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講述日本戰國時期武將明智光秀從美濃走出,逐步成長為麒麟,最后成為殺死自己主君織田信長的故事。
2020年 大河ドラマ「麒麟きりんがくる」 【放送予定】2020年1月~ 【制作統括】落合 將 【演出】大原 拓 ほか2020年 大河ドラマ「麒麟きりんがくる」 【放送予定】2020年1月~ 【制作統括】落合 將 【演出】大原 拓 ほか2020年 大河ドラマ「麒麟きりんがくる」 【放送予定】2020年1月~ 【制作統括】落合 將 【演出】大原 拓 ほか
客觀來說整部劇,給一星可能低了。一星有我作為追劇黨的主觀成分在里面,一路追下來體驗極差。對整部劇從五星到四星到三星再到后面一星都嫌多,從對題材回歸戰國的期待到每次看它跟應酬一樣難受。下集預告永遠比這一集更好看系列,一邊看了覺得吃屎,一邊覺得吃屎這么久,我非追完不可,然后繼續吃屎。所以,一星是作為追劇黨最直觀的感受,補劇的體驗可能好過追劇。
這部劇正如樓上長評提到的,集無聊又圣母又偶像化于一體。誠然,疫情對場面和篇幅必定產生影響,但本劇最大的敗筆我認為還是劇本,太差了,差的五毒俱全。即便作為影視作品,除去劇本外,audio-visual等美學因素也是值得欣賞的,不能因劇情否定全部,但既然你是劇,就算我是來看個畫的,劇情是附送的,你也得到及格線吧…麒麟通篇下來講了個啥,啊?講了個啥??
對,麒麟給我最直接的觀感就是40多集它什么都沒講。主人公的選角了注定了編劇上存在困難,但我一路看下來,感覺這么編劇,這劇本換個人物照樣救不活。你說是因為光秀站在萬年高人氣的信長的對立面得罪信長粉吧,《葵德川》東西軍粉看的都開心,武田or上杉題材的更是向來兩邊不分家。你說是光秀身上謎團太多,史料太少吧,《篤姬》多好評啊,人物原型在歷史上也不怎么光彩,但人家就是拍點家庭日常都比麒麟好看太多。《真田丸》的存在說明了旁觀式男主+原創角色的模式同樣能成功,實際上觀眾們很多時候不在乎那么多,好看就行。
那么為什么這部劇不好看,被人詬病的地方有很多,諸如節奏拖沓、轉折生硬、人物黑化等等,而我認為最為核心的,也是最大的敗筆就一個:當編劇試圖讓所有人物與事件都集中于主人公光秀身上的時候,主人公反倒毫無存在感,可有可無。“像個送快遞的一樣每天跑來跑去”,短評里的這句話真是形容的太貼切了。前期美濃篇時我曾以為這部劇要走真田丸那種旁觀型主角的模式,但后面追下來真是每集都看的難受。這部劇出了美濃篇之后,幾乎很難再看到光秀之外的其他角色之間的對手戲,哪怕光秀不出場,所有人也是三句話不離光秀,說話說五分鐘必定扯回到光秀身上。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不像在說人話,完全是說出來給觀眾聽的,不是人物之間存在的對話。仿佛除了光秀之外,其他角色之間毫無羈絆可言。
舉個例子,比如歸蝶最后暗示光秀殺信長,蛤??您是回收不良品嗎,腦子有什么毛病?有沒有考慮過當年封建社會的武士階層女性脫離可投靠的男性后如何獨自活下去,以她的立場能說這種話嗎?不過我又轉念一想,整部劇借光秀與原創角色之口大談Love&Peace,估計確實不需要考慮當初歷史背景下人物的行為和立場,只是有人吃這一套就這么拍而已。歷年以來好的大河劇往往能在封建社會歷史背景下扭曲人性的君臣人倫制度與現代人講究人性和真感情的觀念中尋求一個平衡點,畢竟你是拍給現代人看的,而你又是那個年代的歷史劇。然而麒麟就完全是放飛自我的現代人對歷史的解說了,所以麒麟當中許多拖沓的對白就不是以角色為出發點說的,是完全講給觀眾來聽的,見面不說人話,上來先講故事。人物們沒有絲毫自己的立場,都是為了合理化光秀發動本能寺的行為所存在的,全員瘋狂暗示光秀殺信長。這種模式本身已經非常令人討厭了,還偏偏放在一個歷史劇里,還是戰國題材歷史劇里,還是個連載一整年的大河戰國題材歷史劇里(這也是我認為補劇觀感可能比追劇好很多的原因)能不“又無聊又圣母又偶像化”就鬼了。原本歷史這么大一個舞臺,最后全變成你一個人的獨角戲,其他角色都是背景板,那這劇還有什么意思呢?
關于演員,我只想說真是可惜了。起初我覺得演員演技成迷,到后來覺得可能是編劇太迷了,演員也不知道這個人物該演成啥樣,只能按自己的理解放飛自我了。再到后來我覺得演員們演技是真好,完美演出了編劇的要求,對著爛成這樣的劇本還能走心地表演,太苦了。演員們精彩的演技都拯救不了這劇無聊的觀感,以致于那個被人吐槽的“改編不是亂編”結局,我反倒覺得有趣多了。然而大結局44集依然還是只有本能寺這段提升觀感,開放式的戲說結局本來是個非常有趣的構思,結果仍然拍的如此無聊。
至于洗誰黑誰,誰搶不搶戲,在我個人看來更是小事。我不太欣賞因“洗白叛徒”“戲說不是胡說”等理由給出的負面評價,相反,有些構思還非常有趣,盡管顛覆人們普遍的印象,然而也可以寫的很出彩。但我始終認為無聊、空洞、角色形象刻板是最致命,想法再好表現的太差也絕對沒得救的。
不管怎么說,麒麟都是我一路完整追過的最爛的大河劇,對于沒看過的,我只能說快跑!!!如果您喜歡,那就人各有所好。本來對澀澤榮一沒啥興趣,看完麒麟后都有點小期待了,還能比這更爛嗎???
這算是我第一次充分意識到演員的重要性。澤尻英龍華的吸毒不早不晚在劇就要撥的時候爆發,可以說是毀了這部劇。畢竟劇里歸蝶是聯系光秀和信長的關鍵人物,她不能出場的話,信長這個角色是沒辦法塑造好的。川口春奈非常漂亮,風格是純真系,但看得出原本歸蝶設計的是一個富于謀略的成熟女性,在前期引導著信長,對光秀舊情難忘的同時更愛著信長,純真系的川口春奈完全演不出這種感覺。暫停后重新播出我是年底一口氣看的(然后發現還有3集第二年才播),那之后歸蝶只出場了兩次,甚至應該死在本能寺的劇情都給刪掉了,可見川口妹子實在不能勝任,這對她而言大概也是一次帶來不幸的機遇。
染谷將太,我之前只看過他的兩場電影(就是因為大名鼎鼎我才看到的《寄生獸》和《妖貓傳》),但已經肯定他能勝任任何性格的角色。這次因為歸蝶缺席,信長的轉變卻了很多環節,但染谷將太的演技依然可圈可點。
瀧澤賢一何時開始成名我不清楚,對我而言是《半澤直樹》讓我記住了他,雖然外形不好看,但他演技真的很厲害,這次成功詮釋了末代將軍從高僧到武家首領再到釣魚愛好者的全過程。
如果說歸蝶是聯系光秀和信長的女性,那么駒就是聯系光秀和將軍的女性。不過據說是澤尻出事之后編劇增加了駒的戲份,不知原本她是否有這樣的分量,不過我覺得增加的部分是她的火海逃生恩人之謎。 門脅麥據說是個相當有靈氣的演員,不過駒在前半部分常常是呆呆地在京都街頭閑逛,我覺得誰也演不好。
---------------------------------------------------
再說明智光秀這個人。
大約十年前,晉江上有位天大的女高材生以明智光秀為本命(天大是我高考也能上的學校之一,但我既然志愿報差了,如今也只能承認自己不如人家),她當時寫的日本戰國小說還存在基本的史實錯誤,倒是以漢語圈一位武俠作者作品(我也喜歡)為題材的同人十分精彩,所以我一直記得她,如今明智光秀居然做了大河劇主角,我去拜訪了她的網絡空間,發現她從頭到尾沒有對此說過一句話,倒是和那位武俠作者的友情一直在延續。
雖然損失了中文世界的一位粉絲,不過明智光秀這個人,在大河劇里的形象,據我多年所見,大多是比較正面的。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對他這種文武雙全的知識分子一直懷有好感。長谷川博己是很出色的演員,只可惜,明智光秀雖然做了大河劇主角,但大河歷史上最帥的明智確實《秀吉》中的村上弘明。
扯了這么多還沒說他這個人呢······他最大的黑點,其實不是害死信長,畢竟信長的先進性當時沒有幾個日本人能理解,他最大的道德瑕疵是在丹波攻略中疑似害死了親母;本能寺之后當初交往密切的朋友全部背離,顯得他缺乏感召力,落魄中死在農民手里未免太loser(戰國武將中好像也蠻少見的,一般窮途末路就切腹了)。
結果劇情針對這些全都做了處理:丹波攻略沒描述過程,母親之前就回老家種地了,倒是強調信長不顧承諾殺死了投降者;重點刻畫三怨藤英的形象(帥氣能干必要的時候還會用陰謀),而細川藤孝雖是弟弟卻顯得氣質陰沉,暗示觀眾這本來就不是一個看重友情的人;死在農民手里實在太難看,于是干脆寫他可能還活著,并通過對他一往情深不大可能認錯的駒的眼睛幾乎坐實了他沒死——反正山岡莊八在《豐臣秀吉》里就是這么寫的。對光秀沒好感的人大概會對這些安排十分不屑,但我是對他有好感的,我吃這一套。
-----------------------------------------
再說其他劇情。
足利義輝身為冢原卜傳親自教授過的弟子,劍術據說相當不錯。他那種充滿少年感的銳氣和暮氣沉沉、虛弱不堪的足利幕府形成鮮明甚至殘酷的對比,不由得讓人為他惋惜。這是我見過的第一部基本成功塑造了義輝形象的劇(時代劇《冢原卜傳》好像沒有提到義輝,于是我就沒看),照我理解的劇情,光秀一生唯一真正想跟隨的領導可能就是義輝,離開京都的時候也是取得了松永久秀“不會殺死他”的承諾才走的——這個情節具體而言只是為了抹平光秀和義輝、松永雙方關系都很好的毛病,但松永以精美陶器形容義輝“美麗之物雖然無用,但畢竟是美麗的”算是這劇的精彩臺詞,大河劇經常會出現這種整體質量不咋地但精彩的細節。然而,沒有交代義輝在京都的振作為何反而讓擁護者越來越少,是劇本的遺憾。邏輯上講光秀不會不關心義輝到底干了什么。大河劇經常干這種為了收視率手忙腳亂結果既不叫座也不叫好的事。
由于歸蝶缺席,光秀和信長的結合,是因為光秀被義昭與其兄長截然不同的畫風最終打動,而沒有大名真心支持義昭,所以光秀策馬去了尾張,也就是說,當時在光秀心里義昭>信長。義昭起初對信長恩情的感念,是劇本精彩的地方,忘了是哪位角色說義昭和信長根本追求不同,所以必然分道揚鑣,設定相當精彩。但總體框架不能代替細部情節,信長在京都攬權越來越多,這些是通過其他角色體現的,缺乏信長本人的情感變化。
《麒麟來了》這部劇,并不是我最喜歡的大河劇,卻是陰差陽錯之下我參與網絡公開討論并寫各種相關文字最多的一部日劇。去年完結之后,我一直想給這部劇寫一篇成型的長評,但是之前在討論區零零散散各種發散寫的太多,一時半會不知道寫什么,加上后來在其他平臺看見有人留言說豆瓣xx多,居然敢說編劇“是來混養老金的”,印象里在我所有能搜到的相關討論里是真沒看到有人這么評論過,好較真的我特意逐條翻閱所有的短評和長評,然后想起來我在之前一個關于編劇相關的帖子里寫過“我就不信電視臺請池端是搞慈善發養老金的”但是小學語文及格的人都能看明白我這種表達方式是在肯定編劇,一想我一個沒報酬拿的自來水,頂著“噴這劇爛即是正義”的罵聲寫了那么多相關討論去肯定這部劇的制作組還被人如此編排,所以一氣之下干脆擱筆。但是后來總覺得這劇在各種長評中被黑得有點過糊了,于是一年后又忍不住寫了這些——
首先說一下自己對這部劇的評價:沒那么好,但也沒那么差,標題說是“熊掌”固然有修辭上的夸張,但并非一無是處想夸都找不出閃光點,即使避忌不談可能被一些人詬病的劇情,這部劇的攝影用光都頗考究,畫面構圖故事性強,服道化場景設計別具一格,更不用說超級能打的bgm。縱向對比歷年大河劇也算不得最差,只是在中文公開討論區莫名其妙招來一堆苛評,有些人對大河劇的要求還局限在央視那種歷史正劇的思路,這就不說什么了,畢竟在我看來,每年大河就是口味不同的菜,專供本土固定受眾,想在大河劇中像國產正劇那樣“見到古人之所見,感到古人之所感”,我只能勸大家這點時間還是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吧,畢竟真要較真,每年大河都能薅出扯淡的部分:《武田信玄》通篇談戀愛也沒見幾個人敢去噴;更不用提令某人掀桌的“今川義元腿短只能坐轎子,所以行軍速度慢”,《真田丸》也是靠多熬幾年才混成某些人口中的“大河劇標桿”(此處并非刻意貶低《真田丸》的藝術成就,只是針對一些差評拿《真田丸》來拉踩《麒麟》)。另外一些霓虹歷史迷非要拿自己對霓虹戰國史的理解去踩一腳,這個吃相也是非常不好看的:歷史學家關于學術觀點的討論未必絕對正確,可能也是各自代表的群體利益而發聲,更不用說那些洋洋灑灑寫一大堆,只要是能找到出處的記載都當可信的拿出來用,通篇看來看去只剩四個大字“我懂歷史”。像某位信長迷,硬是挑了對家當主角的劇去追,這個過程中從頭到尾都在說這部劇是大河最糞作,然后他還追完了——我就尋思你看得這么難受還堅持看完,你不看就得了唄,44集電視劇統共38個小時,跑H&M疊一小時衣服還能賺21元。好歹也是7百八百的,真是不差錢閑的。
再有用“豆瓣評分中倒數第二低的大河劇”尬黑的(雖然原po在修改自己的長評時已經將這句話刪了但也也得揪出來說一下),先不論豆瓣評分隨著受眾細分化評分基準線差別越來越大,越來越沒有參考價值。霓虹制作組的文藝觀壓根不是以豆瓣評分這種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為準,假如制作組有照顧某些弱勢群體的想法,擔心冒犯強勢群體,拍劇總以豆瓣評分為準,那本土的觀眾就要吃點苦頭。更何況編劇導演不能因為過于關懷他人,擔心自己拍出劇被罵而把自己放在底層,哪個都能因為瞟過兩眼作品就能上去踩自己一腳,這碗飯也就別想吃了。
另外不夸張地講,《麒麟來了》不管是在豆瓣的長評短評,還是微博知乎等公開討論區,各種唱衰基本都很沒水平。這里不是說給出差評就是用戶沒水平審美眼光差,也不是說觀眾追劇只能夸不能罵,我當年看《江~公主們的戰國》被追著秀吉又抓又撓的主角嚇得心肌梗塞,寫評論時打了二星,11年后重新看這部劇時我承認我能換個角度去理解編劇的藝術表達方式甚至覺得也不是不能接受,只不過我實在沒法克服我的九年義務教育去認可主角初登場時超大只仿佛大棚扣出來的三歲孩子這種反智的演出,所以不改評分,但當年到《麒麟來了》播出時,中文討論區中復讀機式的罵聲太多了,就算硬拗毒舌都很沒新意沒水準,能讓持相反意見的人看得會心一笑承認對方抓住角度罵得確實到位的基本是無:“叛徒神氣什么”還能算抖機靈抖得比較精準的,有一些罵這部劇是晨間劇水平的純粹是無理取鬧,他們可能沒看過晨間劇,但只要他們看過李狗嗨,就可以毫無障礙地把晨間劇當成貶義詞,說霓虹海量的導演非要拉來一個以前拍晨間劇的導大河,長谷川博已是晨間劇男主演技。還有硬拉其他大河劇拉踩的,在他們眼里,《真田丸》之后的大河劇只要出現架空女性角色那就一定是在跟風模仿長澤雅美的阿桐(池端當年在《太平記》里塞個一色右馬介時可能說這話的人還沒出生呢,非要這么說也確實怪不得他)。還有某字幕組拿著自己情緒表達的東西去批判這部劇的結尾“喜劇效果拉滿,篡改歷史”的長文,說難聽點真就是一字幕組水平,結果惹得這些復讀機集體高呼“原來我不是一個人”……
綜上所述,我不想尬吹《麒麟來了》有多好,有多么的經典,我只是覺得這部劇有一些之前大河劇沒有的過人之處,加上從開播以來一些網絡討論從演員換角到劇情一直被花式抹黑,所以忍不住一直在為這部劇說話,我不希望大眾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只按名聲去理解作品,上網看到別人說什么,就在自己的印象中武斷概括了這部劇的整體效果,自己也是人云亦云逮住一點開始黑。
PS:雖然給這部劇寫了這么多確實沒有報酬拿,不過冥冥之中自有命運的回饋,畢竟有時命中注定的人萍水相逢只是因為在追同一部劇~
麒麟至,孔子《春秋》絕筆。
幾十年來的大河劇,從各種名人角度出發,開拍了一系列的日本戰國傳說。上杉謙信的天地人王道,武田信玄的風林火山霸道,利家與松中伊達政宗和葵德川三代里的石田三成的無可奈何,給我們從各種角度帶來了太多的驚喜,也給當今資本稱霸的世界一個注腳,資本林立的現代社會,更加接近日本諸多大名登場的戰國時代。女城主直虎,也很有新意,(我親眼在日本看到了直虎的紅色標語)。可卻讓我覺得少了點什么,那個謎一樣的人物,明智光秀。一合酥見證了荀彧和曹操的分裂,臭魚生見證了光秀和信長的沖突。這些只是表面,我不相信臭了的生魚片導致了本能寺的事件。背后原因是他們信奉的道路的差異。荀彧和光秀追求的是忠于朝廷,曹操和信長追求的是自己的雄心霸業。
荀彧沒有做出那一步,是荀彧的悲劇;光秀做出了那一步,是光秀的悲哀。
明智光秀,鬼武者男主角明智左馬介的叔叔,為了心目中的仁義之世,背負了弒君者的罵名…不劇透了,值得一看。嘆為觀止。今后不用看大河劇了,【麒麟來了,我們走了】,再也不看大河劇了,我給的是五星好評。(織田信長演員厲害,演出了尾張大傻蛋蛻變為天下人的歷程)。
《麒麟降臨》完結。 從2020.1.20到2021.2.12,追劇389天。因疫情影響,這部劇也是命途坎坷,一些重要的殺陣場面無法拍攝,導致后半部分格局顯小,不夠爽快。 長谷川博己演技不錯,不輸堺雅人。舉手投足瀟灑自如,由他飾演的光秀充滿“武士的魅力”,亂世中不失儒雅之風。可親可敬。 關于光秀和信長的關系,幾年前就討論過,不再重復。這次的新認識是,愚鈍小人的選擇,也會影響天下大勢。誰能奪得天下,不在于誰更聰明,而在于誰更能收買蠢貨。很多戰爭勝利與否的因素,是要看蠢貨們倒向哪一邊。細川藤孝、筒井順慶之流,平日和光秀稱兄道弟,親密無間,一到關鍵時刻,不是變成縮頭烏龜,就是倒向敵人一方,令人唾棄。如果他們能堅定地支持光秀,那么一定都是首功之臣,都會有更大更好的發展。若干年之后,關原合戰中的毛利家、福島正則、小早川秀秋之流,都是如此愚鈍之人。山崎合戰中的秀吉抓住了愚鈍之人,關原合戰中的家康抓住了愚鈍之人,想贏,就這么簡單。 光秀公千古,還有這一年里離開我們的人,我們會一直記得你。
看之前本來沒對這部大河劇抱太大期望,原因很簡單,就是自從進入本世紀之后,大河劇的收視率每況愈下,編劇和導演為了拯救收視率不得不增加了很多愛情戲,把大河劇拍的像青春偶像劇和愛情肥皂劇,結果既讓原本主打歷史題材的大河劇不倫不類,也沒能俘獲坐在電視機前手拿遙控器的女性觀眾。近年來的幾部大河劇更是陸續刷新了收視率最低記錄,尤其是去年的《金栗四三》更是沒有一集收視率超過10%,從頭跌到尾,讓很多人都質疑拍了幾十年的大河劇是不是搞不下去了。
不過在看過本作第一集后,一向挑剔的我還是毫不猶豫地給出了5星的評價。應該說,在日本歷史上,明智光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但由于他的逆臣身份,所以留下的記載并不多,而且其中很多相互矛盾并不可靠。一方面這種記載的空白,尤其是光秀早年生活的空白給了編導很大的創作空間,另一方面也容易把握不好歪進青春偶像劇的泥潭。
不過讓我很欣慰的是,編劇在這里毫不拖泥帶水,直接從光秀十九歲那年寫起,并且一開始就把很多扣人心弦的東西擺在了臺面上。第一集中,火槍反復出現,和片尾那場大火共同構成了注定貫穿整個故事的主線。眾所周知,明智光秀之所以能以一介逆臣之身獲得人們長久以來的關注和興趣,和他一生所做的三件大事是分不開的:其一是積極聯絡,促成織田信長上洛,挾天子以令諸侯;其二是建議信長組建一支大量裝備火槍的軍隊,使得信長可以將其領地內大量沒受過軍事訓練的農民驅趕上戰場,并戰勝像武田家族這樣的勁敵;三是擔任京都奉行期間,身先士卒積極作戰,多次打退京都大阪周邊的各路勢力圍攻,屢屢以寡擊眾,保障了從堺港到岐埠之間這條織田信長生命線的安全。應該說在織田信長從一介地方軍閥到天下人的華麗轉變中,沒有人比明智光秀做得更多了。如果說織田信長是曹操,那么明智光秀的地位則類似于荀彧+曹仁。
然而如果說有什么造成了日本戰國亂世的結束的話,那么最重要的原因其實并不是光秀和信長這等杰出人物的個人能力,而是大航海時代開啟后,歐洲的火槍傳入東方的緣故。然而,在亞洲和非洲,火槍這種先進技術的傳入卻并沒有給當地人民帶來福祉,反而加固了舊有的專制力量,阻礙了社會進步。在非洲,得到火槍的沿海部落酋長們開始了獵奴貿易,開啟了持續三百多年的黑人奴隸的悲慘史;在西亞,奧斯曼帝國憑借火槍把近中東籠罩在血色新月的陰霾之下;在印度和大清,莫臥爾家族和滿洲貴族憑借火槍樹立了極少數人對多數人的統治,使原本就積患重重的東方社會進一步撕裂和禁錮。日本的幸運在于,在火槍還沒有造成這么嚴重的后果之前,就被人及時阻止了――這個人就是明智光秀,被本劇譽為麒麟的男人。
麒麟這種動物圖騰是從大陸傳入日本的,然而即使大陸人也不清楚麒麟是什么。有趣的是,大陸人的麒麟崇拜實際上是從漢朝才隨著儒學興盛而開始的。而春秋之前麒麟雖然存在于青銅器中,卻很少能找到相應的文字記載。其中印象最深刻的無疑是孔子那句“于嗟麟兮”。
這很好的說明了一點,就是麒麟在大陸消失的原因,其實不是物種本身的滅亡,而是文化的斷裂。按照加拿大華裔學者陳三平的考證,麒麟其實就是塊頭大一點的鹿,對這種動物的崇拜在東北亞信奉薩滿宗教的地方比比皆是,一點也不稀奇。但隨著秦制的建立和焚書坑儒,大陸日益瓦房店化,不僅原有的技術由于被統治者控制在一個小圈子內日益沒落,思想和學術也由于禁錮日益墮落,各種學刊都被諸如討論導師崇高和師娘優雅這類作品占據了大部分版面,最后就連號稱博學的儒者也沒有人認識麒麟為何物了。
遺憾的是,對大陸而言,雖然秦漢時代的儒學學者水平已經比孔子時代差了很多,后世儒學學者的水平還不如秦漢時代。孔子可謂春秋時代的博物學家,漢朝儒學學者仍然把研習天文學看得非常重要,但宋代以后的儒學學者已經再沒有人對自然科學這種考試之外的科目表現出任何興趣了。到了明清,按照王汎森老師的研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其實也是思想相當保守的學者,卻可以稱作那個時代的所謂“啟蒙思想家”了,可見整個社會的文化環境病態到何種程度。
羨慕大陸君主專制權力,并且也一直夢想征服大陸的織田信長在他的野心可能給日本造成更大破壞之前為代表日本傳統社會的明智光秀所阻止,大陸人民也免于提前三百年遭受東方近鄰的侵略和羞辱。但只要能獲得來自西方的持續的技術輸入,不管這種輸入是孔子時代的鐵器牛耕還是光秀時代的火槍,大陸的君主都能憑借對這些先進技術的掌握把自己的權力進一步強化和維護下去。曾經以克林頓為首的西方樂觀地相信,諸如互聯網這樣先進技術的普及可以在世界范圍內推動民主和進步,因此可以放心大膽地把一些不遵守市場規則的流氓國家接納入世界貿易組織,結果被打臉到生疼。今天人們都知道也見到了,像伊朗這樣的國家關閉本國互聯網不需要一秒鐘時間,而朝鮮這樣的國家所有上網的人只會宣傳主體思想。所以如果說美國人民為了朝鮮人民的福祉有什么可以做的話,那就是徹底封閉自己的技術和市場,不給獨夫民賊任何機會,直到有一天其他國家的國民都可以移民火星并擁有幾個生物機器人,朝鮮人民卻仍然只會上網背誦主體思想為止。也許用不著等到那時,預言中的洪水就會再次在東亞大陸降臨,而我們只能祈禱,那時拯救我們的還會有像明智光秀這樣具備勇氣與智慧,又不為權力所惑的麒麟到來。
總體不錯!歷史獨角獸翻譯神速!佩服!謝謝!
這部劇怕不是要在織田攻伐明朝上做文章?另外,啤酒來了真的好嗎?
拍的可以,除了色調太亮之外
還是喜歡織田信長。
配看了nhk的首播。開場音樂不錯,伊藤英明和本木雅弘兩位在時代劇中已經是久違了。雖然服裝鮮艷到違和,但是鑒于是長谷川主演,忍了。各種馬術,歷史,賭博,動作考證還是看得出用心的。繼續觀望。
又是胡編亂造一堆感情戲。
1.時隔多年,打算再追的大河劇!染谷演信長這一點怎么都很在意啊hhh2.叛徒神氣什么3.大河劇新編歷史
一個勤勤懇懇卻也有自己想法的老實人,總想要一方安寧卻總是一波又起。一個現實的理想主義者,在亂世中找一絲溫度。道三 將軍和久秀,都是溫度的來源,所以光秀試圖在與信長的君臣大義下保存那份自己的“小”,溫度和人情。信長的天下在碾碎所有這些換取一個美濃山中武士難以理解的新世界。最后本能寺那一把大火,或許是十兵衛多年郁結的戾氣,四處小心,如履薄冰,難稱失敗卻快意事做不得一件。索性順意一次,成敗都不重要了。
火麒麟降臨:從消防英雄到縱火兇犯
五星給長谷川博己我愛的顏我愛的男人哈哈哈哈哈 重溫 仿佛昨日 服化開始審美倒退光秀單人其實并沒有特別豐滿的故事內容 全靠與信長的愛恨情仇加戲才好嗑 染谷將太演法很有方法論 層次豐富 前半志氣滿滿依然是寶寶要夸 后半暴君末日群臣暗潮涌動 N角戀誰都愛得不忠誠 每人罰吞一萬根針 編劇借架空人物水時長 并試圖闡述何為戰爭 不分好壞?75年來何以如此沒有反思依然假裝圣母?最終話以本能寺之變結束好不盡興惹(生不逢時 信長暴打光秀幾場戲特別喜歡 恨里帶愛 難舍難分)
一口氣10集,低開高走,相愛相殺~帶你看不一樣的弟六天魔王~
目前來看應該還不錯,至少一上來就是好幾次武戲,不像真田丸磨磨蹭蹭的
今年就到此為止吧。看到第12集。追大河劇這么多年,累了,有種大河劇再也不會好了的感覺。我耐心算好,一直不煩敘事瑣碎的片子,甚至對這種節奏說得上喜歡。但像光秀這樣有充足史料可挖的角色,劇情拍出來絮絮的卻都是女城主直虎式的晨間劇段子,那可趕緊停機別再浪費制作經費了。以前對國產歷史劇恨鐵不成鋼,想著什么時候能拍一部大河劇質量的出來就好了。現在…大河劇有多少年沒出過像《清平樂》這樣考證細密情節處處于史有據的好戲了?嘆換了人間。兩顆星都給OP。
把織田信長寫成了傻子,和齋藤道三的會盟寫成都是濃姬的主意,織田信長是又蠢又慫了,史上最沒有下限,最糞作的大河劇,沒跑了.
雖然由于臨陣換角和疫情停拍等因素導致整個劇本支離破碎,但能堅持拍完44集也是真心不易。最出彩的角色無疑是染谷信長。
光秀游記。戰國史的正義與否本身就不是絕對的。戲說沒關系,拍的好看,臺詞精彩,邏輯能自圓其說就是好劇。可惜這部的劇情容量小,無關緊要的內容多,結構松散。虛構人物戲份太多。主角的演繹也不像有閱歷的人,撐不起一部大河。近年來每一個大河主角的特征都是熱血中二的大好人,嚴重同質化。
get了高等游民的帥氣!
胡編歷史劇……感覺像RPG游戲一樣主角到處對話,領任務,跑地圖,打怪,交任務…………
老牌編劇,節奏緊張,厚重感可以,就是沒想到成片實際飽和度如此高哈哈,喜歡開頭山賊搶米那場戲,配合無人機拍挺過癮的。有意思的是,這個光秀,看著會覺得他既是生活在古代,又有一些與我們共同的煩惱和現代精神,希望傳統大河能走出新高度,看走向持續關注~
主題曲四平八穩,沒有玩什么華而不實的花活,整體配樂風格也是大河劇配樂一貫的沉穩厚重。然而,NHK大河劇這種年度大片請一個名不見經傳又是外國人的音樂家來擔綱配樂,顯然就是期望能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態度進行一些突破,如果新人做不到一鳴驚人、推陳出新,只能交出一些中規中矩的行貨,其實就已經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