有點無厘頭
但是滿滿的都是一場“私人定制”。一場只有飛魚人看得懂的電影
雖然影片真心沒廈門什么事,也抵擋不住我們的熱情。
一起開懷大笑的感覺真好。
感動于舟舟十年的變化。我一直都堅信著,
只有自己變得更好,才能遇到更好的他。
現在的舟舟就是這樣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活出自己的生活態度
在“奢侈品”中挑出最適合自己,自己最喜歡的。
我一直覺著小飛是披著摳腳大漢外衣的文藝青年
是那種骨子里透出的文藝。
嘴賤的功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招架的。
我說小飛,舟舟愿意被你虧十年,對你可真是“真愛”了
經常有人要問,你喜歡舟舟多一點,還是喜歡小飛多一點啊
我喜歡小飛的嘴賤多于舟舟,喜歡舟舟的笑聲勝于小飛
我特別不喜歡聽小飛或者舟舟一個人主持的那期節目
總會覺得,那期節目會少點什么
不愿意去想如果有一天換搭檔了或者是解散了
粉絲們會不會就像電影里那句:
“就像你不讓蘭州人民早上吃牛肉面一樣,一定會暴動的”
其實飛魚秀就像毒品一樣,纏上了就會隱隱發作。
卻從未想過要戒掉。
原諒我赤果果的表白了。
7 ) 十年總結,就是很好
想要看這部片子真的很費勁,因為離住處近的影院都沒有。其實不只是離的近的影院沒有,整個上海就沒幾家影院排片了。而有排片的也是所謂奇葩時段晚上快十二點,這是午夜場了。總之,想看---您得排除萬難。
還好,最終在周六晚上八點半,徐家匯港匯有排片。找了一位“非屬”一起看了這個自己一直想看的紀錄電影。
看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是想在電影里看一下這些年,準確的說是這十年,那些我們曾經經歷過的一些過往,有些是大事件,有些是小的日常瑣碎。比如2010年世博會對于中國來說是個大事件,不論是不是飛魚聽眾都經歷了,而對于飛魚人來說這一年飛魚來上海作了現場的直播,相對大事件來說這是小事,而對于飛魚迷們又可能是個大事件。不過,說實話自己雖然算是一個老聽眾,基本上從2004年就開始聽節目,那個時候剛剛到上海,也算是無意間聽到,然后就一直聽,只是自己卻又算不上瘋狂的粉絲,在斷斷續續的聽著節目卻持續多年一直潛水狀態中。
電影雖說是飛魚秀十年記錄,而實際跟拍記錄的應該是五年,所以關于十年有些是聽眾與主持人關于之前的口述,而我自己作為一個親歷者,其實想補白一下自己在最初的那幾年。04年初到上海,與眾多熱血青年一樣滿是激情,最初住在上海南站正對面的小區里,那一年上海南站剛剛開始拆遷建設,我那時正在華東理工大學自修。學生是聽廣播最多的人群肯定是沒錯的,我從那一年開始了這檔節目的追隨之旅。
最初的時光是用手機來聽,還記得當初節目里似乎也有人說過買手機首先 要看是不是有收音機這個功能,那會兒我自己也是這樣,直到現在也一樣每次換手機時必須要具備收音機功能。
紀錄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記錄成長的。十年,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一段相當長的時間了,因為人一生的長度而言,真正完全自我的年限不過就二三十年,太小的時候我們不能自主,太老了我們又不由自主了。所以正青春的十年有誰陪我們一起渡過?
回首自己,最初在上海求學,又不甘寂寞的與朋友一起創業,碰壁,重新再開始。或許一直堅持的原因就是我們要陽光的活著。
感情經歷,真的是太俗套了。只不過似乎又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十年啊,作為一個父母眼中的孩子,你是不是該談婚論嫁了?變化是永遠不變的主題,對于變化每一個人都一樣,不論曾經如何如何,過了幾年你會發現,哦,你原來還信誓旦旦要怎樣怎樣。比如我自己,曾說相信一見鐘情為借口,其實是不想結婚,然后在08年迫于父母的壓力,再加上創業失敗等等原因開始相親,然后09年與父母滿意自己不反對的人結婚,然后2010年就有了女兒成為了一個父親.
其實說到底,這是一個關于成長的回憶。
我們都在一天一天的生長著,成熟著。可能我們都激憤過,或者我們曾找不到自己的情感歸宿,但是只要我們是陽光的,那么,當我們走了一個十年,回看時,我們覺得那是幸福的,快樂的十年,若我們永遠是陽光的,那么,再下一個十年,回首時,我覺得,那也是幸福的,快樂的。永遠,永遠。
8 ) 為什么我還要聽廣播
什么時候開始聽飛魚秀的?已經記不起來了。
在大連剛工作的時候,每天從泉水坐515路去森茂上班,每天要一個多小時。買了個當時最牛逼的手機,諾基亞N93i,能聽廣播,就在三四個電臺中來回挑節目,最后固定在了體壇龍虎榜,一個小時剛好能把體壇龍虎榜聽完。下班回家就聽music radio。
記得鄭淵潔說過這年頭,聽廣播的只有孕婦和司機了。我也不知道我算哪一類,總之聽廣播在那時就成了習慣。有時玩GTA圣安德烈斯,就啥也不干,搶輛老爺車,開著車聽著電臺,離開城市往山里開。
2010年來了北京,大城市第一件震驚我的事就是電臺,之前在大連就三四個臺,頻率都能背住了。到了北京打開手機自動搜索,搜了十分鐘,電臺一串串的往外蹦,當時就和海上鋼琴師一樣迷茫了,有限的琴鍵能彈出無限的樂章,你給了我無限的琴鍵,讓我怎么彈?
真相也是如此,北京電臺雖多,沒幾個能聽的,都是一股子新聞聯播勁兒。當時特別懷念體壇龍虎榜,就想聽倆人沒有主題的窮泡。
后來不知道怎么篩來篩去,就找到了飛魚秀,一下就喜歡上了,從而喜歡上了國際臺的其他節目,歲月留聲,classic sunday什么的,把music radio也基本pass了。
還有兩個讓我驚喜的電臺。一次是開車從太原去磧口,出了太原沒多遠就沒電臺了,全是大車。一直開到過了呂梁,都開到縣道上了,又打開電臺搜臺,收到了一個很透亮的女主播的聲音,標準的普通話,什么臺忘了,總之是個新聞評論節目,觀點也很新穎。當時覺得很佩服,這么好的聲音條件,不知道是哪個廣播學院畢業的,甘愿來到(或者回到)小地方,用心做一份沒有很多人關注的職業。
另外一次就是在成都,搜了個電臺放的歌很好聽,就想聽到廣告再換換,沒想到一口氣放了半個小時歌,首首好聽,一個說話的都沒有,就咔咔放歌。后來知道是岷山音樂網。離開成都還挺想念的。
電臺是一個地方的聲音,希望廣電總局別像搞砸電視節目一樣把廣播也搞砸了,不放忍者神龜魔神英雄壇,讓小孩看喜洋洋,長大了怎么有英雄氣概保護祖國。讓大家輕輕松松放點好歌,你也就不用費力去抓海盜電臺了。聽說紐約光古典樂電臺就好幾十個,在中國撐死了能聽個classic sunday。網絡電臺也得給點力,qq音樂廣播里的古典頻道,全是類似《古典鋼琴曲精選100首》《最動聽的胎教音樂》,話說回來這些網絡廣播也不算廣播,廣播雖然不能對話,但是人與人精神的溝通,不是個勞什子機器就能干的活,互動也不是點紅心發微信。希望電臺們越做越好,成為品味級的大眾娛樂,而不是老大哥的口舌。
3.7
這倆人還是挺有感染力的 作為一期飛魚秀都沒聽過的人居然就這麼順暢的把這個片子看下來了
飛魚秀,挺厲害。
愛你們
反正埋汰電波絕對不會拍大電影的
這一群人的十年...我也想找一個合拍的人,而且不用受所謂愛情的牽絆
我的大學時光啊 小飛確實有才 還記得當年去朝陽門參見見面會 被小飛即興發揮黑眼豆豆的一句what's wrong with the world mama 逗的前仰后合
長途跋涉!一個聽粽的自我修養!
很驕傲自己是飛魚人
正像小飛說的,這個節目已經從談話類節目變成真人秀了,聽了這么多年,覺得確實從學習時的背景,到工作時的調劑,到看自己,看身邊和自己一樣的人的鏡子了。隆重推薦,2014最棒的院線之作。
小眾電影能上院線真的太激動了……在大屏幕看到這些普通人,覺得電影好像就在我們身邊……
十年的記憶,五年的回憶,記錄的又豈是飛魚秀?
可能因為我不是飛魚秀的聽眾吧,這部紀錄片在我看來,就是幕后花絮而已,實在沒有多大意思。
作為飛魚的忠粉沒有十年也有八年了,影片中的喜怒哀樂都曾親歷,所以看來特別親切,看的上海首映式,一會哭一會笑,這么神經質的反應只有飛魚人才會懂。
從來沒聽過飛魚秀,看到評價挺高,就買了票,整場就我們倆人,還有放映員……
給特定群體拍的電影。我整個學生時代都是聽著飛魚秀度過的。沒有課的時候就坐在自習室里聽飛魚秀,聽喻舟哈哈哈地笑朗朗地說早~~聽小飛選的歌,聽到好聽的就記下歌手的名字去順藤摸瓜,好多喜歡的歌手都是小飛推薦的呢。我現在這種總被人說傻呵呵的哈哈哈大笑聲大概也是受喻舟影響吧!
兩個人都一般般,但是合在一起就真的有點意思了...挺好的搭檔。
每個人都要有一個骨灰級的愛好,不為金錢,而純是為在這領域追求追尋真理的快樂。
舟舟的現在假睫毛貼的太好了!!!!
帶從未聽說過《飛魚秀》的朋友來看,他們說喻舟不是美女,卻越看越愛;以前忽視廣播,未來要聽飛魚。78分鐘的快樂,絕對值得花一杯星巴克的錢去影院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