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講述兩個男人為了抓住連環殺人犯而違反法律和原則的故事。“誰是怪物!是你,是我,還是我們?”
這是個“北快手南抖音”的時代,耐著性子坐上兩個小時,看一部完整電影的時代已經漸漸淡去。
更多人習慣于,通過十分鐘的講解去看一部劇或者電影。
而將一部兩小時的電影濃縮為十分鐘的講解視頻,所代表的意義就是爆點密集起來。
符合了當代短視頻的風格,十五秒中的抖音最少有三個爆點,一個反轉。
其實,從最近的大火韓劇《頂樓》就能看出來,雖然我沒有看過,但根據評論來看,是一部很狗血的劇,不斷地反轉,以及密集的爆點,來刺激觀眾的腎上腺素。
符合短視頻的特征。
比如《mouse窺探》,是我目前看到的劇中,將短視頻的特征發揮到淋漓盡致,奪人眼球之余且劇情不俗套,對此我給該劇四星,剩下的一星看深度給不給。
我期待《mouse》的編劇,在未來12集里面,能夠更深層的探討“精神變態”者的心理,以及從其眼界出發去看待世界,就像《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那么我絕對會不吝于五星好評。
而對我來說,目前的《mouse窺探》就像是一瓶放了泡騰片的可樂,極致的刺激之余,卻始終會歸于平靜,未來的某天會漸漸忘記。
那么《怪物》與之相比,就是一杯醇厚,醇香,醇苦的咖啡,輕輕嘬一口,供人細細品味,此中難以言狀的感動(感觸)會余味悠長,久久無法散去。
而上次給我這種感覺的韓劇,便是李善均和IU的那部《我的大叔》
具體的劇情,我已忘記。
但平淡的人生中,卻能因彼此的相逢,為對方密不透風且壓抑沉重的生活中,透漏出些許陽光,那口心中的郁氣又將在故事平淡的末尾緩緩呼出,得到雙向救贖。
那么《我的大叔》這么枯燥且平淡的劇情放在當今短視頻的時代,又會怎么樣呢?
若沒有當紅IU粉絲,是否還會奪得豆瓣9.3的高分?
耐人尋味。
文章最后,我在夸一下《怪物》沒被人提到過的點:
配樂完成度之高,令我乍舌,與其說這是部連續劇,我更想說他是一部音樂劇。
就算閉著眼睛,不看畫面,僅僅依靠背景音樂,也足以感受到劇情的起伏發展。
整部劇的所有配樂,完全保持在同一風格,無任何突兀,極其貼合劇情本身,并于畫面和色調達成一致,完成度太高了。
稱得上是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 。
上一次有這種音律感覺的,還是日劇《仁醫》。
向著虛妄刺出憤怒的長矛的唐吉訶德式人物,韓洙元。 驕傲,執拗,聰穎,尖銳,刻薄,溫室中長大的少爺,父親權力游戲的棋子,完美成長的優等生,帶著巨大的失敗和不甘,一頭撞進了萬陽這個人心迷霧籠罩的破落小鎮。 在這個小社區,所有人都有立場、關系、偏見、利益,有感情牽扯,有過往糾結。種種牽扯下,不同人物做出不同的選擇,把真相撕成了無數碎片,然后或扭曲或掩埋,在整整二十年間不斷滋養出虛妄的罪惡。 很多時候,歷史就是這樣成為了一個個無法自圓其說的悖論。
片頭有一個非常明顯的隱喻:東植掩上門,同時,洙元推開門。“掩藏—揭露”的對立如此強烈,拉起了全劇主線。 東植是想掩蓋的,盡管他需要揭露妹妹的死亡真相,但他又同時想保護萬陽社區的溫情關系。他的內心實在過于溫柔,“關系”束縛了他,以至于他一刻未敢懷疑身邊的兄弟朋友,也不允許這種溫情被打破。二十多年燈下黑,是他親手掩上了通往外界的門。 片中很多鏡頭,肉店的玻璃門關著,店內的人密切交流。店外的“我們”和韓洙元一起,遠遠地冷冷地看過去,只是一道透明的門,卻關著另一個世界。 李東植被困在悖論的中心,韓洙元在虛妄之外,向著真實發起突刺。 韓洙元一無所有,他不要關系,沒有立場,沒有偏見、感情或利益訴求,只有一腔片刻不得平靜的憤怒。 他風平浪靜地度過27年人生,這一場錯誤和憤怒,像是遲來的青春期躁動。 “看似理性,其實比誰都要感性和盲目。”韓父如此評價他。 正因為他一無所有,所以前幾集,他查案也沒有很多技巧可言,抓到一個線索便去瘋狂懷疑、質問,去怒吼,去揪李警查的衣領,不斷沖撞那扇門。
這就是韓洙元和其他破案劇那些智商高達一百八十的男主角,完全不同的地方。在萬陽這里,小心算計大膽布局,順藤摸瓜步步為營,都是沒用的,因為韓洙元面對的不是罪案,而是相互包庇的、扭曲的人心,那是一張密不透風的網。一旦你開始運用關系、立場、技巧,這張網就會把你吞噬。不能信任,不做選擇——因為會被利用。 所以,純潔者無敵。一無所有的人,才能破開這道人心的障。東植明白自己做不到,所以借了洙元的手,撕開了一道口子。 編劇描寫這樣的人物是需要勇氣,韓洙元的形象不僅不高大全,甚至是極度片面的。強硬的片面形象,既激不起觀眾的崇拜,也得不到憐愛。
可是要破這個局,還真就非他不可。 這是前六集的故事,顯然,他還是被利用了。編劇非常清楚,也非常克制:憤怒是巨大的力量,但還不夠,這個人物需要進一步撕裂,逼出掃清二十年陰霾的能量來。 就好像到第八集,觀眾以為“該結局了,這還能寫下去嗎”,然后編劇把劇情一波波推向更高潮一樣,韓洙元的成長節奏,暗合全劇的結構,來了一次“重生”。 第十集,在釜山,權檢察官對韓洙元其人來了一次結案陳詞。 即使是認小伏低的權檢察官,也和觀眾一樣,是看不上這個天真幼稚的富二代的:你折騰了那么久根本毫無意義,前六集你就是在白送! “唐吉訶德”不過是一個刺殺假想敵的小丑。 編劇大人非常清楚這個角色“討人厭”的地方,而且毫不避諱地主動揭露,這種坦率、自信,就像韓洙元其人一樣值得激賞。 “溫室的花朵,被東植這個瘋子纏上你就完蛋了,會被連骨頭都不剩一口吃掉。”權檢察尖銳的斷言,穿插著回顧的洙元和東植關鍵交鋒的劇情,你看,洙元的理性判斷被利用,剛萌芽的若有若無的信賴,也成了要害,被東植掐住反咬一口。 一塵不染的你,就該坐在玻璃展示柜里,做一顆漂亮而無用的寶石。泥里打滾是我們的特權,永遠別想真正進入這個世界,除非你“重生”。 于是韓洙元再次毫不猶豫的抓住唯一的答案:那我就重生給你看。 他總是那么決絕,令人心碎。
結合十三四集的劇情來看,韓洙元的“重生”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性情作風的轉變,第二層,對家庭的徹底反叛。當然,他當時完全未意識到第二層的際遇。 首先是性情作風的轉變,開啟了這個人物的成長篇章:透徹的懷疑精神、和東植學來的偵查手段、對“法律與正義”的透徹思考,促使他一步步抓住主動權,推進后期破案進程。因為后期破案的牽涉面已經突破萬陽,擴大到了文州、首爾,東植不能再做主導者了,兩人的換位是必然的。 除了能力的成長,也有感情的成長。洙元在和東植新一輪試探和對抗中,萌生微弱的信賴關心,終于使得這個人物有了那么一點溫度。東植有一顆滾燙的心,以南所長之死為契機,兩個男主抱在一起哭泣,好像這種熱意也得以傳遞給了洙元。 到這里,已經是相當喜聞樂見的成長劇本了。盡管人心叵測,至少東植是值得交付信任的,后面總該順利攜手并肩了吧。正常的編劇都該這樣安排?
唯有摒棄感情,才能深入真相的中心,這在《秘密森林1》黃始木這個角色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正因如此,最后他染上的那一絲人性的色彩,才令人無比動容。 人與人之間最齷齪的可能是信任,但最寶貴也是信任啊,也讓韓洙元嘗點甜頭如何? 可是《怪物》的編劇說:不! 所以洙元咬牙切齒、滿腔悲憤:信任在真相面前不堪一擊,你放走了樸正濟,我不相信你,我不相信韓基煥,我也不相信我自己。只有透徹的懷疑,仍然能支撐起他不再那么挺拔的脊背。 十四集,東植千叮萬囑不要認罪,轉眼韓洙元又把害死李金花的罪攬回來了,同時激烈責備東植的“失信”——原來他是那樣的耿耿于懷,那樣失望難過,一刻也未曾忘記。 這部劇里,所有人都有傷口或造成傷口,他們會小心地掩蓋起來,等待傷口暗地里結疤或潰爛。 只有韓洙元會一次次地撕開自己的傷口,暴露在陽光下,等待長出新的皮膚。 一切企圖以溫情的名義蒙混過關的不正確、不妥當、不理想,都是編織虛妄牢籠的開頭。即使不得不用違法取證實現結果的正義,他也要接受過程錯誤帶來的懲罰。 韓洙元用倔強、驕傲的雙眼,直視一切虛假的東西,他不逃避不妥協不退讓,即使撞得頭破血流也在所不惜。 自始自終,他都是那個“愚蠢”得只會向前突刺的騎士。 他不可能妥協,韓洙元一旦妥協,就是編劇對于大流的妥協,對于人心這一“怪物”的妥協,是全劇主題的崩潰。 編劇用韓洙元對李東植的最后一場反叛,完整了全劇主題建設——它是破滅的、冰冷的、傷感的,痛苦且真實的。
最后的幾集,劇情在拼起碎片的同時,也在推動韓洙元的第二重撕裂。 以洙元家庭背景的揭露作結尾,和開頭東植家庭背景的引入,又形成了呼應關系。編劇的對稱敘事運用之純熟巧妙,確實令人叫絕。 家庭對于韓洙元來說,到底是什么呢?他對父親并無感情,又何至于那么崩潰? 父親漠視他,母親放棄他,富貴權勢他從來不屑于倚賴,他的成長沒有情感介入,他拒絕關聯,他兩手空空。 可是這個家庭,就像屬于他而不被他取用的財產一樣,它就在那兒,是韓洙元生命的一部分。父親的完美、家世的清白,是韓洙元自我主義的根源,就算他“重生”,也一定會帶著這份清白,干干凈凈地重生。
有一集,李東植對智華說:那些臟活(違法查案)就交給我們來做吧,你只要做個干干凈凈的好警察就行了。大約總要寄望著有那么一個未受侵染的地方,韓洙元想必也同樣如此。 編劇把韓洙元最后的清白也打碎了,對潔癖者韓洙元來說,就像生命出現了無法抹除的污穢。即使撕裂暴曬,這個傷口也無法愈合了。 所以十四集的結尾,他在大雨中前行,看起來馬上就要破碎了。 他還能是什么樣呢?對抗著虛妄的他,終究也成了一個符號。他不相信別人,不相信自己,他靠一股意氣捏成人形,連這股意氣也要被抽走。 對家庭的反叛,是只關乎韓洙元本人的、具有象征性的悲劇英雄的完成式。 韓洙元曾經對權檢察說,那我就重生給你看。但是如果連出生點都沒有,他應該重生到哪里?他說“我已經不能再回到原來的地方了”。置之死地而不能生,就只能支離破碎,成為風,成為傳言,成為英雄或笑柄,就是不能再為人。 人都有缺陷、不完整,所以需要關系,需要紐帶,需要可能性。去對抗,就要拋卻所有可能性,最終把自己也拖入虛無。 東植在文州署的后門淡淡地問:“那么韓警衛,之后我可以為你做些什么呢?” 他已經無法駕馭這個搭檔了,但他仍然要去牽掛擔憂對方。李東植就是這樣溫柔多情,所以才會被困在2000年無法前進。韓洙元在他眼里,不是一個對抗的符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他無論如何都不能放手不管的人。 “我父親和你妹妹的死有關聯,為什么你不擔心自己,反而要擔心我呢?”對東植的關心,韓洙元近乎委屈地、可憐巴巴地質問著。 這個人物無法擁抱真正的感情,并不代表他不懂得,所以才那么矛盾,那么令人難過。 李東植永遠都是守候者,他說:讓我為你做些什么。如果不能讓韓洙元拋下憤怒的長矛,無法執起他的手,至少可以去他身邊,告訴他:我在。或者要一個約定:我會等你,永遠給你從那片虛無之地返回的機會。 就算無法建立起紐帶,至少也能同行,讓你不那么孤單。 貫穿始終的赤誠求真之心,兩次重生式探索,一次面向事件真相,一次面向自我真相。韓洙元的結局未到最后一刻都不能明確:是徹底破碎,還是被拉回人間?
無論如何,這個人物已經完整了。
一、李東植在得知敏貞沒回家,給她打電話時發現備注被更改。20年前,有妍也是被一條李東植發的信息約了出去才遇害的,所以兇手是一個有機會用到李東植手機的人,是他身邊的人。綜上,敏貞父親振墨嫌疑很大。
二、韓株元和吳正勛開車到超市前,吳正勛的一番解釋表明,敏貞的媽媽在敏貞出生沒多久,便離家出走,留下振墨獨自養大敏貞,他有憎恨女性的心理根源。振墨是兇手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基本鎖定。
三、至第六集,振墨望著照片的暗黑獨白,以及敏貞對父親“令人毛骨悚然”的評價,已經完全可以鎖定兇手振墨。
11集看完回來了,哈哈
3、4集更新后 案情分析
基礎信息前面的分析寫了,這里不贅述。看圖
第三四集出現了一個新人物,JL建設的李昌鎮,是吳智華的前夫,同時與韓父,議員相互合作,為了開發小鎮。其是兇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對于20年前宥研失蹤案快速結案,給出了答案,就是為了不影響開發。
第二,出現了目擊證人—吳志勛。他目擊了姜閔靜和兇手見面,并且沒有去警局講清楚,卻暗自將李東植被捕的信息泄露給媒體,給警局施壓,大概率是怕李東植被逼供。不報警可能的原因有二:兇手可能是有背景的人,他不敢說;或者他想包庇兇手,也不想李東植被冤枉。20年前吳志勛年紀太小,除非是模仿犯罪,不然是兇手的概率非常小。我更傾向于他是包庇。那么有一個人的嫌疑變大了-南所長,吳志勛所尊敬的人。當然姜振墨和樸正濟依然也是有可能的。從吳志勛的膽小懦弱糾結的性格來看,不敢或者不想確認他目擊了犯罪嫌疑人也是可能的。
未知名女性死者身份曝光,確實是非法移民的人員,在做按摩生意,名字叫李金花,從其與韓洙元對話里看出,她不認識李東植,最后求助信息以及111111的暗號只有她知道,信息是本人發的,但是這個1,不是指李東植,因為最后韓洙元給他的照片是張合照(第三集26分)里面4個人能看到臉,分別是南所長(臉被擋住一半,嫌疑小)、李東植(C位)、樸正濟(側臉,基本認得出)、姜振墨(正臉,清晰),所以說這個1,可能代表這幾個人中的任何一個。
4集看下來,李東植基本已經不可能是兇手了,我還是更傾向于樸正濟和姜振墨兩個人,從目前線索來看,樸正濟兩次給李東植做莫須有的不在場證明,也是為自己做不在場證明,嫌疑加重。韓洙元說李東植在包庇兇手,如果是真的,姜振墨,樸正濟和南所長都有可能。特別是前兩個。
我還是覺得有可能兩個人都是兇手。
繼續等劇情
猜測有兩個兇手,基本分析:
現在已知信息不多 畢竟只更新2集。但是可以看出,4個死者或者說失蹤者都和李東植有些許關系。先說妹妹李宥研,收到短信“我不想回家,你能出來嗎?” 這條短信是兇手發的,但是不是李東植發的。注意看妹妹收到短信時的表情和上一條短信發給哥哥的完全不同,而且有些許羞澀和開心,還去特意撩一下頭發。可以看出是認識的人,正在約會或者暗戀的對象。年紀應該和她差不多,并且關系應該很親近。排除哥哥的嫌疑,有利的懷疑對象是:被家里收養青梅竹馬的哥哥姜振墨(現超市老板);哥哥的小學及初中同學,家世很好的樸正濟。
然后是房珠善,當天房珠善拿了兩張票,可能是演唱會或者電影票,并表示有好事情,大概率也是出去約會的,正常來說應該晚上會被送回家,結果當天卻被殺死拋尸蘆葦蕩,約會對象是兇手的概率非常高。同樣年紀應該不會很大,除了姜振墨和樸正濟之外,時任警察的南所長也有嫌疑。畢竟是第一個發現證據(吉他片)的人。
戴戒指的未明身份女性,曾指認李東植等的照片,韓父也說該女子的死亡與他和韓洙元有關,可以推斷這個女性也是被認識的人殺害。韓洙元說這個女人是誘餌,具體可能會牽扯到其他的案件,暫時不去分析,等后續劇情。
最后的姜閔靜,現在是生死不明,手指被切,可以看到她見到兇手時表情特別的開心,是認識的人,且應該非常喜歡對方。從見到警察局眾位的表情來看,都是熟悉的人,但是基本很嫌棄,排除南所長嫌疑,同時不可能是父親,不回家很心虛,又弄了指甲,見到父親第一眼一定會心虛。東植、已經沒表現出來兩人見面場景的樸正濟都很有可能。當然肉店老板劉才怡作為比較熟的姐姐,也是有嫌疑的。
做個復盤,我認為失蹤案和死亡案本來就是兩起案件,失蹤案是被切掉手指的兩個人:李宥研和姜閔靜;死亡案是房珠善和未知名女性。
所以應該有兩個兇手,失蹤案的兇手執迷于手指,特別是染過指甲的手指,兩個被害人都非常的漂亮,且沒有找到尸體,根據上面的線索,暫時鎖定樸正濟,未發現尸體的原因是為了不讓市里有殺人案,不給作為議員的母親添亂,藏尸可能母親也有幫忙。
死亡案的兇手可能是姜振墨,姜振墨老婆離他而去,讓他對漂亮女性產生惡念,將他們殺死之后,將腳綁起來防止她們逃走。如果以此來倒推,未知名女性是否有可能是姜閔靜的生母,姜振墨的前妻,當年離家出走后非法移民,后被警察抓到,被韓洙元利用了解李東根等人,后被姜振墨找到而被殺害。
腦洞停止,坐等更新!
(首發于公眾號【霧風誌】,歡迎關注)
《怪物》中沒有一個十惡不赦的絕對反派,姜鎮墨、韓基煥、李昌鎮、都海媛與樸正濟,他們都犯了不可饒恕的罪行,但也展現出其背后的犯罪心理,有的來源于家庭關系,有的源于自身欲望的恣意生長。 有人會問類似的話:“干嘛要去了解這些罪犯的內心世界,天大的原因也不是殺人的借口,不值得同情與原諒。”但如果對犯罪心理有概念的話,便可以了解劇中為何細致地刻畫他們的形象與性格、展現他們的心理。 犯罪心理研究犯人的思想、行為模式,尤其“是什么導致人犯罪”? 例如美劇《犯罪心理》通過對連環殺手的行為模式分析,發布側寫幫警察抓到犯人。《心靈獵人》改編自真實案例,講述側寫師的誕生,一開始是去監獄里傾聽連環殺人魔的心聲。研究犯罪心理可以有效地破案,也有防微杜漸的效果。
一號怪物:姜鎮墨 真正的連壞殺人魔,有作案“標志”(切手指)與固定模式,如埋尸、留紀念品。 姜鎮墨是萬陽超市老板,獨自撫養一個女兒(無血緣),他裝傻、結巴,在萬陽人面前制造善良、可憐的弱者形象。 有觀眾第一集姜鎮墨走進豬肉店的瞬間,就懷疑他了,這是因為我們是上帝視角,看到行為異常的人就會警覺。但作為劇中的萬陽人,姜鎮墨幾十年如一日偽裝,尤其他一直照料東植病母,這點是東植把他當哥一樣信賴的直接原因。
直到女兒“失蹤”。敏靜遇害當晚,與正濟在家門口分開,被姜看到了,回家后敏靜說出“怪讓人毛骨悚然的”,激怒了姜鎮墨,讓他殺人的點不是女兒嫌他,而是他覺得女兒會和她媽媽一樣離開,跟別的男人跑掉。敏靜愛玩不回家,還做美甲,在姜看來,和妻子是一種人,甚至在他眼中,根本是同一個人。 姜鎮墨殺害無辜女性甚至女兒,因她們在他心里都是跑掉妻子的替代品,他殺人實際上是一次一次在內心殺死自己的妻子! 妻子的離開對姜來說是無法忍受的巨大創傷,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找不到逃跑的妻子,他的憤怒不能直接發泄到那個人身上,因此產生無辜受害者。 最終擊垮他內心,是東植騙他逃走的妻子根本沒死,讓他的內心終極目標幻滅,而李昌鎮給的他妻子死亡診斷書,才讓姜了無遺憾地自殺。 洞悉這一深層動機,就可以解他的犯罪行為,他把對逃跑妻子的恨意,施加于別的女性,他埋尸并不是因為悔意與罪責,而是讓她們永遠沒有逃跑的機會!
甚至他把自己的模式嫁接給別人,把才伊媽媽埋在才伊豬肉店地下,把東植妹妹埋進東植家墻里,變相地把人“還給”家屬,符合他把女兒埋在自家院子里的一貫變態行為。在旁邊看著才伊十年多年找媽媽、東植二十年找妹妹,姜鎮墨一定覺得非常有趣味,還會暗自得意“明明都還給你們了”。 紀念品則可以幫助他回味當時的“快感”。最后他拿出才伊媽媽的頭飾,“歸還”才伊,也成為了直接證據。 第一個受害者房珠善算是例外,她對姜惡意指指點點、激活了姜對妻子的恨意,演變為殺人行為。她直接被棄尸的原因,可能是初次犯案、沒有縝密計劃外,也或許因東植妹妹遇害發生在同一晚,姜忙不過來。可能性更大的是,姜覺得她根本不重要。 至于美甲,在懸疑犯罪劇中,通常犯人會選擇一些有標志性的受害者,比如穿紅色高跟鞋、短裙、涂指甲等,在犯人的變態思維中,他們自以為那是受害者不檢點的表現,姜殺的是心中與妻子類似的人。所以姜也對曾是風塵女子的李金花下手,而不會對智華、才伊下手。 敘事上,美甲可以幫助主角和觀眾快速辨認受害者身份、加強緊張心理,當敏靜美甲的特寫鏡頭多次出現,觀眾就知道她快遭遇不測。
從性格、犯罪動機、行為模式,劇中對姜鎮墨這一形象都刻畫得完整精準、符合邏輯,加上演員精湛的“變態演技”,成就了一號怪物。 立意上,為什么要設計姜鎮墨案? 除了直接呼應劇名“怪物”,更從深層揭示了韓國法律不完善的主題。 姜表現為反社會人格,卻并非高智商完美犯罪,竟20年沒能破案?別說指紋、監控,根本就無法立案才是關鍵,因失蹤者會被單純處理為離家出走。 姜案正是殘忍地點明:無力的人們只能干等、苦等,直到失蹤者變為一具尸體回家!
二號怪物:韓基煥、李昌鎮 一組對照,他們瞞著都海媛有很多小秘密,相互勾結得更緊密,最終兩人合二為一。他們的犯罪心理都是源于“名利欲望”的瘋狂。諷刺官商勾結的黑暗面。 韓基煥,想成為廳長不留一絲污點,掩蓋逃逸罪行,與李昌鎮勾結。評論中對韓基煥不解的,集中在兩點,一是20年前撞人逃逸,為何找李昌鎮善后,留下后患?二是結局當上了廳長,那么容易就完蛋?
20年前,韓是所長,第一次與李昌鎮、都海源喝酒,開始他拒絕喝酒,一副不想跟這些人混在一起的模樣,在李的勸酒下喝了,后醉駕撞人,顯然亂了陣腳,肯定不如平時縝密。為什么找李?首先,他們剛見面完,剛開始利益關系,其次,韓的清高本性讓他沒有與其他壞人拉幫結伙,更不可能找下屬來見證自己罪行,那樣很丟臉!韓并不是相信李,只是不想自己“清白”的手上沾血,而李給他的印象,恐怕是手上沾了很多血的那類人。
上篇文中,詳細分析了洙元的性格與轉變,認為洙元的精神潔癖內因在他爸。其實,兒子的精神潔癖有點遺傳爸。 韓清高、不可一世的威嚴形象,并不是裝出來的,他并不老謀深算,只是不能容忍有阻礙仕途的污點,20年來如履薄冰,努力爬上廳長職位,不與其他壞人勾結,因此沒有什么勢力,所謂站在他那邊的人,都如權檢察官那樣,只是依附于權力并不知道他犯罪,樹倒猢猻散。 洙元是唯一能打敗他的人,是他的隱藏弱點,他一定沒有想到自以為軟弱的兒子,實際遠遠比他還強大百倍。對兒子輕敵,才是韓基煥倒塌的關鍵。 被捕時韓要求警察用衣服蓋住頭,也是非常符合韓性格的小細節。
李昌鎮比韓更有趣,雖然他倆的欲望都是名利,但韓多少還是有些反派臉譜化,而李昌鎮的反派形象更新穎、更豐滿。 李的目標是文州市開發案,演員許成泰的理解:“不管怎樣,昌鎮在度過不富裕的童年時期時,明確地標記快樂想要成功的欲望和夢想。并不是單純地擁有一間公寓,而是要建立一個村莊的夢想。在不富裕的環境中,夢想似乎成為了他的突破口。”
大家公認的演反派更需要演技,面無表情耍狠根本不夠,能細膩地琢磨人物的內在動機、演出人性復雜的細微分別與多面向,才是一個反派深入人心的關鍵。 就像智華說當時看上他因為野心很單純,可以幫她逃離萬陽。離婚是覺得他野心太可怕,智華也沒那么想離開了。雖然他一直玩笑式念叨著“wuli智華”,不過他聽到智華最后是這樣概括他們的婚姻,從他的反應看是真的傷心了。一個反派的柔情就完成了。 另外被東植精準吐槽長得像蟾蜍、“那么好的腦袋都用在哪了啊,頭也那么大一個”,還有狂拽俄文的習慣,雖然是演員本身的特質與能力,卻完美地體現了李昌鎮的形象,讓人物變得更真實、更有記憶點了。
怪物三號:都海媛、樸正濟 一對相生相克的悲情母子。都海媛的母愛是極致病態的溺愛,媽媽眼中正濟是40歲的大寶寶,她可以為了兒子做一切事,但不知道什么方式才是對的。 把兒子關進精神病院,根本上是對正濟個人獨立意識的監禁,是一種無能的控制欲。如果20年前正濟在現實面前直接面對,或許可以回想起真相,早日贖罪。
自以為的母愛,只會帶來反效果,強烈的窒息感。正濟不僅被“鹿”折磨得喘不過氣,更被媽媽的病態母愛弄到快斷氣。正濟從來沒有活得像一個獨立的人,他被媽媽弄成了怪物,這點讓人很難恨。 在我看來,樸正濟是整部劇中最悲劇的角色,因為他其實沒辦法像東植那樣尋找真相,為妹妹的死討個說法,他找到的真相是自己就是兇手之一。 也無法像洙元一樣堅守正義,遲來了20年的“自首”算什么良知的發現?他寧可被逮捕。更不像洙元強勢地拿著槍逼韓基煥伏法,最后正濟是通過別人“傳話”的方式,非常軟弱又堅定地告訴媽媽:如果你不認罪,我就死。
洙元的父子關系、正濟的母子關系,也互為對照。洙元在爸爸不聞不問時一個人變得更強大了,正濟在媽媽“無微不至”中變得更軟弱了。 當洙元手握武器,身邊還有東植這個伙伴時,他贏了;而正濟后知后覺地意識到,除了把自己當成武器,別無他法。他跟東植也不可能回到從前了。 演員崔代勛在采訪中說東植對于正濟的意義:“變得無法喜歡東植之外的事物,連他人的眼睛都無法直視,東植也會教訓欺負正濟的人。與世界對話、交流的方法,是因為東植,正濟才有了解這些的機會。” 東植洙元的“感情線”中,正濟看起來真的很像“三角戀”中的悲劇男二!因此結局設計一年后東植歸來,大家團聚。而非等三年后的正濟回歸,也許因為他是個徹底的悲劇角色,只能在遺憾中結束。
韓劇 雙男主 懸密探案 劇情:前期劇情平緩,線索給的很少,一直在給男主營造懸疑感,很難吸引人慢慢看進去,但是第八集開始進入狀態,其實案子并不復雜,只不過每個人都有秘密,都不想秘密被發現。后期就是一點點解開周圍人的秘密。 感情線:純純的雙男主,沒有女主,只有女配,所以看的很過癮,我真的不想看到腦殘降職的戀愛線。男一男二感覺就是現實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男二的爸爸害死了男主東植的妹妹,男主為了找到害死妹妹的兇手,男二則是為了隱藏自己工作的過失,兩個人在相處的過程中慢慢改變對彼此的看法,最終破解謎案。他倆雖然沒有任何感情線,但是相互救贖真的太帶感了,處在一種完全不涉及愛情是單純的友誼和救贖,但是會讓人覺得即使是愛情也不過如此的狀態。 不足:男一開始的人設鋪墊的很好,但是后期男主感覺變弱了。男二從頭到尾都非常棒,成長型。還有就是但凡法醫和警察厲害點,案子都能破。
驚嘆于編劇,演員演技,拍攝手法,各種生活流鏡頭爽到血脈噴張,演員演技意識流表現手法,表情神態贊到毛骨悚然。令人回味無窮沉浸式體驗的原因之一就是臺詞的優秀。勾心斗角明著來那是腦x宮廷劇,在臺詞下功夫才是能展現水準的高端玩法。好的編劇能拯救整個團隊于絕境之中,更是在各方面蓬勃發展中能錦上添花的靈魂人物。這部劇還有一個值得稱頌且不可多得的點,就是不惜砸重金花費各種鏡頭成本去塑造每一個人物,劇情之外的其他之支撐有血有肉的程度個人認為到了極致。劇情冷血的唏噓不已與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傳遞在觀眾體內冰火兩重天。申河均個人魅力與能力嘆為觀止。逃離枯燥乏味生活短暫移民另一個世界,我的推薦就是“怪物”的世界
很有錢嗎 沒有,健康嗎 沒有,人生有什么特別的嗎 沒有,那就喝吧
品,你細品,品的我最后一集淚流滿面。首先讓我們把誠摯的掌聲和榮光獻給本劇導演編劇和所有(注意!是All)的演員!然后讓我們短暫的拋開本劇沉重到不行的主題來為東植和洙元這一對互相救贖的真友情真誠祝賀!都給我嗑!在他倆之后誰還敢說什么雙向救贖!最后!父母子女這一生羈絆和枷鎖真是被編劇nim刻畫的入木三分!何為律法?何為法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拉屎啊各位!感謝這一季的陪伴!給所有演員么么噠!!!
又有了“猜兇手”的韓片,雙男主對手戲還是挺穩的,申大叔又在狂飆演技了。喜歡《殺人回憶》《信號》這樣懸疑犯罪類的別錯過,開大聲開大聲BGM狂加分,從第2集開始我已經看誰都像兇手了。3集4集故弄玄虛,故事原地踏步一星期。5集6集撲朔迷離信息量膨脹。1112東植真的是太慘了。1314錄到真兇對話。15樸正濟議員麻麻都海媛黑化。
電影質感的類型驚悚劇 配樂也太絕了 《殺人回憶》和《Signal》既視感 申河均不愧是演技之神 繼續觀望
常見的雙雄探案設定,慢慢揭開各自的秘密。
節奏真的一塌糊涂,3集棄。傲慢的正是編劇本人,大概覺得自己技巧很高超吧,把信息表達控制得很嚴,實際邏輯亂七八糟,真的,隨時提地凌駕于觀眾之上,反反復復故弄玄虛,很煩躁。明明不是兇手非要演得像變態一樣,太可笑了,離《信號》差得遠
瘋子警察和少爺空降常見二人組探案模式,第一集節奏略慢,不過演技不錯,畫面質感挺好的
劇名:李東植玩轉韓周元
案子是吸引人的,但是太故弄玄虛了,不斷暗示男主的懸疑,兩個男主互相猜忌諷刺的對話片段占了大部分篇幅,有點消磨觀眾的耐心,3分足夠了。
節奏不太好,沒完沒了地故弄玄虛神神叨叨,男主演技好觀眾真的知道了,不用一直用變態笑來體現他的高超演技,多了就膩了
笑死,還劇情緩慢,請問這部劇有一個鏡頭是白給的嗎?看不明白就別看
涕淚橫流地看完了。明明姜鎮墨死掉之后的劇情都很老套,三角暗斗中也存在太多僵硬,是,我知道,但還是愿意給這部劇滿分。死的人很冤,活的人卻需要帶著不同的傷痛和秘密熬下去。我們都是懦弱的人,選擇最惡劣的逃避方式,但是有的人愿意嘔心瀝血挖出埋葬的真相。申河均帶著呂珍九和一眾配角又奉上演技盛宴,感謝韓國懸疑劇,一邊渾身發涼一邊熱淚滾燙。
看完了,這部劇真的可以提前預定今年懸疑最佳之一了,我也成功的把雙男主的父子檔嗑成了夫妻檔,這部劇不管是選角,演技,劇情,對白,配樂都很有水平,可能大家更喜歡快節奏劇情的話這部劇顯得有點前搖過長,但是這部劇的劇情能感受到編劇的用心打磨,所以在娛樂化快餐化劇集成為常態的今日,用《怪物》這樣一部劇中和一下,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一集感覺挺不錯。節奏慢倒沒有,可能是我韓劇看多了,第一集都是不可能全展現出來那種。呂珍九申河均真的演技保障,目前看好????這個劇的走向應該是男主一直在私下調查,他也大概知道是誰干的,但因為這個地就這么大,所有事情都會被人知道,所以他在釣魚等著把大的釣上來?
設定有點常規 劇情有點套路 但是第一集開頭和結尾的部分太炸了 配樂好有sense 申河均的演技也好絕 呂珍九也不遜色
申河均這張臉真是 精神病 癡呆 冤大頭 癡漢 隨便來
萬陽村里的每個人都有個秘密,都有個剛好幫忙cover的人,但又無法得知最想知道的那個……互相連結又互相牽制,像個連環套,也像個共生系統。對外護短卻又彼此懷疑,但不知誰才是兇手,各自知道的秘密未必是兇手的秘密,但可能都握有其中一塊拼圖,一起拚湊才會發現真兇吧...
看這閃閃發光的演員表,耳朵跟著眼睛一起享福,好演員和好劇本互相成就,我來暫且押個寶。
初看演技和劇情都挺好挺接地氣的。呂珍九大發,算是目前為止唯一一個這么年輕卻給我有歐巴成熟氣質的演員,還不油膩
安利小眾良心懸疑新劇《怪物》,呂珍九終于在我心中長大了,申河均叔真的帥!第二集一頓鋪墊,最后一分鐘的兩次反轉!我內心不禁?!!!早上八點起來追劇的我都不困了,又期待又抓心又擔心爛尾爛肚子。我已經很久沒有這種跟隨劇本節奏,而不是早有判斷看穿套路的追劇的迫切心情了。不是受眾不用強求,但如果你是愛好者,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