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人生在滬,橫豎離不開一個“居”字。
婚喪娶嫁,柴米油鹽,都是圍繞著“居”。居好了,一順百順,居不易,諸事不宜。
馮曉琴說住什么樣的房子就是什么樣的人,聽著有點扎心,但在北上混久了,就會覺得話糙理不糙。
也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蝸居和心居,離開了居,只剩下了蝸和心,連起來就是窩心。
十三年,曾經還有點青澀有點作的郭海萍,變成了略有點小滄桑的馮曉琴。
十三年,妹妹從郭海藻變成了馮茜茜。
十三年,內環邊上的房子翻了七八九十倍,外環邊上的翻了5-6倍也是有的。
倘若在這十三年里要是錯過了每一次購房上岸的機會,估計投江的心都有了。這種事,想都不敢想。
看蝸居時候家里老人們邊看邊說,至于嘛,房價總會降的,別急別急,再等等再等等。眼瞅著歲月皺紋讓郭海萍變成了馮曉琴,請問還有多少個這樣的十三年可以等呢。
老歌里唱的是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現在身邊看到的都是舊人們早買房或暗自慶幸或洋洋得意,而起早貪黑的新人們則依然望房興嘆。
買還是不買,蝸著還是豁出去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吧。
心居最終還是考慮了眾多非京滬觀眾的接受度,把馮曉琴心心念念的學區房設定在“200多萬”,單價才4~5萬。如今,別說內環,中環邊上敢加上學區二字,就算20年房齡的老破小,也早已經不是這個價位了。內環里隨隨便便十幾萬二十萬一平的房子,可以打破無數外地中小城市鄉鎮農村年輕人對上海的美好憧憬。
看了三集,對于馮曉琴因買房受挫而在丈夫大姑子公公姑媽伯母面前噼里啪啦一通“標準海清式”的爆發而忍不住叫好,一方面海清的演技沒得說,另一方面也有點情緒帶入了。馮曉琴想為自己也為兒子長遠計買個房子怎么就不對了呢!
連帶著對顧清俞都有些反感,你自己忙賺錢親爹親奶奶扔一邊不管不顧,弟媳婦操持全家你不愿意借錢給她也就罷了,還攛掇著老頭也不出錢。回過頭來還跟閨蜜那質疑馮曉琴當年嫁入顧家動機不純。
廢話,就你弟弟那德行,要不是看你家有房有戶口,誰腦殼壞掉了嫁到你們家。
說白了還是那句老話,窮人是小心翼翼的大方,富人則是大大方方小氣。
動輒七八位數收入的顧清俞,可以大大方方理直氣壯的提防著窮家小戶出身的馮曉琴,原因無他,就是看不起而已。然后還把自己擺在道德的制高點,來俯視馮曉琴的動機。
大姑子和弟媳婦,就像婆媳之間一樣,有的是話題。海清和童瑤,拿捏的都挺好。加上人生落魄的馮紹峰,還有從相逢時節里無縫切換過來的嚴曉頻,后續的看點值得期待。
沒看過原著,但深夜里依然默默的希望馮曉琴能有個屬于自己的心居,可別再蝸了。
==========================追更一下=========================================
看了8集,對馮曉琴的觀感也有點不好了。
顧磊的死固然是意外,大姑子顧清俞有責任沒毛病,但馮曉琴自己就一點責任也沒有嗎?吵架的時候不反思自己全怪對方就有點無理取鬧了吧
想買房子沒錯,但明知道大姑姐平時看不上自己還要問大姑姐要錢,不是有點自討沒趣嗎?說什么有了房子還要把老家弟弟接來,是還覺得自己在婆家不夠丟人嗎?
雖然顧家人一直把馮曉琴當外人,但馮的這些奇葩想法,還是印證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老話。
馮曉琴外出勞動要自食其力是個好的開始,希望這個過程中能把自己那些奇葩的想法也好好反思一下。
==========================最后追更一下=========================================
雖然是無懸念的爛尾,但實在是有點太草率了。
剪的太多,馮曉琴突然就喜歡上了展翔,馮家姐弟突然就搬外面了,不討喜的顧奶奶突然就理解馮曉琴了,顧清俞突然就想開了愿意幫馮曉琴買房了,而馮曉琴居然主動提出要用有借有還的方式來接受大姑姐的好意。。。。
感覺折騰一圈,唯獨顧磊白死了??
另:
彈幕和評論區里二極管真多,要么是非要用馮曉琴的見識短淺和過度貪婪來襯托大姑姐顧清俞的道德無暇,要么就要用顧清俞缺乏分寸感的指手畫腳和盛氣凌人來反襯馮曉琴的完美無缺。
誰規定馮曉琴和顧清俞就必須得是一好一壞一黑一白?人人都有點缺點又都有各自的優點就不對嗎?現實里有幾個非黑即白的?
對于這些二極管式的評論,回復都是在浪費感情。
《心居》已播出一半,口碑好壞參半,對八先生來說,堅持看了那么多集下來,還是挺失望的。開播前,《心居》還是挺令人期待的,現實題材,還請來了海清、張頌文這樣的演技派,童瑤和馮紹峰的口碑也不差,但追到現在,才發現它只是部偽現實題材劇,一部懸浮又狗血的中年偶像劇。
表面上,《心居》還是很現實了,呈現了外來媳婦受排擠在家當牛做馬、全職家庭主婦的犧牲、為買房到處求人、為買房假結婚、找不到工作、為生活送外賣、獨居老人得不到關愛、職場性騷擾等內容。
但這只是表面,本質上,《心居》不僅懸浮,而且狗血。童瑤飾演中年女性顧清俞,一來就是魔都的頂級精英,外企投行高管,做一單就能賺六七百萬,準備買市價兩三千萬的二套房,全身行頭十幾二十萬,有時一天換幾套高奢服裝,至今還沒見過有重樣的,有錢又有閑。
海清的角色跟童瑤是兩個極端,叫馮曉琴,外來媳婦,沒錢沒文化,保姆式全職主婦,老公是顧清俞的孿生弟弟,是個巨嬰,后來老公意外死亡,馮曉琴當了外賣騎手。
馮紹峰演落魄的中年人施源,顧清俞的初戀和閃婚對象,高考失利讀中專,當國際導游。
現實中,外賣騎手、導游、投行高管都是非常忙、壓力很大的職業,但在戲里,他們一個比一個閑:馮曉琴沒事就去關懷獨居老人,幫足浴店老板搞民意調查,到足浴店泡腳,跟暴發戶展翔(張頌文飾)喝酒談心,別人有需要她隨叫隨到,家庭聚會從不缺席。
施源一副隨時有空的樣子;至于顧清俞,目前為止就沒加過班,工作輕輕松松。馮曉琴和妹妹,表面上窮困潦倒,其實依然是國產劇里那種除了錢什么都不缺的“偽窮人”,展翔就是馮曉琴最大的金手指:幫她妹妹找到了銀行的工作,答應借錢給她買房;跟啥錢都沒有的她合伙開養老院……
為了制造話題和看點,《心居》還拼了命地灑狗血:顧清俞和馮曉琴一來就各種針鋒相對;馮曉琴有私生子還只有顧清俞一人查得到;馮曉琴妹妹當小三,介入顧清俞堂弟的婚姻,堂弟又是跟前任糾纏又是出軌;婆婆一個比一個討人厭,婆媳矛盾永不停歇……
為了極大限度地挑逗觀眾的情緒,《心居》真可謂“用心良苦”。 感情線上,《心居》更是跟現實題材沒半毛線關系,純粹就是一部套路滿滿的中年偶像劇。全劇最假的就是張頌文演的展翔,是顧清俞的完美備胎和馮曉琴的完美二婚對象,他是個極其富有的暴發戶,整天無所事事,有錢又有閑,還十分地純情、癡情。 展翔一直單身,是個戀愛腦,對顧清俞一見鐘情,追了她整整八年,一直像閨蜜一樣陪伴左右,為了追她,學鋼琴,學英文,想見隨叫隨到,不想見就識趣地離開,幽默風趣,善解人意,甚至還幫顧清俞追“情敵”施源。
這么完美的備胎,請問哪里有呢?請給我來10打。 這個暴發戶還人美心善,允許租客欠上一整年的房租;他還神通廣大,輕輕松松就幫馮曉琴的妹妹找到了銀行的工作。前面的劇情,展翔已經給馮曉琴很多幫助了,接下來他還會跟馮曉琴這個有私生子和一個兒子且喪偶的中年婦女在一起,事業上還給她開金手指,是不是很浪漫美好呢?
顧清俞和施源的感情線就更是標準偶像劇了:兩人青梅竹馬,分開十多年后,顧清俞一直對施源念念不忘,后來想假結婚買房,對象正是施源,對方已是個欠債一百多萬的落魄中年,顧清俞一下成了戀愛腦,沒幾天就主動上門求婚,還被拒絕了,過幾天就輪到施源反過來求婚了,兩人成功閃婚。
《心居》讓八先生失望,還因為有不少邏輯硬傷,很多人物的行為是完全沒邏輯的。 戲里顧清俞36歲,當時是2017年,那她和施源高考應該在2000年左右,但戲里施源高考時,父母仍在鄉下插隊,但插隊這種事,我國80年后就沒有了。這么大的時間線漏洞,劇組都能忽略?
馮曉琴和老公在上海打拼了那么多年,積蓄竟然只有買房交押金的3萬塊?兩人存款3萬就能買250萬的房?2018年上海市中心,又哪來60平米只賣250萬的房?
馮曉琴妹妹,一個中專畢業,什么資源都沒有的人,竟然能夠進上海的銀行工作?暴發戶關系再硬也做不到吧?
馮曉琴所在的大家庭更奇怪,完全不懂得避嫌,動不動就明目張膽開小會議,說另一方壞話,一方肆無忌憚在房里說,總有另一方在門外偷聽,聽完就可以開始罵戰了。
顧清俞那么愛弟弟,整天防著馮曉琴,知道馮曉琴有私生子,竟然不告訴弟弟,還隱瞞那么多年?
顧清俞警惕性那么強的一個高知女性,重遇落魄初戀怎么就成了戀愛腦?還玩閃婚?多相處一下,多享受一下戀愛過程才符合她高知、理性、戒心重的人設吧?
顧清俞這么一個混跡職場多年的投行高管,情商竟然低到離譜:總能抓住機會說些能讓親戚跟自己吵架的話,親戚不借錢給別人都被她嘲諷;招呼都不打,一下子就帶父母都沒見過的施源去參加家族大型聚餐。
施源的媽媽,對顧清俞這樣一個傻子都知道是好媳婦的媳婦各種不滿,非要處處為難她,理由竟是兒媳婦家過去出身沒有自己家高貴!戲里還說她對兒子心懷愧疚,但她的種種行為,都在為難兒子。戲里說是因為她有躁郁癥,但躁郁癥就可以這么不顧邏輯胡來嗎?
那個患了老年癡呆的老婆婆,面對馮曉琴一點都不癡呆,整天拉著她跳舞聊天。
一群不喜歡吃外賣的老頭,就喜歡吃馮曉琴為他們找小餐館定制的外賣……
綜上所述,《心居》的心思,更多是用在怎么編排熱搜話題,怎么挑逗觀眾情緒和迎合觀眾上,對現實問題并沒有什么深入的觀察、反思和解讀,這樣的出發點,能拍出什么好劇呢?請來那么好的陣容又怎樣,只是充門面罷了。
不知道這些生活居就不能拍點正能量的,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劇,搞這些極端奇葩的人設,明明是一家人,為了制造沖突,強行惡心觀眾,觀眾做錯了什么,疫情大環境不好,現在人生活壓力也大,看劇本來就是為了放松打發時間,不是讓你們來給氣受的,你們可以說,不喜歡可以不看啊,我是真的真的不想看,營銷鋪天蓋地,刷個抖音都不安生,這種劇能給人帶來什么,反思,?教育,快樂?,我都不明白為什么會有這種爛劇出現,你們這圈人,趕快玩完吧,看一眼都嫌煩
看到《心居》主演是海清和童瑤,看過童瑤的《大江大河》和《三十而已》,對她印象很好,覺得很適合獨立倔強有主見的角色。
開始看也挺好,有馮曉琴說她“高高在上”的那種感覺,但看到顧磊意外死亡那里,完全感覺不到童瑤這個角色該有的震驚、悲痛、悔恨。
看到顧磊摔下樓梯,馮曉琴嚎叫著沖下去;顧磊葬禮,馮曉琴失魂落魄走在一邊;身后事辦完要起訴鄰居,馮曉琴臉色蒼白頭發凌亂,她只要坐在那里就能看到她現在正在經歷的痛苦,好像她快撐不住了,但她永遠不會倒下。
顧清俞作為親姐姐,甚至到了最后的大哭部分也看不到她多少表情,手掌捂臉讓觀眾感覺不到她的情緒,就只有聲音;哭聲也沒有力量,完全看不出死的是她又當姐又當媽帶大的親弟弟,實在無法共情。
她出現的每個鏡頭依然是精致得無懈可擊,帶著飾品卷著頭發,原來外企高管是死了弟弟也能每天繼續做精致造型美滋滋上班的形象嗎?
很失望,看到顧清俞部分就想跳過,在看劇的時候只覺得她是童瑤,不是顧清俞;但海清站在那里,走動、說話、做事,馮曉琴的形象就牢牢立在那里。
裝逼真是搞砸演技的最快途徑。
很少看到一部既歧視女性又侮辱男性的電視劇。基本上所有上了年紀的主要女性人物都非常毒舌和刻薄,年紀比較輕的要么無腦,要么婊,還經常有一些詭異的行為;男性們要么渣要么想不開要么一舔到底,所有人的動機都非常脆弱,非常懸浮。一般談到上海,就想到階級性和地域性,而影視化如何完美的去展現這兩點,且不會引起大部分人不適,是難點也是亮點,《愛情神話》這點做的不錯,而《心居》則是稀碎。估計編劇和導演也沒想到如何去努力塑造人物,只是想到如何蹭時代熱點吧。
《心居》定檔時,很多人都說《人世間》播完后又有好劇可以追了。
的確,主演海清、童謠、張頌文、馮紹峰,演員陣容不錯。
導演滕華濤拍這種生活劇得心應手,《雙面膠》、《王貴與安娜》都是口碑不錯的國產劇。
《蝸居》更是國民度很高,一度引發討論熱潮。
所以我也很期待《心居》的播出。
可是追了幾集之后,我打算棄劇了。
太失望了,這部劇就沒有幾個正常人,很多人的行為毫無邏輯,似乎是為了刻意制造矛盾,強行灑狗血。
先說劇中的女主之一,海清飾演的馮曉琴。
劇名叫《心居》,可以理解為《蝸居》的延續,講的都是因為買房,主人公的生活發生變化。
《蝸居》中姐姐海萍要買房,是站得住腳的。
那是1998年,正處于房價飆升初期,他們一家住在10平米的閣樓里,想靠自己的奮斗,在城市扎根。
可是《心居》里,馮曉琴買房的必要性沒有那么強。
他們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但是房子目測不小,還能讓妹妹借住,至少是三室以上,房子也不是租的。
如果說為了兒子小老虎買學區房,那大姑姐顧清俞也給了解決辦法,她有一套學區房,在產權證上加上爸爸的名字,再把小老虎的戶口遷過來,就能滿足入學條件。
馮曉琴拒絕了,說到底,她就是希望有一套寫著自己名字的房子。
可買房你也得有資本吧,這么多年你和丈夫就攢了3萬塊,首付要問大姑姐借100萬。
講個笑話,手上只有3萬塊,但要借錢買250萬的房子。
別人買房都是自己出大頭,實在不夠了找親戚湊,你買房連首付都要借,那以后每月還貸怎么辦?再找大姑姐?
并且借錢借得理直氣壯,這是借錢嗎?這妥妥的把大姑姐當冤大頭,還不如直接要呢?
后面的劇情發展,都是以馮曉琴買房為基礎的,如果這個基礎都不牢靠,那后面的劇情就是無根的浮萍。
再說劇中的另一位女主,童瑤飾演的顧清俞。
她是投行高管,成功人士,住大房子,過的是精英階層的生活。
按理說,這樣一位事業有成的女強人,腦子應該很清醒,做人也應該理性、嚴謹、滴水不漏。
可是她卻拎不清,不斷摻和到弟弟夫妻間的事,一家人一起把馮小琴當賊防。
她的戀愛腦我也十分不理解,初戀一般就是一種情結,見到了也就幻滅了。
但初中時期的一段情感能讓她惦記20來年,即便對方落魄、自卑,她依舊孤注一擲。
她圖什么,想拯救別人的人生?
雙方的身份差距如此巨大,消費習慣、認知水平都不同,這樣的感情無法讓人信服。
她的人設也是分裂的。
一方面她對家庭十分看重,爸爸有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給她打電話,她放下工作,請假都要趕回家去處理。
另一方面,她結婚卻連家人都不通知。
這樣無法自圓其說的細節在劇中還有很多。
還有馮小琴的老公顧磊,不知道為什么編劇要把他寫成一個一無是處的巨嬰。
人物設置太極端而失真了,一句寫在紙上的話背一天都背不下來,他是沒能力,又不是傻子。
照編劇的設置,這個人根本無法適應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孩子都上小學了,自己沒有一點主見,什么事都要問姐姐和爸爸。
一個年近40的男人連個基礎會計證都考不下來,還逃課去網吧打游戲。
總之就是槽點太多。
好萊塢著名編劇理查德·沃爾特講過,創造有價值的角色基本原則之一,就是要讓每個角色都值得同情。
可《心居》中的很多角色都讓人上火,難以共情。
角色的行事動機不合常理,人物塑造完全失敗。
蘆葦說過一句話,中國編劇最大的毛病是老出常識性錯誤,人物、情節、背景都不對頭,編劇不了解他寫的時代、人物,有時連最起碼的生活邏輯也搞不清。
很多國產劇編劇,真的脫離生活太久了,筆下的人物設定常常不顧現實,把觀眾當傻子糊弄。
沖突是故事的核心,有了沖突故事才好看。
但如果為了沖突而沖突,為了沖突而去灑狗血、賣慘,丟掉邏輯,那故事就失去了意義。
不只《心居》,現在的國產劇很少有活生生的“正常人”。
就像最近常駐熱搜的那些劇,人物設置都是降智的,根本沒法看。
《人世間》之后,再也沒有能接檔的國產劇。
連正午陽光都擺爛了,找來雷佳音、袁泉這樣的演員,演一部4.6分的爛劇。
我們只是想看到一部有著正常人類的情感,正常人類的智商,描述正常社會議題的國產劇而已。
評論幾乎一邊到,各種“棄劇”,沖著清俞我還是堅持看了下去,但是總是看得心里很不舒服,不知道編劇到底要表達什么,編劇是否也是一個安徽來的外地媳婦,覺得自己天命不凡,也許我說的不對,但這是我的感覺。
真的是看得很郁悶,三觀不合,都在說上輩子可能是顧家欠了馮家血仇大恨,但我想說顧家人腦子就有問題,善得沒型了,讓這個姨妹一直無條件住姐夫一大家子家里,還是一直住……她姐就挺有意思在姐夫死了之后不是硬氣嗎,裝清高不肯收公公給的生活費,露出真面目像潑婦一樣把責任往顧清俞身上推,還詛咒人家。我當時就奇怪了,那你這么拽怎么還好臉讓你這款式的拖油瓶妹妹住人顧家家里呢,上海像她這款式一個月租金也得2000起吧,還有水電吃用呢?后面還自己給自己立牌坊,說是答應顧磊照顧好一家才勉為其難底下她那高貴的頭顱“原諒”這一家人對她的“傷害”,拜托,顧磊是被你推下去的吧,是你一天壓著他逼迫他實現你征服大上海的野心折了他的陽壽的好嗎?真不要臉,這種不要臉的行為和人生還要被搬進大熒幕成熱播劇。
此外馮茜茜這種一個高中學歷被人脈安排進銀行,這種公然播出了,社會影響太差了吧!那些努力求學,相關專業的年輕孩子們怎么想?那些也想出人頭地的學歷較低的孩子們怎么想?當時就想問這部戲在宣揚一件事情,努力學習,不如攀附姐夫家的人脈對嗎?搞定男人可比努力求學正規渠道應聘啥的來的容易多了,只能說,一句“當撈女”就得學學馮家兩姐妹!
咱就說張頌老師這土味情話,誰受得了”多少人愛你嫵媚的時光,只有一個人愛你的靈魂和風騷“,簡直一整個笑住,現實主義題材+生活喜感part,這節奏感拿捏的相當好了,真實又不會那么糟心dddd,入手吧!
少點這種劇吧,糟心
被展翔笑死了,老凡爾賽人了,說自己第一次買房的時候不到20歲~這個傻樂的憨憨,怕是沒挨過“農民”的毒打吧~(ps:是張頌文的演技救了你,要不鐵棍子都得打彎了~
從02年到22年,海清每部劇都在買房子,這叫啥,這叫海清宇宙啊。
《蝸居》或者說《雙面膠》的海清,無人知曉,素人臉演上海小媳婦路人緣極佳,現在的海清演技不進反退,片酬水漲船高,再為房發愁就沒人信了。張頌文自打出名后是真的饑不擇食接戲啊,還天天教人演戲,油膩到不行,表演上的短板愈發暴露無遺,典型的窮秀才為錢低頭。
你永遠可以相信海清的生活劇
看了三集。這種劇對海清來說信手捏來,沒有突破。劇情較平,但生活的雞毛蒜皮被反映的如此真實。第一集結尾的對話,第三集海清的爆發,字字扎心,這個媳婦太不容易。
跟巨嬰結婚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吧?看著好煩。
看的我如鯁在喉。這部戲里中青年演員都沒有演技,局促的樣子,生活的樣子,一點不自然,很做作。尤其是海清,不論什么角色,最后演繹出來的總是一模一樣,讓人毫無期待感,串戲都沒問題。張頌文很油膩,讓人觀感不適。
童瑤和馮紹峰演得特像形婚,他倆不適合這種劇啊,沒什么生活氣息,童瑤說話總是一副豪門闊太教訓下人的神情,超級討厭。也就歡樂喜劇人展翔能看,張頌文演出了一種易中天的感覺。
雙女主都不是上海人……張頌文的臺詞功底像臺灣人,不像廣東的……這種戲要全程講上海話才叫地道。
又來居家旁觀了,然後被牛排「四分熟」的課外英語教學給驚到了,四分熟就算了,四分熟還叫medium rare(被提醒我聽岔了以為是medium 特地來訂正一下)?這不比《我們的婚姻》裡的更離譜?以及,這劇對「雙相情感障礙」有很嚴重的污名化,相當於是「我的討厭婆婆就是個神經病」的意思,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情感勒索就是情感勒索,真不必扯精神疾病這麼嚴肅的事情來拗人設,這就有點挺噁心的?以及,這是什麼破爛大結局?
怎么做到把每個角色都拍得那么討厭的,明明都是有魅力的演員,在這里面卻充滿了擰巴、別扭、不在狀態。剪輯一塌糊涂,節奏莫名其妙。
就問一句,剛看完《人世間》的這部劇看得下去的啊?家人間各種計較各種算計,真把媳婦當保姆了啊,家庭會議還當人家面關起門來偷偷說,越看越搓氣,2集棄。。。
最大的特點就是寫實了吧,滕華濤拍都市劇真的蠻在行的
每次看張頌文的角色都感到窒息,我真的分不清到底是他把生活中那些油膩的人演的太傳神還是他演戲太浮夸
全家每次一起吃飯都是差點能打起來 馮曉琴好慘 嫁過來這么多年還是沒人能相信她 妹妹弟弟更是沒一個省心的 對展翔告白全劇最佳了
顧家爸爸是里面唯一的正常人吧
演了35集一切又回到起點,就只有顧磊丟了一條命,太離譜了。
只有展翔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