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第一次看大概是十二三年前,當時就很喜歡。一是因為劇情確實不錯,很精彩,邏輯上也完全說的通。二是編劇很厲害,辮子戲里少有的能夠掌握掌故和當時的行政語言,諸如“掄才”“秋闈”“太尊”“管著一省的刑名”“中丞”等等,其他鞭子戲能有一半的水準都很難。三是演員都比較喜歡,特別是秦沛老戲骨,于波也足夠出色,能讓人代入進去。
多少年后,我一直覺得這部戲是我看的非常過癮的為數不多的幾部戲,電視劇《手機》也列入名單。
最近偶然想起,于是開始看了。目前二刷到第二個案子的開頭,海關道。想法又跟第一次看不大一樣了,因為我也進入這個體制,能夠以自己的角色去觀察那個時代體制的一個做法。
老年的李衛,雖然還有為民造福的想法,但經歷了血雨腥風,逐漸開始“躺平”。這種躺平,是建立在他游刃于官場潛規則中,利用官僚制的上下級環境之上的。在什剎海一案中,對下,他可以把這個案子交給下屬巡防衙門,讓他們去抓,只要上面不找他問話。對上,如果上面不知道這個案子,那他即便是在這個事情上躺平,也無人問責。對下缷責,對上瞞報。
二十世紀初的作品,編劇尚稱出色,作品也不像后面這么亂。
我懷念那個沒有加前綴的時代。
高開低走,結局盡力拉了,沒拉起來,不能說爛尾,但結局真的差口氣,可惜了,最后落地居然是在舉頭三尺的神明上,過于真實且無奈了 ,真是諷刺,處處透著微妙,雖然十幾年過去了,借古諷今永遠都能對號入座。
雖然是因為四哥的傅恒看的這個片子人,但是整體來說還是挺值得一看的。一本正經講故事的時候很精彩,可能是因為定位是喜劇的關系,鬧劇也是一出又一出,特別是李小衛這個人物,就是個劇情推進的工具人,幸運EX的攪屎棍,觀感其差,演技浮夸,一出場就讓人想快進,一開口就讓人血壓飆升,說是全劇敗筆也不為過。李衛和皇帝塑造的不錯,兩人的對手戲就特別有趣,老狐貍小狐貍斗法,各自有各自的聰明。于波把乾隆帝王心術、好大喜功、喜怒無常、風流成性、死要面子演繹的極為生動,讓我喜歡不起來,不過總的來說,還不算昏聵能聽進諍言,于大事不糊涂,確實是想做個盛世明君的。李衛那就是老奸巨滑(褒義,不忠君但于大義人情無虧)的人精,可愛的小老頭,看透世情君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太難了,一家子除了小滿師爺和一個外人海菊,個頂個的麻煩事精,也就是為了喜劇效果和劇情工具人屬性,不然這么鬧李衛有天大的本事也早就沒了。傅恒在全劇里在劇情上其實真的挺邊緣,不過也多虧了這種邊緣,涉及的戲份都極為正經,人設純正面,忠君愛國、胸襟磊落、立身持正,雖位極人臣但謙和忠厚,被皇帝寵信太合理了。楊俊毅演的好,配音也極溫和,這些特質都表現的淋漓盡致,還有偶爾在面對李衛時明顯玩不過老狐貍的可可愛愛,傅恒太完美了,無可挑剔!
全劇總共五個故事,線索一環扣著一環,具體事件劇情質量有參次,但勝在劇情流暢,人物鮮明生動皆可一觀。第二個海關道和第三個科考案的故事非常精彩,第一個第五個故事可看,第四個故事離譜。開局案子不難,難的是辦事分寸和人心算計,也是把主要人物地位關系理一理,也是循序漸進。但是第一個案子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李小衛戲份太多了,多到吐,游戲太過,李衛也有不正經的時候但是就很符合人物定位,李小衛就是為了滑稽而滑稽的,極其影響觀感,后面戲份少一點會好一點,但整體仍然是觀感很差。第二個海關道的案子和第三個科考案的案子都是大案,幕后黑手也都不是等閑之人,特別是海關道的案子看的人心驚,嘲諷拉滿,還是要自己體會。科考案主要是傅恒被卷在中心,我私心最喜歡這個案子,賀大人最后的君前奏對那叫一個精彩絕倫。第四個故事乾小四網戀的劇情不提也罷,毫無意思,也就是最后老太后一語道破,必須要無疾而終的,畢竟還是那個最好面子的乾小四。最后一個故事是因為反派太LOW了,整體拉低了故事的格調,反派太LOW也會顯得主角團水平不高,所以才是李小衛上,最后李衛來擦屁股,編劇其實也是這么覺得的吧,所以最后這個故事李小衛主場,而且因為最后的故事落在了因果報應上了,不在人事,李衛一直以來都是事在人為,所以讓李小衛主力也符合設定。
總的來說,沒那么神,但也有趣,值得一看,要我推薦的話,看到27集前三個故事就可以了,如果真的喜歡,后面兩個故事別抱期待隨便看看尚可。
最后說點無關緊要的,這片BGM有點離譜,歡樂的場景就是OP的各種變調,乾小四拿起笛子一吹,吹出來OP,笑死我了,還有我肯定在哪里聽到用《大中國》的調子做背景音樂,真的好隨便啊。還有就是服化道,因為前段時間看了不少周易劇的CUT,服裝發型各種慘不忍睹,這部辮子戲限制了服裝師的發揮,雖然還是有皇帝衣服上繡著現代美女這種放飛,但是整體上正常的讓我感動,傅大人的每件衣服我都看著很順眼,辮子線雖然沒什么發型可言,但是整張臉規規矩矩的露了出來,沒有各種披頭散發和殺馬特,臉也不像余火蓮時那么(),我真的很滿意了。
對于作者的創作初衷不好臆斷,評論中有人說和徐崢的表演有不少連貫,也有人說蹭了李衛當官的熱度。從演員的流量等看確實有蹭熱度之嫌。李衛當官太火了,徐崢也是很多人的偶像,但是秦沛的演技,當給他一部42集連續劇主角盡情發揮的時候,絕對不再是港片里面那個板著臉的秦沛了。從頭到腳都在散發著一個詞,演技。
個人立場,這部劇強于李衛當官,因為少了男女主角談情說愛的偶像劇做派,更多的是官場從上到下的勾心斗角,帝王和臣子的勾心斗角,更顯得真實,有料。當然,為了不枯燥,又刻意增加了很大的戲劇沖突。比如神一般的九公,女鬼小倩,通神的龍珠。有利有弊,增加了戲劇性,但拉低了逼格。
還是個人立場,這部劇強于百分之八十的古裝劇,特別是最近的古裝劇。在如何讓角色的智商高于編劇的智商這一點,編劇無疑是成功的。雖然也有人說感覺反派都傻,其實不然。誠親王攪和皇帝和兩個表弟的時候并不傻,何玉春案里面幾個反派雖然猜錯了圣意,但也絕不傻。他們都只不過是有缺點的普通人罷了,試問誰不是普通人呢?即便遇到大事變聰明的又有幾個?只不過李衛本來就特別聰明罷了,最重要的是,人到無求品自高。
這部劇很好,卻不火,于是讓很多人以為它不好。首先編劇在認認真真做一個故事的時候,做的很完整,但是并沒有做出話題性來。其次,演員和服裝造型上,沒有做一些噱頭出來,處理的很中庸。在出風頭這方面似乎只是想做好一部電視劇而已。然而這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作風。
劇中引用了不少民間故事和古詩詞,都恰到好處,也展現了編劇的功底。前幾天,幾乎要以為那年花開月正圓除了孫儷太瑪麗蘇以為算是一部好劇,可是帶一位男士一起看了5分鐘以后,我已經坐立難安了。看了男士對我懷疑的目光,原來這劇瑪麗蘇的不是一點點。
我仍堅持李衛辭官是一部好劇,好過太多浪費我們時間的古裝劇。
刷了3遍,從第一遍到現在大概兩年時間,總的來說是一部可以反復看的好劇。一部好的電影或者電視劇,個人認為就是在給人們講故事。我打算從劇情、演員和其他三個方便來談一談我對這部劇的看法。
一、劇情:講故事最基礎的就是劇本。這部劇的劇本可以說非常下功夫,沒有特別弱智的反派,相反都是高智商、有手段的對手。沒有正氣到底的主演,也沒有單純愚蠢的貪官。我覺得很好,大家智商都在線。演員的臺詞除了有深意還出處埋下了伏筆。劇情緊湊不拖沓,情節一環接著一環,說實話我認為這部劇比《鐵齒銅牙紀曉嵐》前幾部的劇本更考究,更加連貫的劇情、更有味道的爾虞我詐。
二、演員:可以說都是好演員。不同的人講同一個故事是不一樣的。這部劇的演員可以分為老、中、青三代。老演員或者說是老戲骨有秦沛(劇中對話時時常有身體動作配合臺詞,比如著急時雙手會向下用力甩;想到好辦法時嘴角會微微上翹等),鄭佩佩(演的中規中矩,沒有不好的地方但也不出彩,跟《李衛當官》中的李母比少了一些神經質),謝芳(太后),誠親王,德茂等等配角也都是實打實的有演技;中生代演員:師爺(這個角色厲害的地方就是要捧李衛,但觀眾又不覺得很生硬,比李元芳的“大人真乃神人也”讓我聽著更自然不生硬;新生代演員:皇帝和中堂就不說了,皇后(陷害縛衡那個故事,最后被皇帝逼宮時,又氣又怕要暈還沒暈的感覺很傳神)
三、其他:其實還有很多優點,簡單說一下,這是一部注重細節的好故事。首先,每一集幾乎都有幾個長鏡頭,舉個例子:劇中精彩看到李衛一家人在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一般由李衛或者師爺引話,最終由李小衛推出辦法,都是大段臺詞,而且是一個鏡頭,大概2-4分鐘,很厲害。其次,雖然是低成本制作,可是服裝相對考究。李衛從直隸總督到順天府尹再到之后的一品大員,每一次變遷朝服的圖案和帽頂的顏色都是有變化的,說明劇組很用心。最后,配樂不糊弄,每到情節轉變時都有音樂引導,可以更好地推進劇情。
以上都是這部劇的優點,劇情緊湊、不拖沓,演員演技在線、不尷尬,細節處理用心,不糊弄。但也有一些可惜的地方,比如畫質差,乾隆喂錦鯉的特效太假,拍攝地點在山西非要表現出江南水鄉的風韻...這部劇我打9分(8分有些低,10分又不是那么完美),觀看的人群比較適合男性,問過一些女性朋友,她們說不太愛看這種類型的劇集(畢竟偏政治);個人認為這部劇可以比肩《紙牌屋》,因為在國內我們更容易接受中央集權的統治模式,故事也處處充滿幽默,人物刻畫飽滿(有心機,有小聰明,還有個人的原則,比如誠親王不愿意去找李衛討主意,認為他是主子而李衛只是個奴才)。希望今后可以多拍這樣的劇集,多一點投資。
以上就是我的看劇心得。
2022/05/19 看到第三集,啊我真的受不了李衛他家里人的戲份,他兒子那個演員演的真的太浮夸了,超級沒腦子,每每看到我就跳過,在李衛當官里雖然也有點不喜歡李衛他媽吵吵嚷嚷的戲份,但至少人物設定還是有層次感的,但這個人物設定就一直那樣一驚一乍,好歹人姑娘的父母剛被人殺害,一直不得清靜,還在那獻殷勤想些七八,我真的無大語。感覺編劇在寫這倆人物時沒帶什么腦子,純純臉譜化的工具人。包括李衛他媽也是只想著幫他孫子娶媳婦,其他正常角色在他身邊都跟降了智一樣,跟著胡鬧,這么大的事都瞞著李衛,我真的不理解。以上是令我看得十分出戲只想跳過的部分,其他劇情暫時不出戲。
看到第十集了,第一個貝子案看得真是令人唏噓啊,但乾隆真的好狗啊,真的太自大了,碰上像雍正那樣愿意干實事會賞識人才的上司是件幸事,但像乾隆這樣只會搞虛名,真正需要仁的時候卻壓根就拋之腦后的人,雖然李衛還能圓滑地繞繞,但因為自己被薄了面子就隨隨便便安插罪名打入牢內,真的讓人心生寒意,即使是好官都要被這種人搞得戰戰兢兢,成天在那猜人心思,你說猜對了吧讓他知道他要搞你,猜錯了也是搞你,呵,這官真是不當也罷!
另外,我覺得李衛好歹都當上了從一品,給兩任皇帝打過工了,你們這幫子人有什么瞧不起人家的啊,一天到晚說人家小混混,干不成什么大事,那人家膽識不知道比你們大多少,即使這樣一個肯為民為百姓的好官在這幫人眼里還是這么不入流,唉也是真的好無奈啊。
2022/05/20 看到十四集,哈哈哈哈太好笑了,看李衛坑乾隆,太有意思了,以為自己拿捏了人家,殊不知自己在往人李衛一步一步畫的圈里走。這單元的對手還挺勢均力敵的,把李衛想到的都提前防范了,但小皇帝還是太年輕啊,可別這么自負了。
十六集,小皇帝看了一場大戲要氣死了,哈哈哈哈,看他生氣我咋這么樂。
2022/05/21 二十一集了,看了這么多集,我是覺得編劇是想把李小衛往年輕的李衛寫的,都是誤打誤撞地辦成了一些對的事,但為什么演員總給我把人演的像傻子一樣呢?我不理解,完全沒演出人物的機靈活潑,看上去就像是油膩耍寶般的無賴,怎么會演成這樣啊啊啊啊啊,讓人無法接受!!
另外家里人怎么啥都要瞞著李衛啊啊啊,這什么人啊啊啊啊,我看李衛如果不得好死八成就是你們自己人坑的!!李衛當官里雖然前期有些坑人,但后面總歸也是明白事的,看得我好氣啊啊啊
乾隆你丫的,就是過得太舒服是吧,不明白你老子是怎么腥風血雨過來的,你有什么臉還看不起你爹!!!!
看到傅恒被他姐姐罵,實慘但我好想笑啊,對不起,李小衛把人坑的啊,但我是會想說誰讓你們把人留著的,雖然替你們解了科考大事,但這些小事罵一罵還是好爽啊,但馬上我們的李大爺又來活了,真是一個不讓一個好過啊哈哈哈哈
傅恒姐弟咋都這么傻白甜的感覺啊哈哈哈哈,我看乾隆都要昏過去了,我也要笑撅過去了哈哈哈哈哈
二十二集,好無語的官,自己的家人貪了錢還把罪名蓋在李衛頭上,這官場真的好黑啊,怪不得李衛不想干,身邊沒幾個真正為民的好官,不過都是為己為利,想來千百年官場也不過如此,看著真是好凄凄然啊。
二十三集,哈哈哈哈看小皇帝吃癟笑死我了,讓李衛在門口跪著,結果他在睡覺??哈哈哈哈哈
二十四集的開頭,李衛明參傅中堂,實為勸諫,字字句句,一針見血,為民勸誡。這段寫得好好啊,后面李衛給小傅道歉,小傅只感嘆自己無法說出像又玠那樣的話,稱贊他的膽量,兩個好官互表衷腸,也好喜歡。小皇帝你何德何能啊!!
二十七集,丫丫個呸的,這皇帝興大獄不讓自己的人做,惡人盡給李衛做,你真是好手段啊!!!這就是你的長進啊!咋這樣坑人害命啊,興次大獄,讓多少人家破人亡??,狗皇帝!!!看得好難過啊??
看到本集后期興大獄,我已經很難用那個時代的角度去看待,在我眼中,不過是個位高權重的皇帝仗著自己的出身,肆意的時候就可以隨便找個借口擺布他人,我已經很難接受可以把別人的生命隨隨便便處置,口口聲聲說要勤政愛民,可若真正傷到了這位天子的臉面便可立即查處,虛偽,自大,讓這樣的人來治理天下,真是可笑至極。面對古代的皇權政治,我已經很難心平氣和地看下去了,心中只覺悲涼。
總能想到,天下興,百姓苦,天下亡,百姓苦。也想起李衛當官里,那些說著百姓就是個屁的官們。唯有希望這世間能多一些像李衛這樣的官,但像他這樣子的人又有多少呢?
ps:最后還是評價下,因為剛剛看完李衛當官,不免要做出比較,李衛辭官的配樂真是差太多了!不是特別喜歡它弄的那個戲劇的風格,演員大致都還行,但最主要的就是李小衛那個演員不太行。over!
借古諷今針砭時弊的爽文既視感哈哈哈哈哈哈!李衛這家里水潑不進,堡壘沒有從內部攻破,就非常爽!超級好笑超級好看!貪污結黨這些自不必說,還借題批了閉關鎖國文字獄啥的,編劇小嘴挺損。這劇里乾隆和李衛太好磕了!!!他追她逃她在劫難逃,20集乾隆硬把李衛叫來問李衛為什么不關心自己的時候真的直接嗑暈過去!這個版本的乾隆放在曾經的語境里已經是很美化的形象了,看劇的時候乾隆好狗(從現代人角度看),看完劇腦海里卻是于波這張帥臉!感覺這是我看于波所有角色里后遺癥最兇的一個角色!太上勁了!傅恒真是正直勇敢善良的“傻白甜”!主要還是被老狐貍們襯托的,我們傅恒傅萌萌真的很棒!!最難受的是看鄂爾泰大興文字獄。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啊,一個政令下去傳著傳著全變味了。真的非常惡心。當然開始貪污案也很惡心,但這是相對來說好一些的結果了。水至清則無魚是真的。牽一發而動全身啊。劇里有句話是真理,活著哪有死容易(大意)恭喜李衛無官一身輕啊!
最近剛刷完李辭,深深地被這部冷門老劇所征服了。這部劇的劇本寫的是真的好,臺詞古典文雅,用典頗多,乾隆能對大臣表示,“君有過可以直諫,臣有過可以明參。”,傅恒能說出“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來直諫,連一個不學無術只擅長逢迎的官場老油子,隨便一撇嘴,都能吐出一句,“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而大字不識兩個的李衛張口就是俗語,“老母豬打滾,蹭一身泥是那模樣,不蹭一身泥還是那模樣。”
除了劇本精彩以外,李辭在制作上同樣非常用心,劇里有多處對傳統戲曲的應用特別考究。這在現在的古裝劇里,是非常少見的了。
李辭在劇中,用了戲曲的劇情來暗示劇情的發展。這種應用,有點類似于戲讖,而戲讖最有名的應用當屬《紅樓夢》。當然,李辭對戲讖用的沒有《紅樓夢》那么講究,而是比較直白易懂。
讖語,應該算是是中國漢字獨有的一種發明。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那時的先民們通過在龜甲獸骨上找到一些細細的裂紋來判斷吉兇。到了后來,讖語慢慢發展成為一種預言,其形式也豐富了起來,比如有詩讖、戲讖、物讖等等。
《紅樓夢》里用到了多種讖語,判詞是詩讖,元妃省親點戲是戲讖,《豪宴》、《乞巧》、《仙緣》和《離魂》四出戲,暗伏元妃由受寵到薨逝。賈母清虛觀打醮也是戲讖,《白蛇記》、《滿床笏》和《南柯夢》,暗示了賈府百年興衰的歷史。元宵節的燈謎是物讖,風箏伏探春遠嫁。這是非常古典的一種文化元素。
李辭里有三處用到了戲曲元素來講劇情。
第一處出自貝子殺人案,第四集。
誠親王得知殺人案的真相后,兩位貝子爺找到誠親王處探口風,下人報上來的時候,誠親王正在家里聽戲,聽的是一出《鐘馗嫁妹》,鐘馗是判官,專捉小鬼。待到,兩位貝子爺進來請完安,問完話,一起坐下聽戲的時候,演的卻是一出《活捉三郎》,被殺之人死后冤魂不散要到陽間來索人性命。兩出戲都在暗示兩位貝子爺的殺人案注定是瞞不住了。
第二處出自海關道過度集,第九集。
太后萬壽節,海關道送了太湖石過來,宮中慶典唱的是一出大鬧天宮的猴戲,熱鬧好看。此時小皇帝乾隆使計贏過李衛一頭,心中甚是得意,親卝自卝上卝戲卝臺卝去卝操卝鼓,彩衣娛親。此出戲則是孫猴子翻不出如來佛的掌心去的意思。
第三處出自科場案結局處,第二十六集。
承恩公以為皇上沒追究到底,顧忌帝后顏面,自以為過了這一坎在家里聽戲,可惜皇上忍過風頭去才來收拾他。正看到臺上一個吊毛的動作,鑼鼓聲剛落,臺下一陣拍手叫好聲還沒停,已經從門外闖進來兩隊兵士,手持圣旨要拿人了。1宣完旨后,承恩公一臉不相信地叫著要進宮,才給了臺上京劇演員一個直挺挺地向后倒的動作,應該是京劇里的“僵尸”的動作,不過這個鏡頭沒拍完。
吊毛,是頭不點地,空翻一個,應該是可以起來的,但是劇里,沒有起來,就躺直了。“吊毛”是表現一個人走在路上摔了一跤。“僵尸”動作,是人物僵硬著倒地突然死去的場景。
承恩公本以為這樁科場案,只是摔了一跤已經過去了,沒成想,皇上卻下了狠手,直接是要送他去死了。
李辭三次對戲曲元素的應用,雖然因為劇集是喜劇的路子,都比較直白,通常都馬上安排劇中人給講解出戲曲的意思來,并不像《紅樓夢》里的戲讖那么含蓄,但是用的也恰如其分,頗為雅致。
除了李辭以外,《雍正王朝》里,也用到過戲讖,用在了康熙二廢太子后,在等待著西北戰事的消息時去點的戲。康熙一邊等待西北戰報,一邊點戲,點的是著名京劇折子戲《失空斬》,《失空斬》是中國京劇傳統劇目《失街亭》、《空城計》和《斬馬謖》的合稱。此處則暗示了西北戰事的不利,以及最終八爺被在奪卝嫡卝之爭卝中卝被老四胤禛斬落卝馬下。
于波的配音太惡了吧
居然還不錯……其實不喜歡溫兆倫的這個角色,他喜歡的那位我也覺得不夠養眼為什么這就一見鐘情了(。但是李衛和皇上、皇上和呆萌&耿直的傅恒就很有戲,私心很喜歡冤枉傅恒泄題的那個案子……
毓鉞出品,必屬精品!李衛當官三部曲,第一部李衛當官少年意氣,第二部李衛辭官嬉笑怒罵之中筆鋒老辣,第三部大內低手荒腔走板里笑盡人生。這是毓鉞先生想講的故事,飽含了雪柔女士想傳遞的情!周易經典不老!
劇情很好 只是李衛沒感情戲
最想說,皇上對傅恒感情不一般啊,去哪都帶著他,卻從來舍不得他蹚渾水,他出事了就竭力回護;他說話好聽就夸他老實,他觸了龍鱗就贊他死諫;有情詩也跟他分享,發火了也找他來滅火,沒事了就藏在他家后屋里。。 干脆把傅恒也藏暢春園算了,估計比他姐還得寵。。
劇本絕對不輸《李衛當官》第一部,編劇毓鉞,原名愛新覺羅·恒鉞,恭親王之后,對清史和官場之道頗有研究,其作品獲得過多次國家級文學獎,也是一位有深刻生活積淀的編劇了。他還參與過我喜歡的另一部作品《非常公民》的編劇,這樣有沉淀、有內涵、有功底的編劇現在太少見了。可惜這部作品流傳不廣。
好看的,劇情還是很好玩的,以前的清朝官場劇太靠譜了,而且還這么搞笑,現在根本沒有這種片子了。延續的是李衛當官的主設定,年輕乾隆皇帝和三朝老臣李衛的對弈以及君臣間復雜的關系。李衛真的是太聰明了,官場上下人心都被他玩透了。每個單元案子各有不同人物糾葛性格還有官場風氣。于波的乾隆演的居然還不錯,更不用說乾隆和傅恒這對CP>_<
居然三刷了,哎呀小傅恒啊小傅恒,沒趕上好時代,就這么退出演藝界了,可惜了的楊俊毅。于波都還在繼續混著呢。
很好看,最愛中堂大人的一身青衣,掩藏不住的光彩。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這個里面除了李衛的經典臺詞好看以外,乾隆和傅恒的曖昧也是在讓人心動。
每年都要重溫一兩遍的好劇,現在的劇幾乎都是談情說愛去了,像這樣正經講官場的劇實在是不多。每次重溫都覺得周易的劇本真是很贊,選的演員演技也很好,雖然自身也存在問題,但是總體來說在現在的市場上也是劣幣驅逐良幣,可惜了??!順便為我老四的傅中堂打個卡,中堂大人真是立身持正,謙謙君子,溫文如玉,帥翻了簡直!
看過兩遍了,于波飾演的少年乾隆是一亮點,演出了少年乾隆的青澀與稚嫩,也演出了古時皇帝亦有的無奈和身不由已,與李衛的斗智斗勇,一步步的成長都蠻有意思,值得一看!
四哥電視劇補完計劃,劇情不錯,臺詞不錯,演的不錯,乾傅更不錯~~
辮子戲的巔峰,官場劇的頂點,劇本、臺詞、演繹都登峰造極。幾場高潮,如海關道案交賬本、歌妓案李衛指桑罵槐、最后和大和尚佛下論佛,任何一場出現在現在的熱門劇中都足以封神了,但是這樣的對戲在本劇中出現了好幾場。劇本方面,前幾個案子把官場、為人之“術”演繹到出神入化,最后一個案子卻回歸到了“道”上。與之相比,人民的名義、瑯琊榜、甄嬛傳等都顯得小兒科。
秦沛還是不錯的看這個完全是沖著當官去的
8.5分,這部編劇和演員表演都非常精彩,看點十足,劇情非常有意思,秦沛的晚年李衛盡顯老辣,此刻的李衛對官場已經莫得透徹無比,與新任乾隆皇帝斗智戲味十足,小滿也成年了,李衛老婆雖然壓根就沒戲早死了,但兒子小李衛也很屌,比較中二,還是能夠明顯感覺與他老爹一脈相承,鄭佩佩的李衛媽這里面也完全不討厭了,皇后與貴妃(富恒親姐)演得也很棒,這部最大的糟點是乾隆的配音,聽起來怪怪的變扭,其余都好,李衛辭官,乾隆皇帝的成長,小李衛取得女友的愛,相當于三個登頂劇情,看得出來編劇依然借鑒了不少《鹿鼎記》的劇情模式,總之就是妙趣橫生,絕對是一部經典,與《李衛當官》第一部組成正統續集雙絕。
很好看的官場斗,嬉笑怒罵下的混水呼啦啦的,秦沛很棒。臺詞寫的不錯,而且配音竟然很少有錯別字唉,不容易。沒紅的好劇。
傅恒耿直又忠心,每次都被耍得心甘情願,呆萌好可愛<3
不錯的類型
官場的事分析得很透,但后面沒有前面精彩,總的來說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