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uq40q"><rt id="uq40q"></rt></td>
    <bdo id="uq40q"></bdo>
    <blockquote id="uq40q"></blockquote>
  • <noscript id="uq40q"><kbd id="uq40q"></kbd></noscript>
  • <table id="uq40q"></table>
    • 正在播放:夜行動物-HD
    當前位置:首頁 愛情片 夜行動物

    夜行動物

    評分:
    0.0很差

    分類:愛情片中國大陸2014

    主演:鄒家豪  劉子豪  王嘉瀅  付風男  田雨晴  ?

    導演:潘寶昌?

    猜你喜歡

    • HD

      不知戀愛的我們

    • 更新HD

      校花與野出租

    • HD中字

      魅影縫匠

    • HD

      時空偷渡少女

    • HD中字

      大海作證

    • 更新HD

      三個朋友

    • 更新HD

      你的錯誤2024

    • HD

      心路歷程

     劇照

    夜行動物 劇照 NO.1夜行動物 劇照 NO.2夜行動物 劇照 NO.3夜行動物 劇照 NO.4夜行動物 劇照 NO.5夜行動物 劇照 NO.6夜行動物 劇照 NO.16夜行動物 劇照 NO.17夜行動物 劇照 NO.18夜行動物 劇照 NO.19夜行動物 劇照 NO.20

    劇情介紹

    這是一個由叫餐電話引發的一群倒霉蛋的愛情故事,同時也是由一系列倒霉事件組成的情感錯位的情愛故事。故事開始于一個披薩外送員,由于他的見義勇為把一群毫不相干的人攪合在一起,讓彼此的生活在一個晚上發生了令人啼笑皆非又命中注定的改變。

     長篇影評

     1 ) A Weak Man

    看完《夜行動物》,我試圖給電影找一個母題。復仇?電影的確說的是一場“君子復仇,十年不晚”的故事,卻又不局限于復仇本身;虛榮?電影里人們濃妝艷抹,掩蓋自己的本心,粉飾太平,維系虛假的關系,就像那充滿爭議卻極美的開場;亦或是背叛?開放式結局叩問人心,到底愛情中誰是軟弱的那一個?電影拋出重重疑問讓人思量,湯姆·福特的野心也柳暗花明,最終昭然。 作為湯姆·福特的第二部電影,他跳出《單身男子》的舒緩悠揚,筆鋒一轉寫一場黑色驚悚戲中戲。從電影的開場,湯導就大筆一揮,濃墨重彩地展現了他的時尚天賦。很難想象一群滿身橫肉的裸女如何能美得起來,然而湯導給她們涂上口紅,戴上流蘇,放慢鏡頭,配合著古典音樂,讓她們在金粉和彩條環繞中姿意舞蹈,突然間極丑也有了極美的表象。湯姆·福特坦言本想用這一場戲諷刺當代美國人的放縱貪婪,卻意外發現這些超重的女人自由無拘、極其可愛,順而拍成了這一場艷麗卻又充滿喜感的開場片段。這既對女主蘇珊的垃圾藝術冷嘲熱諷,也巧妙成了第一場戲中戲。湯導這一幕頗讓人聯想起同樣充滿惡趣味的《霓虹惡魔》,然而相比《霓虹惡魔》的狗血鬼畜博人眼球,湯導的野心顯然不僅限于開夜店或燈具店,而傾向于更高端的視覺沖擊,多年后這一幕都會是影評人們口中的談資。 湯姆·福特說:“我不想拿自己和希區柯克做比較,但他也會花數周時間給他的主演們設計發型,妝容和服裝。這對他來說很重要,因為這些細節能給觀眾傳達主角的性格特征。”作為時尚寵兒,同志導演,湯導對美學的理解為電影增色太多,一如《單身男子》,已有了個人風格。電影中很多幕的構圖都讓人驚嘆,蘇珊公司空曠的樓梯、墻上豐乳肥臀的裸女圖、走廊上大寫的“復仇”(Revenge),光是這幾個點的機位構圖就夠觀眾咋舌、影評人口水仗好幾天了。加上演員艾米·亞當斯的煙熏妝,亞米·漢莫的西裝,邁克爾·辛的形婚和亞倫·泰勒-約翰遜的屁股,湯導的審美觀和惡趣味都要炸了天。

    艾米·亞當斯飾演的女主蘇珊,像包法利夫人般“睜大一雙絕望的眼睛,觀看她生活的寂寞”。湯姆·福特把蘇珊的生活拍得越奢靡浮華,就越襯托出她內心的空洞和虛無。“她愛大海,只是為了海上的洶涌波濤;她愛草地,只是因為青草點綴了斷壁殘垣。”曾幾何時,蘇珊開始追逐虛榮,逐漸成了她最不想成為的樣子:自己的母親。她徹夜無眠,終于成了一只名副其實的夜行動物。湯導一定在暗中窺視銀幕前晚睡一族的你和我,嘲笑我們在觥籌交錯聲中披上皮囊,卻終逃不過夜深人靜時的孤獨頹喪。我們只得在膝蓋中箭后慨嘆真我可貴:蘇珊卸下濃妝的那一刻,居然是她最美麗的一瞬間。

    電影有三條主線,現實陰沉冷冽,回憶青蔥斑駁,書里則是驚悚駭人。杰克·吉倫哈爾飾演蘇珊的前夫愛德華(以及戲中戲的書中角色湯尼),他知曉蘇珊最劣跡斑斑的曾經,回來索命,勢要殺人吮血,噬魂蝕骨。德州公路的一場戲太震撼,逐漸升溫的犯罪讓人心跳加速如坐針氈。而之后戲里戲外的復仇就像一場暢快的感情宣泄,杰克·吉倫哈爾為塑造湯尼和愛德華簡直獻上了教科書般的演技。一般有過大悲經歷的男人很難演,一不小心就過了頭,然而杰克·吉倫哈爾的每一個眼角的顫動都很讓人信服,他近年來演技十分穩定純熟,簡直可以說是電影質量的保證。而和他配戲的邁克爾·珊農也已入化境,這個警長已經和《老無所依》里的湯米·李·瓊斯一樣傳神。(順帶提一下今年同樣精彩的警長還有《赴湯蹈火》里的杰夫·布里奇斯)電影的全部卡司都十分到位,化妝效果也令人贊嘆,年輕版的杰克·吉倫哈爾嫩得讓人回想2001年的《死亡幻覺》。

    《夜行動物》的優點很明顯:美學盛宴、氣氛絕佳、表演完美。缺點也有,不夠奇情的故事,部分幼稚的對白,這都被人詬病。但就算如此,我們都不能否認這部電影給人帶來的感官上和感情上的震撼。電影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部劇情片,而非驚悚片,片中真正的驚悚、恐怖情節并不多,主要都集中在書中內容,而最恐怖的一幕也不過是《死亡錄像》玩的花樣。這和電影基于的原著1993年的《湯尼和蘇珊》的基調比較一致:如何讓觀眾感同身受,比如電影的開放式結局,它把觀眾吸入屏中焦急等待,悠揚的音樂就像長久的留白,耐人尋味。 愛情像小說,中途退場的人終將枯萎,曾經擁有的人卻力透紙背,如唇上朱砂,心心念念。在蘇珊和愛德華的婚姻中,她一意孤行,執意將對方捏塑成了weak man(軟弱的男人)。可笑的是,在她的第二段婚姻中,她自己又變成了白玫瑰,“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飯”。婚姻就像在懸崖上拔河拉鋸,松手的人讓對方墜入深淵,而自己,也難逃在沉沉暗夜被往事追命:他倒在血泊中,倒在你循環往復的記憶里,控訴你的殺人誅心,而你卻仍要和他度過余生:"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it because 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 (若你愛一個人,你會對愛小心翼翼,因它或永不再來。) 親密關系中,誰不曾在感情的岔路口駐足凝眸,為未知的可能性患得患失?在每一個波濤暗涌的無邊長夜,你是否會為自己的選擇夢中驚醒,心有戚戚? 《夜行動物》是這樣一部電影,它給你看洛杉磯的紙醉金迷,給你看感情中的雙方。它是復仇故事,讓人痛苦且不安;它又是警世寓言,字字珠璣在耳邊。它說的是如影隨形的過去,更關于軟弱 : 不管你看到的是感情中的弱者a weak man愛德華,或者是在復仇中紅了雙眼的湯尼,你一定會不斷回想,這也正是湯姆·福特的用意:“我要狩獵你,讓你走出放映廳時想到你自己,想到你自己的人生。”

    翻頁://movie.douban.com/review/8221785/?start=100#comments

     2 ) 聚聚你啥時候拍部飲食男女的片吧,一定比這部好

    影評好評如潮,以至于我抱了很大期待,覺得會不輸單身男子,但說真的我是看了比較失望的。

    TF的鏡頭語言沒話講,尤其是上流社會那些,說實話聚聚如果拍120分鐘MV我都會去看。就沖著他的審美太好。
    因為是熟悉的場景?拍得有種無機質的美。藝術感極強,AA最后一幕美到爆炸,紅發綠衣眼睛當真會說話。他拍人物表情真的特別好,這幾個演員都演得極其驚艷,是在別的片子里沒看到的。

    然而,劇情方面是有問題的。戲中戲的套路也不是沒看過,講的好的非常提升效果,講得不好的非常拉低檔次,很不幸的是這部戲屬于后者。TF的野心太大暴露了他的不足。他對于劇中“夜行動物”的故事拍得很無力。這個所謂的復仇故事本身是極其俗套的,就算用TF聚聚的審美也救不回來,更何況他的審美放在上流社會還有可信度,放在最紅脖子的德克薩斯鄉下就顯得支絀了。完全靠演員的演技撐回一點場,故事本身是很庸俗無趣的。

    我能理解TF想表達的東西,他試圖用一個非常復雜的結構讓觀眾共鳴,引起深思。使用大量面部特寫也是這個原因,但很遺憾的是因為故事本身的薄弱,立足點不夠,顯得主線模糊,哪怕用“復仇”這么直白的打出來依然缺乏力度。我沒看過原著不曉得是怎樣一個設定,但在這里,讓一個藝術品經紀人(看起來還很成功)因為一部三流小說一驚一乍,甚至共鳴到要再續前緣,讓人不得不懷疑她的品位,進而懷疑可信度。他是在嘲諷這些奢侈品傍身的女人嗎?

    至于冷冰冰的婚姻危機啦,家庭矛盾啦,因為是在TF熟悉的領域里,拍得疏離又精致,還是非常贊的。

    我真的很期待TF聚聚能拍一部專門描寫上流社會爾虞我詐的飲食男女的片兒,溫情脈脈下的冰川,以他的觀察力和審美一定會比這部犯罪不犯罪,驚悚不驚悚的片兒要好得多。

     3 ) 《夜行動物》:形式高于一切

    01

    《夜行動物》是一部乍一看很唬人的電影,這種唬人源于它的形式感。

    經過處女作《單身男子》的試煉,我們能夠看到,導演湯姆·福特已經積累了很多電影敘事經驗,也掌握了電影相關語法,逐漸脫離掉“亂拳打死老師傅”的狀態,變得更加主流、老練。這種能力上的長進在《夜行動物》里體現得非常明顯。

    電影中,最為人眼前一亮的就是三重文本相互交織的敘事結構,這也是這部電影形式感的主要來源。第一重文本是小說文本。這一重文本脫胎于作家愛德華的小說《夜行動物》,講述了托尼一家深夜在美國德州郊外遇害,托尼的妻女慘遭歹徒奸殺,幸存下來的托尼與安德斯警長聯手追兇,最終與歹徒同歸于盡的故事。導演在這一重文本上著墨最多,這也是全部三重文本里敘述最圓滿、戲劇張力最強、商業元素最足的一重。

    第二重文本是回憶文本。這一重文本根植于女主角蘇珊的回憶,她在閱讀前夫寄來的手稿時,腦海中不斷閃現與前夫的種種往事。這些往事片段包括二人如何邂逅、她如何不顧母親阻撓毅然決然地與愛德華結婚、如何邂逅現任丈夫莫羅先生、如何離開愛德華并瞞著他流掉了孩子等。這一重文本的著墨要少于第一重,主要擔負起交代女主角蘇珊人物前史的作用。

    第三重文本是現實文本。這一重文本展示的是女主角蘇珊離開前夫后所過上的生活。在這一重文本中我們可以看到,蘇珊的婚姻生活并不圓滿。她與現任丈夫結婚多年,激情已退,丈夫莫羅出軌,婚姻關系岌岌可危,而莫羅先生也瀕臨破產,經濟狀況不容樂觀。這一重文本著墨寥寥,劇情上沒有多少起伏,像是人物生活狀態的全景展現。

    除了演員面孔共享外,這三重文本在時空、故事類型、影像風格上大為迥異。導演運用了較為傳統的轉場方法,如相似色調的鏡頭(紅色)、類似的物體(電子郵件、爐火)等,將三條線較為流暢地進行拼接。而且我們能夠大致猜測到三重文本的對位關系。

    愛德華曾對蘇珊說過:“人都是只寫自己,不寫其他東西。”這句話是解開小說文本與回憶文本間對位關系秘密的鑰匙。

    盡管《夜行動物》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粗糲血腥的追兇復仇故事,但里面出現的人物與情節都是符號化的,是愛德華的心理投射。比如故事中那對慘遭奸殺的母女,一方面意味著愛德華對于自己無力挽救尚未出世的孩子的自責、痛苦,一方面意味著他對于前妻蘇珊墮胎這件事的怨恨、控訴。再如那群以雷·馬庫斯為首的法外之徒,可以理解為是那些導致愛德華與蘇珊的愛情關系走向崩潰的原因。外在原因包括來自蘇珊家庭的阻力,來自現實生活的壓力,內在原因包括愛德華內心對于文學創作、對于未知的未來的提防與隔閡。小說即展示出愛德華如何找到這些原因,并以一種極為英勇慘烈的方式消滅它們。而小說主人公托尼就是愛德華本人的化身,托尼的冒險歷程也就是愛德華如何消解痛苦、割舍舊情的心路歷程。

    這樣的精準對位使小說文本與回憶文本緊密相連,上一個文本里的符號幾乎都能在下一個文本中找到對應的寓意。

    相比于前兩重文本,第三重文本——現實文本與它們的聯系就不很緊密。盡管電影以現實文本為開場,又以現實文本為結束,但顯然這重文本不是導演要講述的重點,其所承擔的敘事功能也非常局限。它的作用更像是緩解劑,讓我們在小說與回憶的頻繁跳進跳出間得到舒緩,防止過分沉溺于蘇珊的私人情感。

    三重文本的交織使電影的敘事結構看起來相當復雜,觀眾也在湯姆·福特所玩弄的并不新奇的敘事花樣下感受到濃濃的形式感。

    除三重文本敘事外,電影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它的開場了:幾個身材過度臃腫肥胖的裸女手拿煙花,濃妝艷抹,在鏡頭前歡舞。一坨坨散發著濃烈惡心感的抖動的脂肪,配以悠揚莊重的交響樂,帶給我們詭異畸形的審美體驗。這一段長達三分鐘的開場直白傳達出湯姆·福特式的美學:濃烈、性感且怪異。后來我們知道,這些胖女人不過是蘇珊的藝廊展覽上的裝置藝術,她們在電影后段也沒有再出現過。但這驚世駭俗的三分鐘,足以提升電影整體格調,并打上作者獨特鮮明的烙印。

    出身時尚圈的湯姆·福特對人物造型、場景設計、攝影也有著極高的要求。

    電影在小說文本部分,有兩個地方令人印象深刻。一個是安德斯警長帶著托尼,在一個垃圾焚燒場找到了他妻女的尸體。妻女花白的胴體面對面貼著,躺在一座艷紅的長沙發上。二人平靜柔美地宛若雕塑,沒有任何被奸殺后的慘烈、狼藉。另一個就是湯姆·福特鏡頭下的德州天空:夕陽西斜,流云在燃燒,天空被染成飽滿的粉紅色,非常標志性的自然之美。

    在回憶與現實文本部分,湯姆也盡量保持人物背景的純凈,大面積使用正紅色、純白色、黑色,有時用藝術品稍作點綴。而角色們無時無刻不穿著剪裁得體的時裝,妝容精致。

    故事的煙火氣在潛移默化中被剔除,刻意營造的形式感使我們與電影產生疏離。角色們仿佛不是在經歷一個有血有肉的故事,而是在為新一期的《VOGUE》雜志拍攝時尚大片。

    02

    如果將形式與內容比作支撐電影行走的兩條腿,那么《夜行動物》幾乎是在靠單腿行進。形式上的熱鬧所反襯出的是故事內容上的虛空疲軟。

    電影出現的最大問題,是三重文本在內容上的分配不均。由此所帶來的,是人物塑造上的捉襟見肘。

    作為電影的重頭戲,導演在小說文本中傾注了大量心血。盡管這個發生在德州郊外的緝兇故事講述得并不高明,甚至有些俗套,但故事的來龍去脈被交代得非常明白,我們能很清晰地看到一個男人的心理轉變——由懦夫蛻變成英雄。托尼使我們產生共情。我們不會忘記,小說結尾處,瀕死的托尼用盡全身力氣鳴響勝利槍聲的震撼畫面,那是一種對于擺脫舊我的盛大慶祝。

    在回憶文本中,導演講述了一出不完整的愛情悲劇。這種不完整性體現在對于蘇珊這個人物的刻畫上。蘇珊的母親曾對蘇珊說過:“我們最終都會成為自己母親的樣子。”這句話像詛咒一般籠罩,直至蘇珊與愛德華的愛情走向毀滅:出場時,蘇珊與一文不名的愛德華一見鐘情;結束時,蘇珊坐在莫羅先生的豪車里,為打掉的孩子懺悔。這是一種很有趣的心理轉變,我們迫切想看到,一個原本相信真愛超越一切的貴族小姐如何一步步應驗母親的詛咒,最終成為自己討厭的那個人。

    但湯姆把這一切都省略掉了,我們所看到的都是結果式的呈現:蘇珊與母親爭吵、蘇珊與愛德華爭吵、蘇珊與愛德華分手。蘇珊的人物塑造的片面的,故事是快進的。我們無法對她產生共情,她不過是導演筆下一個象征“嫌貧愛富”的符號。

    蘇珊的母親也被進行了符號化處理。她在電影中只出現過一次,而作用是扮演一個釋放詛咒的邪惡女巫。

    現實文本在敘事上則更加急促。導演甚至沒有了講故事的心思,而對拍攝女演員的各種嘆氣、流淚、驚覺反應樂此不疲。

    為了不讓這一層文本顯得過于平淡,導演安插了三個刻意、俗套的梗來制造起伏。

    第一個是“劃破手指”。蘇珊在打開愛德華寄來的新書時,手指被紙張劃破,暗示著愛德華的復仇,蘇珊即將面對一段充滿兇險的心靈旅程。這是導演的“小聰明”,可惜這種小聰明太容易被看穿,于是變成滑稽的公開賣弄。

    第二個是“電梯出軌”。我們可以推斷出,蘇珊早已知道莫羅先生出軌這件事。導演完全可以用一種更加隱晦、高級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他則選擇趴在觀眾耳邊,大聲地廣而告之。

    第三個是“手機驚嚇”。這場戲中,導演故意放大幽綠色的手機屏幕畫面,然后讓雷·馬庫斯突然跳出來驚嚇觀眾。而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想告訴我們,蘇珊讀書太過入迷。驚嚇效果的確達到了預期,但同時也破壞掉了現實文本所精心營造的性冷淡氛圍。

    使用這些適合出現在B級恐怖片和爛俗愛情片中的梗,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導演在敘事上的青澀、無力。

    《夜行動物》中唯一被認真塑造的人物,是從始至終都未露面的作家愛德華。通過小說文本與現實文本的相互補充,我們看到了一個鮮活的愛德華,看到他的成長,樂他之所樂,悲他之所悲。而蘇珊是平面化、功能化的。當初,她因為嫌貧愛富離開了貧窮的愛德華,現在又想離開瀕臨破產的莫羅先生,重新投入愛德華的懷抱。電影中,她所起的作用是引導我們貼近愛德華這個人物。導演讓故事的起點與落點都集中在蘇珊身上,是一件有失考量的事。

    除蘇珊外,安德斯警長、蘇珊媽媽、雷·馬庫斯等角色都是符號化的,要么正義到生命最后一刻,要么邪惡到生命最后一刻。也許這樣的人在生活中真實存在,但是放到戲劇中,就太過單調乏味了。

    03

    《夜行動物》是不是一個有關復仇的故事?

    影片中所有信號仿佛都在指向“復仇”:蘇珊收到小說時被劃破手指,博物館墻上掛著寫有“REVENGE”字樣的畫作,一頭被亂箭射穿的野牛標本,小說內容令蘇珊的精神世界崩潰,愛德華同意赴約卻放了蘇珊鴿子……結尾處,蘇珊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當她終于卸下偽裝準備迎接新一段感情時,卻發現自己成為了前夫嘲弄的對象。

    從蘇珊的角度看,這的確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復仇。

    而從愛德華的角度看,這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告別。他用這樣的方式告訴蘇珊,他已經放下往日舊情,準備繼續前行了。

    小說中,愛德華以一種殘忍的方式寫死了妻子,但他的內心也承受著極大的煎熬。他克服重重阻礙,不惜生命地為妻女復仇,是想證明給蘇珊,他深愛過她。

    可惜這份愛隨著故事高潮處的械斗與死亡全部煙消云散。就像愛德華曾對蘇珊說過:“你要是愛一個人的話,你會想辦法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斷舍離。你要珍惜愛情,因為可能再也沒有第二次了。”

    愛德華通過創作完成了一次心靈救贖之旅,他已不再懦弱,不再提防。這種自我升華的過程是痛苦的,也是值得的。學會如何去愛與學會如何放下愛,是全人類值得用盡一生來研究的課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夜行動物》的主題與《單身男子》是一脈相承的。


    歡迎關注個人公眾號「海貓食堂iSeaCat」,不定期更新影評。

     4 ) 為什么我不會再見你

    去看這部電影,很大原因是Gyllenhaal。 從Donnie Darko到 Prisoner,從 Nightcrawler到 Nocturnal Animals,Gyllenhaal幾乎成了夜的化身和代表。他背負著夜的沉重,用他精湛的演繹和憂郁而深沉的眼神一遍又一遍地讓觀眾沉浸其中,沉思人生。

    這部電影的主題之一很明確: REVENGE。這七個單詞按照2-3-2的排序呈現出來,中間三個E,左邊是RVG。RVG,相對價值增長,抑或是一種略帶苦味的雞尾酒。價值,又是什么。但丁說過,文字的報復是最雋永的。莎士比亞在“我當將汝比喻為夏日玫瑰”中說到,“只要眾生仍然呼吸,眼睛仍然能看到,我的詩就會不朽地流傳下去,并因此賦予汝生命”。神曲,則是通過抨擊和挑戰將但丁恨的人永遠釘在恥辱柱上。Nocturnal Animals呢?或許他是Edward送給Susan的永遠難忘的痛苦和悔恨吧。Susan潛意識里近幾年經常想到Edward,而不自覺地選擇REVENGE這幅藝術品,也大概與此難脫干系。

    Susan在閱讀這本書之前,從來沒有真正地試著去體會過Edward的感覺。她不了解Edward,卻要求Edward走出自己的小世界。正如她自己所說,她是個憤世嫉俗者。在遇到困難時,她會選擇離開,留Edward在紅光的路燈下兀自徘徊。而Edward這本書,徹底改變了她--大概很多事,需要事后,通過隔離一定距離的方式去回望,才能夠看清楚事實的真相吧。為了讓Susan看到她對Edward的傷害,或者說,為了讓Susan走出那個她自己構建的泡泡走進真實世界(在開頭處Susan女友的丈夫也對Susan說,藝術世界算是純凈,現實世界才真是可怖),Edward此舉也可謂是用心良苦了。

    兩個交疊的故事,全是影射。Susan離開了Edward,讓Edward覺得自己是個弱者。Susan投向了一個強者的懷抱,并墮了和Edward的孩子。這便是故事開始時Edward被一群混混逼下了車,眼睜睜看著混混們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女兒被劫持最后殺死而束手無策的對映。他后來咆哮自己或許本可以改變這樣的結局,但事實是否如此(亦即在當時情境下他到底可以做什么),其實大可商榷。Susan愛Edward,并且她想成為一個自己理想中的自己(也是Edward愛的自己),但她無法擺脫家庭和教育的影響,潛意識的作用太大以至于她竟如她母親一般對Edward說出他是個弱者這樣的話。她無法變成那個自己想成為的自己,無法變成Edward喜歡的那個自己,她過不了那個坎,就選擇逃離,選擇離開,選擇結束和Edward的感情。她并沒有找到愛情--她后來的那個“強者”丈夫出軌并對她的生活和過去毫不在乎,對她幾乎沒有任何愛。Susan自己也非常清楚這一點,唯有女兒可以寄托希望(而女兒在接電話時,也和別的男人睡在一起)。Susan自始至終,都是孤獨著的。她選擇逃離,可是這種逃離背后的自私,給Edward帶去的一生的煎熬和痛苦,這也只有Edward自己才能夠體會到。他在沙漠中孤獨前行,也許遇到了幫助他的人,也許是自己意志力的支撐,他最后找到了那些殺死他生活中的幸福的混混們,并且開槍打死了其中一個(也是最可恨的那一個)。通過這樣一種儀式性的行為,他變成了一個所謂的強者,而這種轉變,卻標志著他自己對于這段經歷的徹底超脫和終結--他開槍打死了自己,結束了屬于自己的奧德賽。

    影片的開頭是兩個肥胖如豬的女人在跳舞。她們手持煙花棒,帶勁地扭動著身軀。這種觀感的呈現讓觀眾不安。事實上,如果你換一個標志的美女,腳上穿著白色長筒靴,嘴上涂著濃濃的口紅,拿著煙花棒挑逗,是很撩人的,不過換了這兩個關鍵部位嚴重下垂難看得不行卻又似乎自戀的女人,甚至讓我懷疑這是導演希望觀眾不要看畫面,而是關注這部影片的制作人和演員的字幕播映。最后兩個肥胖的女人雙雙”死去“。這種由性感的著裝提供的“可能實現的美”和最后穿戴著裝的女人代表隊“現實呈現的丑”交織著貫穿整部電影,直到結尾。而這個結尾,我覺得這也是這部電影值得深究的地方。

    Susan和Edward約好周二晚上晚餐。Susan鄭重其事,在梳妝臺前對鏡貼花黃。她本涂了口紅,可后來大約是覺得希望以初戀時清純的形象出現,又把口紅抹掉了;她下意識地想帶上婚戒,可拿到手指間又遲疑地把戒指放下了。她想回到從前,回到十九年前他們第一次在紐約幽會的時候。Edward沒有出現。Susan在等待的時候的一個細節特別引人注意--她下意識地摸了一摸自己左手的無名指,似乎對無名指沒有戒指感到頗不習慣。關于Edward沒有出現這個事實,其實完全是一個Ford導演設置的開放式結尾。Edward的性格,如若答應了,應該是會赴約的。在郵件中,他也確實答應了Susan。然而,當相約的時間逐漸走近,他卻發現這種沉重,讓他難以承受。這么看,他似乎仍然是那個Susan口中的弱者;可是換一種理解方式,他已經用“槍”結束了自己的這段往事,正如他對Susan所說的,有的感情錯過了不可能重來。就算Susan素顏清純地坐在餐館等候,Edward已經沒有留戀。他從愛生恨,又從恨變得釋然,這份釋然,便是這段感情的墳墓。因此他沒有赴約,正是他精神成長和超脫的表現,晚宴的葬送正是他扣動扳機的行為的映射,正是他成為一個強者的標志性事件。Nocturnal Animals這本書的結尾絕對不是Happy Ending,相對應的,現實生活中Susan和Edward的Relationship的終結也注定不會皆大歡喜。于是,“可能實現的美”(晚宴相聚,盡釋前嫌)與“現實呈現的丑”(Susan赴宴,無人對酌)又一次膠著在了一起。

    反觀我們自己,誰又沒有相似的經歷呢。“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在某人面前的“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愛的體現。當這種“弱”的情感屢遭質疑甚至嫌棄,那么當“弱”轉變成冰冷的“強”時,也就是這段感情的墳墓了罷。然而這種“弱”在相愛兩方之間的存在,就如Susan在劇中所說,本身就是一種對彼此愛情的信仰的堅定,本身就是一種“強”。只是,此“強”非彼“強”罷。

    難卻感慨,一記而已。

     5 ) 敏感與脆弱

    電影中的年輕蘇珊,出生上流社會,受高等教育,學藝術史,思想開放,有包容心。不像她眼中現實又物質的母親,她理解同性戀的弟弟,愛上理想主義的愛德華。在蘇珊眼中,愛德華敏感,浪漫,有才華,會寫書。無論母親如何反對,她還是選擇嫁給了他。然而很快,不同的成長背景暴露彼此心中不同的不安及脆弱。蘇珊發現自己依舊欣賞愛德華的敏感與才情,卻不能理解他處理生活以及面對懷疑時表現出的情緒化,高自尊和攻擊性。這些來自他敏感本性(sensitivity)的次生特質——脆弱(vulnerability)和自我懷疑讓她痛苦不堪。也是在那個時候,蘇珊開始意識到(也可能并沒有清晰的主動意識),高等教育帶給她對不同階級的認可,對物質以外價值的欣賞,卻沒有改變她思維模式里那些由成長背景構成的對生活基本安全感的需要。簡單說,過去生活中她想當然(take for granted)的構成元素,包括物質、實用性(認為自己不能成為純藝術家)及面對選擇總有后路的樂觀,她從沒想過有一天會失去或者需要被改變。她因此共情不了愛德華的脆弱與懷疑,理解不了他為何沒有她這份“從容”。在這樣一段感情里,她認為自己是唯一的強者。
    之后的蘇珊出軌,打胎,離開,做了一系列可能深深傷害到愛德華的行為。隨著時間過去,應母親所言,蘇珊成為了當初堅持以為自己不會成為的那種人,像她母親一樣的人。她畫著濃重的眼妝,開藝術畫廊,在上流社會里穿梭,住空曠清冷的別墅,有一個同床異夢的伴侶。生活日復一日,直到某一天收到愛德華寄來的手稿。是他新寫的小說,取名《夜行動物》。
    小說中描寫了在德州的一家人夜間驅車出行度假,遇到一車當地惡棍的連番挑釁。由于丈夫托尼的懦弱,妻子勞拉和女兒被逼著上了惡棍的車,自己也被其中一名惡棍威脅開去一片荒漠。雖然托尼逃脫,妻子和女兒卻被奸殺。之后伴隨托尼的便是漫長的復仇之路。整部手稿寫得沉重而陰郁,充滿悲劇色彩且隱含對命運的無力。在閱讀的時候,蘇珊幾乎不可控制地把自己和愛德華代入到小說的角色當中。也難怪,畢竟手稿扉頁就寫著“to susan(致蘇珊)”。觀眾由此看到的也都成了蘇珊的閱讀視角,在她眼里,托尼即愛德華,托尼的妻子勞拉是自己,而現實中他們并未成形就失去的女兒是印蒂雅。整部手稿變成了一段平行時空里蘇珊與愛德華婚姻進行到某年某月的悲劇故事。
    毫無疑問,現已中年的蘇珊被《夜行動物》肆意牽動著情緒。手稿中自我生命的逝去、仇人的血腥暴力和丈夫復仇過程中的無力開始喚醒著她內心的脆弱。敏感的觸角至此超出浪漫及藝術理解的范疇而內化走向個體心靈的黑暗。逐漸地,蘇珊在現實中也開始感到心悸與不安,似乎察覺到自己早在很久前就已經失去對生活的掌控力。她甚至感覺這份手稿是愛德華對他們過去種種的一份審判,是對她當年“缺乏共情心”行為的一種報復。書中妻子的凄慘死去,正如當年自己驟然離開愛德華世界那樣。而后托尼復無門,幾度徘徊的軟弱也正如愛德華多年無處宣泄的心中隱痛。
    如她母親當年所說,“最后你會深深傷害他的”,蘇珊開始意識到傷害之深。于是她給愛德華寫郵件,約見面。郵件末尾,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樣寫著:so much to say. 有很多話想和你說。love, susan。愛你的,蘇珊。
    其實也并不只是愧疚,乏善可陳的中年生活里,蘇珊也開始回想起年輕時候的自己,那雙美麗的綠眼睛(雖然后期做的有些過)是如何望向她心目中才華橫溢的藝術家。他們相識相知中有過充滿激情的浪漫,還有彼此欣慰的共鳴。她是期待著再見到他的。
    之后手稿走向高潮,癌癥晚期的警官提議替托尼復仇私了了那些惡棍。托尼面對殺妻仇人卻不敢開槍,懦弱到雙手顫抖,任其言語凌辱,情急之下終于打出子彈卻也同時被鐵棍打瞎。醒來后,復仇成功。他滿臉是血獨自一人在荒涼的德州沙漠上踉蹌,摔倒,或有意或無意地扣動扳機,殺死了自己。全稿終。同時,現實中的蘇珊也等來了愛德華的回信。他只是簡單問見面的時間與地點。
    蘇珊的脆弱終于被書稿完全喚醒了。如果說當年兩人相知相愛是因為分享著同一頻率的敏感,其中包含著對藝術及美的悟性這一系列敏感帶來的正面特質,那么她如今思念愛德華,是因為終于理解了她當年所不能理解的——敏感帶來的負面特質——愛德華的不安與脆弱。幾乎是第一次,蘇珊與一個除自己以外的人的內心搭起了共情的橋梁,上面不止有自己的脆弱,也有對方的脆弱。這份對他者(the other)的高度理解是通過閱讀《夜行動物》而產生的,是經歷一系列換位思考及角色代入才完成的。通過閱讀這本以托尼(愛德華)視角來講述的虛構小說,蘇珊了解到托尼的內心,進而感受了愛德華的自責、恨意與脆弱,最終反思到自己與之交往時有限的視角。她或許為自己當年的不曾努力就執意分開的決定感到后悔,或許為那句雖沒說出口但不斷用行為暗示著的“你真懦弱”感到愧疚。也可能,是為那個她還是沒有堅持成為的,想要擺脫原生家庭影響的自己而遺憾。無論是哪一種原因,蘇珊都決定抹掉口紅和眼線,再去會一會昔日的愛人。
    可惜她或許忘了,愛德華早在當年就這樣提醒過她,“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it. 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
    全片的結尾,伴隨著緊扣觀眾神經的背景音樂,蘇珊一個人在餐廳里坐著。幾個小時過去了,她還是一個人。愛德華并沒有出現。當年的告誡一語成讖。

    是愛德華對蘇珊報復?影片結束后前排的老爺爺回頭默默說了句“it is a revenge." 是啊,或許是的。終于讓這個傷害過自己的人感同身受到自己的痛卻不給她彌補或施加影響的機會,這何嘗不是一種高級報復。又或許不是?年輕時候愛德華說過,“如果還愛一個人就會想盡辦法去補救那段關系”。他并未赴約只是因為不再愛她。甚至,早在看到蘇珊發來的郵件時愛德華就已經獲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至少得到了90%,而剩下的是需要她一個人坐在餐廳里無望等待而完成的。他得到了當年的自己就夢想得到的——蘇珊對他心靈的全然體諒與理解。這近乎是一種出于自我憐愛的可笑索取。然而他也在同時渴望著她可以再一次審視自己在理想與行動間的差距,由此證明困在自身脆弱中的人并不只有他。她也并不是如她自己所想象的那樣強。
    其實,愛德華心中愛著的蘇珊早已經死了,一個死在惡棍的手里,一個死在她自己說出“I am a realist. I am unhappy.”的那刻。

    他們不會再見,他們也無需再見。雖然都曾愛過對方,但誰都明白他們更愛的是自己。《夜行動物》的手稿好比是愛德華的一次大膽嘗試,試圖打破感知的個體局限性,利用對對方的了解設局讓對方走進自己的心靈世界,感其恨,痛其哀。然而可惜的是,現實中再親密的靈魂之間也不可能存在全然的理解。敏感提供了彼此親近的土壤,但脆弱卻只會尋求各自的棲息地。
    一直以來,最理解蘇珊脆弱所在的始終是她最仇視的母親,而不是愛德華。要體諒他人的脆弱,同時不為自身感到優越而妄圖改變對方,這一切沒有共同經歷和至深的他愛,談何容易呢?

    我們終究只在感知自己所感知的罷了。甚至連自己所感知的也常常因為缺乏主動的串聯而不為主觀意識所認識。這已經可謂本體內的兩道大門,若再加上語言和行為這些信號釋放系統間的接受差異,傳遞之艱難,可見一斑。

    一如最后一幕,蘇珊坐在餐廳里,她究竟想到什么了呢?
    作為觀眾席的我們恐怕永遠無法真正體會。

     6 ) 在享受虛幻的同時渴求真實——《夜行動物》漫談

    從時尚圈跨界做導演的湯姆·福特太有名,距離他2009年的第一部電影作品《單身男子》,已經過去了七年。今年在威尼斯展映的《夜行動物》僅僅是這位型男設計師的第二部電影作品。兩部作品均是從文學作品改編而來,可想這位創作者的品味不俗,也并不急躁。

    簡單的回顧下《單身男子》,不喜歡它的人嫌它太過精致,林間的木屋,玻璃的屋頂,秩序的擺設與經典的穿著,一切都透露出品味的逼格與金錢的堆砌。而電影在這樣的環境里,刻畫的一對戀人的過往。夜晚的讀書橋段,應該是情侶間向往的最佳狀態。

    而學生與老師的一段酒吧對談,更道出了人生的真諦,也樹立了影片中“單身男子”的開闊格局。 Experienc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a man. It’s what a man does with what happens to him. You know the only thing that has made the whole thing worthwhile has been those few times that I’ve been able to really, truly connect with another human being.

    當你為了死亡而心碎,為了美麗的事物而重新打開感知的觸覺,那一刻的到來,似乎是命中注定,讓你了無遺憾地撒手人寰,身心放松,不失為最美好的結局。《單身男子》像是一本精致的日記,里面蘊藏著一段悲傷的故事。

    在新片《夜行動物》中,同樣涉及了上層社會的生活狀態,只不過這一次,更加的偏執。所以在視覺表現上,艾米.亞當斯飾演的女主角Susan,總是濃妝艷抹,除了洗澡睡覺之外,無論在家中還是辦公室里,只要是白天,她都是一抹濃烈的魅影。

    藝術的形式與本質 日常環繞著Susan的,是所謂的高端藝術。從電影的開篇開始,幾位超重的女性模特,赤裸著在華麗的舞臺上扭動身軀,褶皺的肉體不停抖動,慢鏡頭下,奇異的生動感撲面而來,配樂緩慢又略帶悲傷,打破了人們對于傳統女性的審美。 當世界上的人們如饑似渴的消費女色,有時候,我們甚至無法確定,是女性的魅力引導著我們的欲望,還是我們變態的欲望,主導女性的美麗。而“藝術”可以用一種形式,把常人眼里摒棄的丑陋變得與眾不同,華麗又令人迷醉。

    電影《夜行動物》的開篇自然從夜里開始,畫廊藝術秀結束后,艾米.亞當斯飾演的女主角Susan,回到了她位于山頂的現代化豪宅。鏡頭一再給到城市的俯瞰畫面,從高樓林立到環路交錯,

    給人造成一種梳理感。Susan的住所一看就是剛剛搬遷進來,屋內除了藝術品,沒有任何的生活氣息,傭人在空曠的屋子里忙碌,很多箱子沒有拆封,一點人氣都沒有。

    第二天清晨,Susan收到了前夫寄來的包裹,被牛皮紙拉破食指后,他讓傭人幫忙拆封,并念出信紙上的內容,令氣氛變得更加尷尬。開篇就預示了,前夫這本小說,必將刺破Susan行尸走肉的皮囊,深入她的內心,令其身心痛苦。Susan被前夫比喻為“夜行動物”,她夜夜失眠,過著與常人不同的生物鐘。

    平凡作家的野心 影片的故事主線,描述了女主角Susan幾天的生活場景,由于她晚上也不睡覺,都在讀前夫寄給她的小說,所以令人感覺每天格外的漫長,其實電影的時間線,大概也就兩天三夜。期間帶出了Susan乏味的生活、丈夫的敷衍與出軌、所謂的成功并沒有給Susan帶來絲毫的成就感和滿足,在一個人的夜里,她更加的孤獨,而前夫的小說,令她脊背發涼,卻又忍不住一直讀下去。

    湯姆·福特這位時尚嗅覺敏銳的導演,除了布景道具精美、畫面構圖規整之外,鏡頭剪輯也十分的講究。影片的后半段,反復的運用了鏡頭的重疊剪輯,鏡頭不斷在男女主人公之間切換,每一個畫面里,男女主人公或對稱、或以相似的形態出現在構圖里,給人不同場景里,相似心境的感受。

    影片中,Susan閱讀的小說內容與現實的回憶交織在一起。讓觀眾一點一點,看清虛幻與真實的界限,從而再其中尋找聯系與隱喻,了解人物的情感來源。在由杰克·吉倫哈爾飾演的前夫Edward的小說中,講述了他的妻女在夜晚的高速路上,意外的被幾個歹徒挾持,導致妻女被凌辱喪命。而幸存的丈夫與一名當地警探展開了長期的追捕過程,最終他們找到了兇手,更是親手把歹徒手刃的故事。

    小說故事里的妻女悲慘死亡,同現實中作家失去妻子和女兒,看起來是相似的情節。并且你也可以理解為,小說里是不法分子擄走妻女,而現實中是世俗的欲望綁架了妻子,導致她最終放棄了這段婚姻,并且打掉了自己的孩子。令作家在現實中,如同小說里的丈夫一樣,悲痛欲絕。

    現實中,丈夫與妻子從熱戀到結婚,從新婚到離異,沒有經過多少時日。兩人卻足足分開了十九年,Susan的前夫Edward才完成了這部小說。Edward在Susan母親的眼里,是個沒有野心的、軟弱的人。而最終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這部即將出版的小說,面對了自己的過去,證明了自己的堅持。反而將小說變成了一把利劍,刺入了前妻的心理。

    女性的堅持與軟弱 女主角Susan從女兒、到妻子,再到母親的轉變過程,令人難以相信。一個大學畢業還在進修的白富美,在紐約街頭撞上了老同學,于是兩人攀談了起來,越聊越投機,Susan決定嫁給平凡的Edward。在被母親警告之后,Susan依然沒有改變決定,她深信自己與母親不同,她喜歡Edward的地方,絕不可能變成她討厭Edward的缺點。

    可是誰曾想,幾年過去,她就開始抱怨丈夫在書店打工沒有出息,粗暴的置評丈夫的小說,認為他肯本沒有野心,更談不上前途。對于這樣的生活,她感到不快樂。因為丈夫沒有馬上成為名小說家,讓她重新棲身上流社會的地位。她開始不滿足,有了高富帥的出軌對象,殘忍的離開了Edward。在閱讀Edward小說的過程里,Susan是惶恐的,像是罪惡感纏身,并且在第二段婚姻里,她過著更為虛假、可悲的生活。對于成為了與自己母親一樣的人,Susan不想接受,卻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事實。

    女性與婚姻體制 如果中每一個女性的成熟過程,都是從女兒到母親的話。影片的指向性,寓意著大部分女性,終將走向價值觀趨同的勢力婦人。不得不承認,婚姻是女性從男性一方獲得權利與地位的手段。某種意義上,婚姻制度令男性獲得了穩定的欲望滿足。女性的身體除去相貌之外,具有一樣的肉體魅力。從而不同相貌的女性,作為不同階級的男性消費品而存在。這一點在庫布里克的《大開眼界》中,早已表露無遺。

    相應的,女性通過婚姻契約出賣肉體,從而穩定的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狀態。在婚姻的戰場里,女性利用男性、男性操控女性,相互滿足欲望的制約關系,在查理.考夫曼自編自導的《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中,也有精彩的體現。

    雖然《夜行動物》沒有意在討論婚姻的本質問題。更多的闡述了一對情侶為何走向了兩端,表述了一類“夜行動物”的群體,生活在華麗虛幻的欲望里,夜晚掩蓋了他們的丑陋與不堪,但他們卻無法得到真正的滿足,欲望的深淵如同黑洞一般深不見底。有著金錢、地位與野心的Susan,卻成為了在生活里妥協的弱者,而前夫Edward憑借著自己的堅持和努力,完成了偉大的作品。而他作品的完成,也意味著他對于過去的了斷。

    影片中,還有另外一個有趣的橋段,如果你還記得在《單身男子》中,大叔如廁看書的橋段,在《夜行動物》中,也有著流氓頭頭在室外蹲坑的情節,據說是導演湯姆·福特在某處看到的情節,覺得非常有趣,就放到了自己的這部電影里,真的是惡趣味令人欲罷不能。

    他在采訪中說,原著小說同他的電影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小說是小說,而電影的部分,他只選擇了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關于忠誠。

    湯姆·福特稱自己是個非常忠于感情的人,在過去的三十年里,他只有一位情人,現在又多了一個四歲的兒子。而他在《夜行動物》里,探討的是敢于面對自己的勇氣,而不是成為名利場上的犧牲品。這個社會如同片中Edward的小說一樣暴力和殘忍,充滿了悲傷的故事,人們需要走出夜幕的勇氣,正視自己,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對待愛人,不是輕易的放棄他,而是信任并鼓勵他。

    本文為[三克電影空間]公眾號特約撰寫 2016年12月4日 多倫多 小玄兒記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

    歡迎在 B 站或 Youtube 關注「小玄兒的深夜聊碟」

    //space.bilibili.com/1340064530

    每周五更新,目前可以觀看

    #日本電影大師藍光套裝系列

    #臺灣電影大師藍光收藏系列

    #新老電影混剪系列

    未來還有更多CC必收藍光套裝系列

    感謝小伙伴們的支持!你們的每一個關注對我來說都彌足珍貴!

     7 ) 這次不夸。這次要罵。

    如果說《單身男子》時,你還有理由以設計師轉導演的身份要求Tom Ford,這一次實在沒有理由了。而完完全全以導演的身份再看Tom Ford,就知道真的毛病太多了,而且上一個電影的毛病一點沒改。
    在被豆瓣眾熱評津津樂道的精致的構圖、色彩、服裝、化妝、剪輯結構背后,是大寫的矯揉造作、裝腔作勢。而女主和她的母親、丈夫、她的員工等則是完完全全的臉譜形象,與爛片別無二致。同時,女主和他前任的感情經歷也是毫無新意。而處心積慮的雙重敘事背后,要講的思想卻不能再簡單,一點深度也沒有。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 Jake Gyllenhaal的表演,沒有一點破綻。

     短評

    想起曾有策展人對我說:「被妳喜歡應該是件很可怕的事。」是啊,被藝術工作者以作品報復是很可怕的。

    5分鐘前
    • 何倩彤
    • 推薦

    影像質感極佳,故事立意一般,男主角得有多大才華才能洞穿女主角心事,女主角內心得多敏感纖細,才能見此思彼展開聯想落寞成失心人,觀眾得有多細心才能體察到那種紙上的報復,生活在多數人不讀小說,輕視文學,男女約會都不用寫、不會寫情書的時代,這個通俗的故事逼格高,太文藝,也難怪有人看不懂。

    8分鐘前
    • 內陸飛魚
    • 推薦

    完美融合了Tom Ford的野心和(惡)趣味:開場甩奶就大開眼界,甩《霓虹惡魔》妖艷賤貨N條街。完美卡司連配角都牛逼閃閃,Jake表演天賦穩定發揮令人驚嘆(我再次相信愛情),Amy居然很性感!驚悚和幽默齊飛,構圖、色彩、配樂已有個人風格,美學盛宴。最后,想和Jake Gyllenhaal談一場轟烈的戀愛!

    13分鐘前
    • LORENZO 洛倫佐
    • 力薦

    設計師的瑪麗蘇之作。as glamorous as 小時代。 = =

    17分鐘前
    • timelessclock
    • 還行

    紅白玫瑰從不只是未及的愛人,是華侈紅黑貂皮大理石堆砌浴缸與后院杰夫昆斯的氣球狗雕塑,也是素面朝天微卷紅棕發與紅絨布沙發。戲中戲撐起了背叛痛苦種種情感,核心還是場中年危機與遲來的愧疚。不覺得書是場精心策劃的復仇,丈夫承認自己懦弱無能承認因此妻女離別,如果這是場報復,那還真是片森林。

    21分鐘前
    • littledepp
    • 力薦

    故事有點薄弱,但劇本的呈現力驚為天人,音畫結合得精美絕倫。從情深如海的“單身男子”到冰冷嫉俗的“夜行動物”,湯姆·福特完成了自己優雅的轉身。如何讓前任萬箭穿心:《A Weak Man》

    22分鐘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薦

    將【單身男子】的優點又展示了一遍,缺點和優點都放大了,導演的編劇水準還是生硬的照搬教科書的級別,好在他是個好學生,他的節奏處理也確實及格,只是中間雜糅三段故事的時候還是很生硬,用了很多割斷故事的情緒鏡頭,至于這個故事本身,邏輯之類的確實也會造人詬病,但是片子整體的可看性確實很棒。

    25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還行

    太喜歡杰克吉倫哈爾,忘了從哪部戲開始,有可能是斷背山,有可能是愛情與靈藥,然后后來的源代碼,去年的夜行者,今年的夜行動物,都不錯

    29分鐘前
    • 禪麟K1
    • 推薦

    時尚界人尖兒還這么懂電影語言,有點厲害。TF將獨特的時尚藝術品位融入這部類型元素雜糅的新作里,成就一部頗具后現代風格的黑色驚悚片。戲中戲,不同故事線、場景、遐想與現實之間的轉換行云流水,若干組貌合神離的人物關系描寫也比較到位。卡司真不錯,大主角小配角都讓人眼前一亮。

    33分鐘前
    • 謀殺游戲機
    • 推薦

    各方面都完美,構圖,顏色,結構,表演,音樂,甚至內涵。美到極致,痛徹心脾。唯一不喜歡人物幾乎全是近景特寫,很少two shot,一點不給喘息,出了影院感到exhausted emotionally. 是tom ford的本意嗎,這種虐觀眾的手段有點無情呢

    36分鐘前
    • 苗兒
    • 力薦

    講了個啥嘛

    41分鐘前
    • 影志
    • 還行

    氣氛把握得太好。回憶殺里AA和Jake看著都好年輕,看得我想求化妝技巧指南。而且女主晚上回家會卸眼妝,看了那么多帶著濃妝睡覺的戲后,我已經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了。

    45分鐘前
    • \t^h/
    • 推薦

    別的優點不提了,劇本是人家自己寫的!政治不正確地引用一句guo the fun:“倒不是我有多優秀,主要都是同行們襯托的好。”

    47分鐘前
    • 花澤累
    • 力薦

    感覺和新海誠的片子一個毛病,形式大于內容。雖然很多鏡頭拍得很美,氛圍也拿捏得很到位,但因為情節的平庸和人物塑造的蒼白導致有力無處使,既做不到真正的藝術片那樣靠氛圍和意象傳達出晦澀深刻的主題,也做不到好好講一個有力的故事。只有那些恰巧能與片中情緒產生共鳴的觀眾能被影片打動。

    49分鐘前
    • 貝爾
    • 還行

    很出色的劇本,戲中戲的故事,以罪案驚悚這些類型噱頭來抓人,而創作者與讀者的真實情感漸漸與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混雜在一起,形成情感的漩渦,呼應且相互影響,這個就有意思了,該形式感的地方又很形式感,可看性很高,又可以細琢磨,很有趣。

    54分鐘前
    • 桃桃林林
    • 推薦

    和驚悚懸疑沒半毛錢關系。曾經想放下的放不下,現在該滿足的不滿足,追憶、糾結被一部小說激活。如此而已。

    57分鐘前
    • frozenmoon
    • 還行

    分手二十年后文藝青年如何洋洋灑灑寫了一部小說捅刀前任,前任白富美當年為何拋棄初戀,雙線敘事像你展示文藝青年的內心世界。文藝青年分手也如此清新脫俗不做作。可能天生偏心的緣故,并未覺得女主做錯了什么,最后確實領會到了TF稱贊amy眼睛有靈魂這件事。ps我覺得TF對紅發女郎是真愛。

    1小時前
    • bks
    • 推薦

    為什么要給我看Aaron Taylor Johnson拉完屎擦屁股的情節??為什么擦完的紙還要給我看一眼??我他媽只是性幻想他并不想跟他過日子啊!我的性幻想對象才不會拉屎!

    1小時前
    • 王大根
    • 還行

    視覺聽覺上挺美,服飾妝容更是精致,可是本片實在很空洞,抖包袱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作為一個驚悚片它不合格。三個故事以強扭的方式交叉在一起,沒有自然的過度只有不停摔書,女主遭劇本的驚嚇頻繁度讓人懷疑她到底平時都閱讀嗎。臺詞也比較愚蠢,總感覺所有的人少說點話這電影也會好很多…

    1小時前
    • 米粒
    • 還行

    追看性與氣氛不錯,但tom ford作為一個gay實在厭女到極致。無數女人在她眼中都是現實鬼、整容怪與奇裝異服癖,他到底經歷了什麼?能用幾十年寫本書復仇(關鍵是女主實在沒做錯什麼事),最後一場戲還要讓百般不濟的女主嚐嚐被拋棄的滋味,實在為故事的心胸感到汗顏

    1小時前
    • 五色全味
    • 還行
    加載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影

    電視劇

    動漫

    綜藝

  • <td id="uq40q"><rt id="uq40q"></rt></td>
    <bdo id="uq40q"></bdo>
    <blockquote id="uq40q"></blockquote>
  • <noscript id="uq40q"><kbd id="uq40q"></kbd></noscript>
  • <table id="uq40q"></table>
  • www.86g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