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獨眼男孩久保(阿特·帕金森 Art Parkinson 配音)和身體孱弱的母親過著相依為命的日子。白天,久保靠著給村民們講述怪力亂神的精彩故事賺錢,天一黑,他就必須回到家中照顧母親。一天,久保回家晚了,曾經奪走了久保一只眼睛的邪惡姐妹(魯妮·瑪拉 Rooney Mara 配音)來到久保家,企圖奪走他的另一只眼睛。在混戰中,久保的母親死去了,死里逃生的久保被迫離開村莊,在外流亡。
久保得知父親去世之前留下了一副能夠保護久保不受到邪惡姐妹和其父親月神(拉爾夫·費因斯 Ralph Fiennes 配音)侵害的盔甲,于是決定啟程尋找它。路上久保偶遇了失憶巫師甲殼蟲(馬修·麥康納 Matthew McConaughey 配音),甲殼蟲也加入了久保的隊伍中。
由萊卡工作室制作的第四部定格動畫電影《魔弦傳說》 (久保與二弦琴)即將在國內公映,由CEO特拉維斯·奈特首執導筒,在此之前他都是以制片人、首席動畫師的身份參與其中,如《盒子怪》、《通靈男孩諾曼》和《鬼媽媽》等。這次以日本文化為背景,能看到片中從場景到角色,都深受日本傳統文化的啟發。故事自然不是本片的長處,也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定格動畫拍成這樣真是登峰造極了,本文只是從傳說、藝術作品及借鑒影片的角度來具體看一下這部影片。內容有參考導演的訪談、陜西師范出版的《圖解日本妖怪大全》一書及yokai.com對日本妖怪的介紹(上周很榮幸見到導演本人,有些問題也得到了他的官方解答)。
浮世繪《 神奈川沖 浪里》 影片開場的巨浪即是出自浮世繪《神奈川沖 浪里》,這是浮世繪大家葛飾北齋的代表作。畫家以以出人意料的構圖、轉瞬即逝的千姿百態,勾勒出浪濤的姿態,并襯出船上人們與大自然抗爭的不屈精神。在《魔弦傳說》中則變為動態,母親帶著襁褓中的孩子泛舟而上,彰顯母性的偉大。
齊藤清的版畫 據特拉維斯·奈特在訪談中表示,對《魔弦傳說》藝術創作影響最大的是版畫名家齊藤清。他的畫多以建筑見長,所有的房屋都很經得起生活。
#來自導演的解答# 大奇特:片中藏有不少浮世繪、紙手工藝、妖怪和傳說,除了《相馬舊王城》和《神奈川沖浪圖》,還有其他浮世繪作品在其中嗎? 特拉維斯·奈特:視覺上我們確實借鑒了很多浮世繪的靈感,就像你說的《神奈川沖浪圖》,我們把它用在了電影的開頭。但是最關鍵的視覺啟迪來源之一,其實是齋藤清,他是1920年代日本的一個藝術家。關于齋藤清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是,他早先其實是做傳統的日本木版印刷工藝出身的,但他自己當時也是受到很多西方畫家的啟發,比如畢加索。所以他借鑒了東方傳統的木版印刷工藝,以及西方現代的美術方式和理念,兩相結合,創造了屬于自己的藝術作品。這一點深深啟發了我,我們也可以這樣將古老和新鮮,東方和西方的事物相融合,然后做出真正嶄新的東西,并且完成一種跨文化的嘗試。
民間傳說《子育幽靈》 據IMDB資料顯示,本片有參考高畑勛的動畫《怪物鬼太郎》(ゲゲゲの鬼太郎,1968),具體哪里有參考呢?對照便知,久保的發遮眼造型就是鬼太郎的翻版。而紙芝居版的鬼太郎漫畫前身是“奇太郎”,創作于1933年至1935年間,由民間故事《子育幽靈》(子育て幽霊)改編。《魔弦傳說》開場的母女戲應當也有借鑒八幡浜市的繪畫作品《子育幽靈》中的母女二人,我猜。
妖怪「土云」 久保表演折紙故事時做了一只紙蜘蛛,型應當是妖怪「土云」。它是一只巨型蜘蛛,傳說長著鬼臉與虎身,可幻化成美女和少年。相傳日本武士源賴光在尋找大骷髏的路上就遭遇過土云,后者就曾變身勾引武士,終被識破打回原形。《魔弦傳說》中紙武士與紙蜘蛛大戰的戲碼,算是再現了這場打斗。
妖怪「波山」 同樣,久保還做了一只大黃雞,這是妖怪「波山」。相傳「波山」是一只會噴火的雞,說是養了七年以上的雞生出的蛋,孵出來就會變成「波山」。它會自己破殼而出,出生時像蛇,會鉆入房屋地板下,在黑暗中成長,之后會變成雞的模樣,不過這個過程絕不會被人看到。長成雞的樣子后,便開始活動。會一點一點吸食熟睡人的血,最后把人害死。生出「波山」的母雞會像公雞一樣打鳴,這時,就要立刻把雞蛋燒掉,并把母雞也殺掉。
妖怪「巨骸怪」& 浮世繪《相馬舊王城》 特拉維斯·奈特曾表示,他深受定格動畫大師雷·哈里豪森(Ray Harryhausen)的影響,并表示電影《辛巴達七航妖島》(The 7th Voyage of Sinbad,1959)是他的童年最愛。《魔弦傳說》中的巨型骷髏,我先前認為是取自哈里豪森為電影《杰遜王子戰群妖》(Jason and the Argonauts)設計的骷髏兵,蒂姆·伯頓也剛在《佩小姐的奇幻城堡》(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中致敬了一把。但看到下面第二幅畫,就知道它更多是來源于歌川國芳的浮世繪《相馬舊王城》(相馬の古內裏)里的「巨骸怪」了,這畫現在也是日本的裝飾名畫。
相傳,巨骸怪并不友好,它的巨大身軀是由因饑餓或戰死沙場的亡靈尸骨組成的,因而巨骸怪看起來精神萎靡。《魔弦傳說》中的巨骸怪看起來也是一副病怏怏、慢吞吞的邋遢樣。
電影《杰遜王子戰群妖》
#來自導演的解答# 大奇特:看采訪說,您受雷·哈里豪森(Ray Harryhausen)很大影響,并表示《辛巴達七航妖島》(The 7th Voyage of Sinbad)是您童年最愛的影片。片中哪些靈感是受他啟發呢?本來覺得大骷髏是,但大骷髏看起來是歌川國芳(UTAGAWA Kuniyoshi)的畫《相馬舊王城》(The Ruins of Sōma Palace)。
特拉維斯·奈特:其實兩者都給了我靈感。最初的啟發的確來自雷·哈里豪森以及他拍攝的各種怪物電影,比如《伊阿宋與金羊毛》,里面他最標志性的時刻就是一個真人演員Jason對抗一整群骷髏戰士,然后把這一個片段現場制作成了定格效果。定格的道具或者人偶你們能看到都很小,比如久保,只有20多厘米,比較大的比如這個甲殼蟲,也只是有45厘米左右。動畫師往往要比人偶大很多,這樣方便現場調整拍攝。我們都很愛雷·哈里豪森創造的這些怪物形象,也的確把這些靈感運用到了《魔弦傳說》中作為對他的致敬。但我們也盡力做得比他更好,比如我們其實把電影中的骷髏原形做得很大,比動畫師都要高大。據我所知,這應該是第一次定格動畫的人偶比真人還大,它真的很高,我們把它做到將近5米,重達200公斤,動畫師要爬梯子去調整每一幀畫面它頭的動作和位置。它是你提到了兩個靈感的融合,但主要還是雷·哈里豪森。
妖怪「化鯨」 「化鯨」是日本傳說中海上的一種妖怪,也稱「骨鯨」。類似一個鯨魚骨架,據說任何看到它的人都會帶來不幸。不過在《魔弦傳說》中,久保和猴子是在一頭凍死的鯨魚腹中躲避暴雪,只是造型上與「化鯨」相像。
妖怪「夜雀」 片中,久保造了一群麻雀,與一只真正的麻雀結伴而飛。在日本傳說中,這有點像集結成群的「夜雀」,它們就像普通的麻雀,只是晝伏夜出(和蝙蝠差不多),經常出現在偏僻的山口和樹林,成群集結,聲音嘈雜。一旦飛入路人的袖口,那么此人必將面臨不幸,所以人們在旅行至麻雀聚集地時,往往會緊閉袖口。
章魚怪 海底的章魚怪,應該與日本傳說無關,更多源于《異形奇花》(Little Shop of Horrors,1986)中的食人花,以及雷·哈里豪森為電影《深海怪物》(It Came from Beneath the Sea,1955)設計的大章魚,似乎這兩者結合起來才是怪物的靈感來源。
月亮王 日本傳說中應該沒有這號人物,除非是《暗殺教室》里的殺老師……“月亮王”這個角色倒是出現在特瑞·吉列姆版本的《吹牛大王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1988)中,由羅賓·威廉斯的腦袋扮演月亮王,設計上像是一個人造衛星,與《月球旅行記》(Le voyage dans la lune,1902)里的月亮相當。《魔弦傳說》中的月亮王是以一位日本老者的形象出現的,但他的相貌,似乎是參考了已故英國演員彼得·古辛,古辛經常出演恐怖片。最近《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Rogue One: A Star Wars Story)里也有用CG還原了他當年的塔金角色。這當然是我一廂情愿看著像了,我還覺得村民里的老太太像高倉健呢。
月亮獸 月亮王變身怪獸之后,感覺是《異形》(Alien,1979)和《食人魚》(Piranha,1978)的腦袋,加上雷·哈里豪森為《諸神之戰》(Clash of the Titans,1981)中設計的蛇形美杜莎的尾巴。
對哈里豪森老爺子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去找來范克里夫大尉 翻譯的兩本畫冊——《雷·哈里豪森的電影概念藝術》和《雷·哈里豪森的電影奇想剪貼簿:六十五年影藝生涯中的模型、繪畫作品與回憶》,兩本書都是后浪出版的,十分具有收藏價值。 日本傳統折紙 最后,要說一下片中的日本折紙藝術。雖然中國對紙的使用歷史比日本早600年,且有自己的折紙傳統。但目前,日本確實是全世界最好折紙的國家,也誕生了大批折紙藝術家,《魔弦傳說》中的久保也是這樣一位藝術家。 日本的傳統折紙最早見于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最早的文獻記載是井原西鶴在1680年提及的折紙作品“雄蝶.雌蝶”。
久保進村,用了簡單幾個鏡頭就表現出紙工藝的偉大—— 紙質舞龍、紙燈籠、紙傘、紙籃和紙扇
折紙藝術中最具盛名的當屬千紙鶴,千紙鶴的傳說也源于日本,比如說折出1000只紙鶴,愿望就會實現。在日本,仙鶴是一種神圣的生物。現在,紙鶴用來祈福、祝福,代表和平與健康。 《魔弦傳說》中,創作者兩次用到金鷺,用它們來承載死者的靈魂,送它們去任何要去的地方。與中國的孔明燈的寄托哀思功能類似,影片結尾,可以看到用來「御盆」的金鷺與紙燈同時出現。
在久保的夢中,他見到了裝有頭盔的紙屋,這里的紙屋不就是現在的紙質立體拼圖建筑模型嗎?在很多日本工藝品店都可以見到它們。
據說萊卡工作室的部分人偶師被要求參加折紙課,另一部分則前往瑞岡歷史博物館觀賞折紙展。 動畫師凱文?派瑞負責好幾個折紙場景,動畫總監布萊德?雪夫則要求折紙必須兼具功能和奇幻:“制作折紙動畫的第一步,就是拆解真正的折紙,去研究形式與折法。”他說,“有了基礎的認識,下一步才是技術測試——忠實地用動畫去呈現折紙的過程。技術測試要給導演看過,再討論鏡頭的的情感表現,例如導演可能要高雅一點,或憤怒一點。”
今年的上映的動畫片質量特別出色,比如《瘋狂動物城》、《你的名字》、《海底總動員2》,《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等,回頭想一想,如果一年之內有三到四部讓你還能想的起來,覺得好看好玩的動畫片上映,基本就會覺得今年的動畫電影質量上乘。今天要向大家推薦一部不同于以上幾部動畫片的定格動畫大作——《魔弦傳說》。
說起定格動畫,80后的第一印象應該是咱中國自己制作的動畫片,比如《阿凡提的故事》、《神筆馬良》(那個時代的中國動畫,連日本人都羨慕不已),近期的定格動畫有《瑪麗與馬克思》、《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僵尸新娘》、《鬼媽媽》、《小羊肖恩》系列等等。
由于電影技術的發展和CG技術在電影中的應用,定格動畫超長的制作周期以及其表現形式的受限,導致了定格動畫發展相對緩慢,而且產量不高。不過這部《魔弦傳說》卻打破了我對定格動畫的認識,感覺嘆為觀止。
關于制作團隊
美國萊卡工作室,公司CEO特拉維斯·奈特是個真正意義上的“富二代”,他老爸叫菲爾·奈特,耐克帝國的總裁。
也許是繼承了老爸不安分的基因(老耐特在24歲斯坦福商學院畢業后,決定去賣鞋,著實讓自己的老爸數落了一番,不過他依然堅持,最終成就了耐克帝國)
他畢業之后去了一家動畫公司,名叫威爾·溫頓,當然那時他只是個打雜的。不過不同于屌絲們的實習經歷,他去的公司是老爸參與投資的,公司CEO也是礙于面子,讓小奈特來公司實習的。這家公司有一個牛逼的創始人,“粘土動畫之父”威爾·溫頓,正是這樣的環境,讓小奈特對玩偶動畫有了興趣;再后來公司瀕臨破產,老耐特干脆把公司買了下來,讓兒子做CEO。
小奈特將公司名字改為了現在的萊卡工作室,接連參與制作了提姆波頓的《僵尸新娘》,制作并發行了《鬼媽媽》、《通靈男孩諾曼》、《怪盒子》等風格統一,定格動畫結合CG技術的電影,這些動畫也奠定了《魔弦傳說》的制作基礎。
關于故事情節
故事講述了一個背負著家族仇恨的獨眼少年Kubo,原本和母親生活在海邊的一處洞穴里,過著白天集市擺攤賣藝,晚上照顧母親的日子,偶然一天因為忘記時間回家,結果引來了自己的殺父仇人,也就是他的阿姨以及外公的追殺,被迫與母親分離,踏上了尋找傳說中的神器和復仇的奇幻旅程,并最終認識到家庭的重要性和自我成長的故事。
有人覺得劇情是這部電影相對較弱的地方,估計是認為結局太容易猜測。不過在我看來,其實瑕不掩瑜,故事里有我們熟知的少年的成長冒險,有對東方式親情和孝道的溫柔表述,有莎士比亞傳統戲劇中對父權權威挑戰的影子,也有印第安納瓊斯般的各種過關斬將。
故事里Kubo的母親和父親分別化作了猿猴護身符和甲蟲武士,時刻陪伴在前往尋找神器的Kubo身旁,而的父權象征——外公,則是冷冰冰的月亮王的形象。
最后Kubo戰勝外公的武器并不是苦苦找尋的神器,而是分別用母親和父親的頭發制成琴弦的三弦琴,透露出濃濃的東方禪意——對于敵人最好的結果不是殺戮而是寬恕。
關于幕后制作
在曝光的幕后制作中導演透露了制作的秘籍“實物模型+熟悉特效+3D打印技術”,這也就解釋了為什么畫面的風格與傳統的定格動畫有那么大的不同,雖然是定格動畫,表現力不遜于CG動畫的原因。不過因為基礎依然是定格動畫,所以制作模型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是超多表情,超大尺寸的模型,每一個都是精雕細作。
因為定格動畫的特點,每一個場景的改變,每一個動作的改變需要人工進行,每一幀的變化都需要在電影中最后呈現出來,因此平均每天只能完成2-5秒的鏡頭,制作周期總共花費了5年的時間。
電影總共包括70多個場景,400多位工作人員,每一天他們的工作就是按部就班的將每一幀變化用人物模型表現出來,枯燥又無聊,最麻煩的要數人物的表情變化了,單單Kubo這一個角色就擁有4800萬個表情,而且絕大多數只使用一次。
制作團隊在傳統定格動畫的基礎上也進行了許多新的嘗試,比如用3D打印技術將模具打印出來,大大節省了手工制作的時間同時也避免了手工制作中出現的偏差。比如利用CG動畫展現在傳統定格動畫中少見的廣闊全景鏡頭。
在這個一切都講究投入產出比,強調快速投入,高效產出的時代,還能有人如此任性的用5年的時間制作這部可能收回不了成本的定格動畫長片,著實讓人感到敬佩。而電影展現出來的東方禪韻和呼喚親情至上的基調,也更能引起中國觀眾的共鳴。感謝這個執著于匠人制作的富二代,才讓我們能夠看到這么出色的動畫,所以大家趁著國內上映,趕緊去看看吧~
定格動畫的技術做得確實不錯,但劇情太過一般。
去年各大咖推這片說可比瘋狂動物城,然而上映后評分反倒下降。
個人認為與文化差異無關,想想去年的大魚海棠,畫面唯美到極致,傳統的中國文化,然而豆瓣6.5的評分已經說明了問題。既然我們對國產動畫如此苛刻,憑啥要對這部海外作品青睞有加?作為一個劇情黨,我這邊就給3星,只是還行的程度談不上推薦,7-7.5分之間。
額,還有真覺得“魔弦傳說”這個譯名不如字面翻譯“久保與二弦琴”,想想夜櫻下一小壺煮熱的梅酒,看著歌舞伎撥著三味線,臉頰泛著紅暈,多銷魂的畫面。真要說文化差異也是導演和島國文化的差異,電影沒有把那種文化的精髓刻畫到位,不過也許換日語聲優會好很多吧。
╮(╯_╰)╭你看說了這么久我都不知道要怎么從劇情方面入手…
早上去看了,在昨晚只睡了六個小時不到的情況下沒睡著而且還被催淚了(我是不會說哪部分把我催哭的)。大骷髏好明顯的歌川國芳,葛飾北齋的神奈川巨浪也好多次。日本輸出價值觀了,看了片尾名單,主創一個日本人都沒有。有點竹取物語的感覺,不過日式傳統是仙人必須回到自己的世界,這個就不一樣了(不劇透了)。猴子和甲蟲打情罵俏的劇情有點呃……當然這條線埋得很好,就是這種交流完全是美式的嘛……美術真的很不錯,大鎧甲廢墟什么的還有點宮崎駿。極簡風格的畫面很多,很美。大概是美國人心目中的日本元素大集合吧……
但是故事真的挺弱的。。。我覺得我被催出眼淚一定是因為太困了
當小主人公把破損的雙弦琴修復成三弦琴的一刻,定格動畫的新高度就此誕生。這一班定格動畫的神將們不但樂此不彼的貫徹了自己黑暗奇妙的哥特童話風,還把這個深得東方精髓的故事講的絲絲入扣。絕不亞于之前奧斯卡提名的“鬼媽媽”。
這哥們明顯技能是琴藝,為他媽什么非要找個啥用沒有的鎧甲和寶劍?
致敬雷·哈里豪森的三個巨型怪獸,萊卡工作室這是要逆天的節奏,融合哥特與東風元素,這么黑暗的動畫這年頭絕對算異類,而故事卻是滿滿的溫情,講的是救贖和治愈,一家三口的主題旋律好有異域風情。
鬼子版沉香救母的故事,因為魯尼馬拉那個酷似移花宮主女妖亂入恍惚成了動畫版《絕代雙驕》。畫風其實還不驚艷,動人的是一個美國富二代居然拍出了徐克電影的飄逸感這也太牛了。同為公子哥,王思聰你好意思么?
非常有特色的日本風美式定格動畫,雖然劇情就那樣,但各種披著日本外衣的美學元素,三弦琴說書,折紙動畫,樹葉大船,陰森的東方魔法,注重回憶的祭奠文化,和美式冷幽默結合在一起,除了大boss的大蟲較差,都光怪陸離而不生硬,引人入勝。大boss伏地魔配音,拉爾夫費因斯真是定型了..
音樂很贊!效果贊!中文名的翻譯不贊!現在我要提出我的疑問:為什么叫two strings而不是three???我仔細看了,就是三根呀!
技術很好,但敘事幼稚得看不下去
Ahhh...I'm sorry, but this story is boring so much. I'm even foresee every part of it. Seriously.
土法煉鋼,讓人不忍心批評……
畫面和配樂極具東方韻味,相得益彰。故事沒有什么大哲學,但很感人。不輸Zootopia,只不過后者在主題和制作風格上更主旋律。不足是東方元素的外衣下依然是美式內核,沉醉在東方韻味的美感中,卻突然聽到一句how was your day going(以及美式的面部表情)實在很出戲。一定要看片尾。
驚喜的原創奇幻故事,最東方美學的好萊塢制造,放在定格動畫中可稱神作了。中段有點萎靡,構筑的世界有點小,但這畫風和配音陣容真是要日天啊~~~
老用鬼怪志異講愛與和平的laika還是每一幀都那么有心。弦樂為引,楓葉為船,紙人翩躚,盡管日本元素仍是包裹西方價值觀的外殼,但對于東方浪漫的理解無疑更深了。很懷疑他們把力氣都花去做片尾,又是老歌重編又是平面動畫又是幕后花絮又是設定畫稿,連最后出logo都有驚喜,好喜歡!
西方視角的東方元素總是那么別扭,畫風美,故事糖水。
《魔弦傳說》本年度最大的觀影驚喜!光怪陸離天馬行空地展示了一個想象中的日本美學,說了一個很東方的接近虛無主義動機的主題。Focus Feature敢給Laika投這個題材真是有膽有識,不由得心生敬佩#怒贊業界良心!請務必看結尾花絮,話說天朝做動畫的看這個不汗顏嗎?#
技藝10 創意8.5 劇情7 有了rapid prototyping和3d打印技術 定格動畫再也不用一個一個小模型的上顏色啦 于是Kubo有了11007種嘴部動作……厲害!動作戲非常干凈利索(有幾處甚至有點可怕)反而是感情部分顯得中規中矩 海浪部分也是實景拍沒靠CG好驚艷!
簡直被評分忽悠了
LAIKA的集大成作品。雖然很多臺詞太直白,主人公也沒什么內心掙扎,但實在太美。關鍵這是定格動畫,一幀一幀拍出來的,細節精致得嚇人。都不敢想象他們是怎么拍攝這些動作戲的。這依然是一個以家庭為主題核心的美帝動畫,東方元素只是皮毛。
一切都新鮮的傳說,造型、故事、配樂、特效…樣樣出彩,情感滿滿,萊卡走出小格局的集大成作。
劇透:又是一個種白菜的對于豬拱了他的白菜感到震怒而引發的血案。
日本版沉香kubo參加了一場只有一個人的三強爭霸賽。擁有著伏地魔聲線的大boss姥爺一怒之下變身暴鯉龍,難怪跟“爸爸”和“媽媽”在海上奇幻漂流的時候要抓魚吃,真是一部細思恐極充滿“bug”的電影啊!所以主角真正的名字應該是【久保·沉香·派·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