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愛是永恒》改編自法國作家艾莉絲費尼的小說,描述十九世紀末,正當雙十年華的范倫婷愛上朱勒斯,兩人決定共組美好家庭,卻遇上世界大戰爆發。
三代法國女人的生命歷程,譜出一部跨越百年的絕美史詩。十九世紀末,正當雙十年華的范倫婷愛上朱勒斯,兩人決定共組美好家庭,卻遇上世界大戰爆 發。二十世紀末,一位法國女子不顧一切奔向愛人的懷抱,她是范倫婷的孫女,他們留下愛情的結晶與傳承。百年歲月流轉,男人與女人相遇、相戀、相守并生兒育女,譜成一部家庭史,戰火無情,唯有愛能永恒。
近代大師陳英雄以他的第一部電影「青木瓜的滋味」奪得坎城影展金攝影機獎,接著又以「三輪車伕」勇奪威尼獅影展金獅獎。這是他回歸法國影壇,第三度與『華人第一攝影』李屏賓合作,集結法國當代三大女星包括奧黛莉朵杜、梅蘭妮蘿倫及貝芮妮絲貝喬,拍攝一部以三代女人為主題,跨越百年的史詩電影。奧黛莉朵杜飾演年輕少女、少婦到年邁的寡婦,挑戰老中青三代高難度的角色。
看的真心是累,中心就是生命延續,唯愛永恒,但也不至于總是以生育繁衍后代為主旨吧,慢節奏無限循環播放的鋼琴曲看的拖沓冗長,一個字心累,完全沒有感動感慨生命的感受,1小時45分鐘沒有快進就這樣看完了,因為期待有不一樣劇情反轉或是其他變化,結果完全沒有變化的從一而終,欣慰的法式風格的裝修和劇中人物的服裝還是有養眼之處的。
如果說有些電影是小說的話,那么這部電影就是散文詩。詩意的升格鏡頭,散文化的結構,幾乎沒有高潮。就連人物對白都很少,幾乎是陳女燕溪的旁白、緩慢路帶憂傷的鋼琴聲、如圣詩般的吟唱貫穿整個電影。如果硬要總結這部電影講的什么情節,只能說是三個女人與他們的愛人相戀、結婚、生育叉見證死亡的生命歷程。范倫婷對朱爾斯的愛忠貞不渝,他們建立起幸福的家庭,孩子一個接一個誕生。范倫婷的兒子亨利和瑪蒂爾德青梅竹馬,在最好的年紀相戀結婚,生活平靜而美好,直到瑪蒂爾德高齡生育而死。瑪蒂爾德的好姐妹加布里埃和查爾斯從陌生到結婚再到相知相戀,共同孕育下一代,直到查爾斯意外溺亡。加布里埃和亨利決定一起扶養兩個家庭的孩子。從愛情到婚姻再到生育,幾乎是大部分人組建家庭的自然秩序。孩子是父母愛情的結晶,生命流轉,生生不息,得以永恒。生命的意義不僅是繁衍,更是快樂的源泉和愛的延續。孩子的逝去讓范倫婷痛苦,但康健或新生的孩子叉讓她痊愈;她甚至在孩子身上尋找死去的朱爾斯的影子。瑪蒂爾德溫柔撫摸、親吻著孩子,感受這從她身上孕育的骨血。常路時過境遷,很多人可能不認同影片的價值觀,女性沒有工作,除了生育好像沒有其他價價值,生活除了養育孩子啥也沒有。當然,現代女性不需要像這樣囿于生育和家庭,但只要人類需要依靠生育而種族得以延續,誰又能完全否認生命的意義,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對立面。女整部電影色彩鮮明,景色優美,室內裝飾華麗復古,即使是穿插的回憶或想象都是色彩明艷的。大量使用慢鏡頭讓氛國浪漫而繾綣。很多人吐槽慢鏡頭太多,但它就是能吸引你滿滿感受。
品味著獨具法式韻味的愛情。
浪漫而優雅,深情而婉轉。人一世,所求不過婚姻幸福、兒女雙全、父母具在;所憾卻是愛人離世、白發送黑發......孩子是愛情的結晶,更是生命的延續,愛的故事留在了子子代代的心中,成了永恒。這點作者詮釋得很好。
這部劇不同的是,對許多人物的性格塑造和沖突場景都淡化了,每個人物都有各自的苦楚與無奈,性格上更加的飽滿,人人似乎都被注定的命運所牽制著,因此更顯悲劇效應。而長鏡頭也是本劇尤為重要的一個特征,觀眾在緩慢的節奏中陪同劇中人物一起體會著他們的悲傷,情感和細節的表達重點被放在了演員的表演上,音樂也同時成為了演員們內心的旁白。
非常陳英雄的鏡頭語言,拉長緩慢搖曳,音樂少有的讓我心安,熟悉又渺遠。整個感覺讓我想起《生命之樹》,但卻沒有講述生命整體的野心。要將女性的生命體驗描摹出來,導演采用了一種概括的方式(這一點跟《生命之樹》是相通的,也是史詩類電影的通常弱點)把女性獨特的部分——與婚因愛情生育相關的——作為著眼點。旁白的使用,加劇了旁觀感和上帝視角帶來的不適,看到許多人詬病“沒辦法受到感動”,“完全是超長PPT”“生育宣傳片”之類我理解為:沒有這種游離的視角,就沒有這個片子實驗的存在價值。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鏡頭,立即進入對整個女性生命某種概括式抽象式的思考。這里面有導演的原因(畫面太美好)也有觀者的原因(具體而微的事情可以投入,抽象思考就不能?)。總體來說,不會輸給《生命之樹》。…Ps:看了一半多斷網,用手機寫的,允許我先說這些…
想起《安東尼婭家族》。《愛》從現實、歷史剝離,集中從女性視角,展示生命不惜的繁衍,而愛是最重大內核。沒有戲劇、高潮;演員內斂、克制,甚至是儀式感。我認為是對的。my little airport唱道:在這宇宙里,又有什么不是暫時? 個體生命是暫時的,但繁衍不是,愛不是。 p.s.音樂、場景、攝影絕美
父母不該看著自己的孩子死去,但愛總能用其獨特的方式延續和重生。這些看似沒有節奏的生活碎片,都讓這幾個真摯的人生故事更具有感染力,這也是我為什么喜歡的原因。三個均負盛名的法國女星都比不過一個陳女燕溪,因為沒有她,就沒有陳英雄。最后,并沒有學你們的馬利克大師。
這是一群女的比著賽看誰最能生嗎?前前后后大概出現了30個嬰兒吧。除了美得不可方物,實在是一無是處,劇情和人物都靠旁白推進,最后感覺看了根沒看一樣。
2 電影院旁邊一對蕾絲邊中的一位哭到泣不成聲,淚流不止,恕我無法理解電影主題劇情感人在哪里,這種閉上眼是世界鋼琴名曲鑒賞,睜開眼是法國南部家居風景一覽的電影,請李屏賓來干嘛。
你們可真的不能再學馬利克了啊啊啊…李屏賓參與攝影果然視覺保證,幅幅似雷諾阿柔和明亮圓潤光潔,然而抒情緩慢到濫情重復的鏡頭下講了一個近乎繁殖癌的故事,人類延續母愛偉大,女人生活的空間與意義被無限壓縮重復,全片流水賬冗長扁平,講了三代的故事真覺得講了有三個世代那么久……
唯美的攝影背景劇幕,每個人物在旁白聲中出現,推進著劇情。。串聯著好幾代人的繁衍,生死,看似沉悶卻又活色生香。。。大家族的女人們在戰爭年代的生活,2個小時的影片也可以很有味道!
陳英雄說了很多
看電影,識名曲
鏡頭畫面都很美,可是內涵有點單薄,而且內容就是貴族女性不停生孩子生孩子生孩子然后因為戰爭和疾病失去孩子。雖然可以理解這種傳統價值觀,但是作為新興女性實在是對這種女性的唯一角色就是母親的電影提不起興趣。畫面和配樂非常值得推薦,但感覺就是在看19世紀唯美主義藝術的風情畫
愛是永恒。一首動人的樂曲。
我媽就在旁邊一直:住這么大房子?哎呀!孩子怎么又死了!外國小孩真像洋娃娃!這地方風景真美呀!怎么也不跟人交際.. 一輩子就在那兒也不干啥.. 哎呀!她老公好好游著泳怎么不見了??是不是有鱷魚?還是鯊魚??我............
我知道了 這一定是法國號召本地土著多生孩子的宣傳片
不愧為全世界最有音樂品味的導演之一。
陳英雄越來越遠離大眾了。高光、高速攝影、超緩慢移動的鏡頭,旁白敘事,28分鐘才開始少數對話。是的,這部電影成功地創造了一個日常之外的世界,可是會讓人崩潰吧。。。
這是我看過關于愛最純粹的電影,沒有劇情,只有片段,古典音樂般的氣質,幸福地像花,如流水,只有死亡是最重要的人生插曲,其他人生百態一概不出現,這樣的愛情友情親情如夢如幻如泡影,誰相信誰踐行,那就能永恒
畫面極美的意識流五代家族史片(這家人的繁衍速度堪比鼠兔,第二代幾十人,第三代有154人,第四代231人,第五代169人。)戰爭生死就在門外,也都抵不過生殖速度。如此這般的愛是永恒,愛是生生不息。陳英雄導演,依然幾近默片,美在一切塵世發生之上,平均律那種降噪的安寧心,片中花園庭院實在太理想了,種類繁多熱帶密植高大幾乎甚少人為修剪,縱生橫生也是生生不息,蕨類石斛攀爬,每個角落的定格都有瀑布一樣奔放的盛開。室內配色衣飾精致值得設計師們不停截屏,插瓶的花藝,形式感是法式累累繁重,仔細一端詳,邊角總有幾支出挑,配色呼應極富心機。所以這個家族的生息繁衍,在這樣半野生的美境中雍容通過,在結局定格之前,也只是自然質壁的一份子而已。這也是陳英雄始終未變的永恒表達吧。
其實有點凌亂,如果不注意,就會不知所云。野心不可謂不小,生命流轉,生生息息,什么才是永恒?我想,應該是火吧。攝影美術演員沒話說,只是還是浮于表面。或許,陳英雄就不是個深刻的人。
陳英雄的電影《愛是永恒》畫面如詩如畫,運鏡行云流水,古典配樂加上散文化的結構,讓人沉醉其中,不知歸路,忘了影片故事本身,且摒棄了對白這是需要導演功力的!
近幾年被低估的,值得4.5星的電影,在抗生素尚未發明,現代避孕措施尚未出現,人類社會尚未完全進入平和年代前,男性死于戰爭,女性死于難產,接連早逝的嬰兒,天主教的禁止墮胎等等,使得不斷繁衍幾乎是無可避免的“生活之事”。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客觀看待的社會與時代的背景因素;于是,幾代人的大喜大悲,無論文化變遷,無論東方西方,依舊是集中在白發人送黑發人上。也不是所有凝視生命主題的電影配上Vo都一律該歸為馬力克風格,陳英雄的野心在于用19世紀象征主義擅用的屏風畫,將三代人的悲歡離合一幕幕地用中景,近景的方式進行展開,而加強的人工暖光,幾乎拍出了最接近普魯斯特《似水流年》的畫面質感。
凌晨2點39分,我醒來了。打開手機發現昨日被取關的失落感被新增的幾個關注稍微有了一些安慰,可能是我小題大做了。大姐發來兩條消息問我怎么樣,其實我這里已經lock down 34天了,一年有多少個34天呢,人的一生又有多少個34天呢?打開電視,CCTV5正在播放法甲聯賽蒙彼利埃vs摩納哥。切換頻道到CCTV6,正在播放我女神梅拉尼·羅蘭主演的這部法國電影。央視頻客戶端新聞頻道上的俄烏沖突還在持續。現在min不聊生,感覺這個世界越來越混亂了。哎~我先去煮個意面再說。【CCT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