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經營公共浴池幸之湯的幸野家被迫歇業,因為男主人一浩(小田切讓 飾)在一年前突然下落不明。他的妻子雙葉(宮澤理惠 飾)任勞任怨,獨自支撐著家里的大小事務,然而漸漸感到力不從心,女兒安澄(杉咲花 飾)在學校內備受欺凌,心情抑郁。經過醫生檢查,雙葉已經到了癌癥晚期,上天留給她的時間極其有限。雙葉收起淚水,通過私家偵探找回了曾和其他女人同居的丈夫以及一浩的另一個女兒。她鼓勵安澄堅強面對學校的磨難,以飽滿的精神面對命運加諸于他們身上的一切。雙葉竭盡全力為家人送去最后的溫暖……
宮澤理惠憑借精彩的演出贏得2017年第40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
是一部濃濃日本勵志風的電影,在看這個電影之前已經簡單看過影評,分數也不是特別高。本來以為是像日式涮涮鍋一樣濃郁的溫情應該是滿分,但是在看完之后,覺得主角雙葉的事情完成力度太強了,在現實的角度看毫無遺憾地死真是一件難事。雖然雙葉最后依舊沒有見到她的生母,但她也發泄了自己的憤怒。可能我不能理解這種憤怒,雙葉這種情況實在太難得了:自己從小被母親拋棄,并且母親不愿與之相認;結婚后發現丈夫是個不斷被過去的愛戀糾纏的人,兩個女兒都是丈夫和其他女人所生,而兩個女兒也去很巧地,一個是被尋找穩定生活前景的媽媽拋棄,卻依舊對生母的約定念念不忘,而另一個是被啞母生活無力支撐而拋棄,因懦弱而被其他同學霸凌;自己又罹患癌癥,死亡的期限只有一個月。這真的是太慘了,而且給我一種感覺,日本真是一個盛行拋棄,狠心絕情的地方,丟下女兒去尋找更好的生活機會,還要冠以等媽媽生活定下來就會回來接你走這樣的謊言。估計可以解釋為什么名偵探柯南里那么多的壓抑的仇殺了,環境下的負能量太爆棚了。
其實女主的去世挺有感觸的,畢竟我媽媽也因癌癥去世。
不過這部電影,怎么說呢?給我最大的感受并非女主的去世,而是大人們的關系非常復雜,而孩子們都是受害者,特別是小主人公幸野安澄。
我簡單列舉一下,父親無端離家出走;在學校受到同學霸凌;本來高興的旅行卻是認媽之旅和接受養母得癌癥的事實。
然后無論是女主幸野雙葉、還是小女主幸野安澄和她同父異母的妹妹鲇子,都是遭到生母的拋棄。額~~什么鬼遭遇,編劇對于這種事件是何等執著,要一次次強調?!讓我想到另一部電影《無人知曉》。
其余嘛,給我感覺溫馨比較多,可以看看。
滾燙的愛,另一名字幸福湯屋。看過后,真的覺得女主人公幸福嗎? 年紀輕輕患上癌癥晚期,無法手術,醫生宣判只能活二至三個月。 唯一放不下十六歲的女兒,本來一家人以經營祖輩傳下的浴池為生,誰知丈夫一年前莫名出走,至今下落不明。 只好獨自撫養女兒,關了浴池去面包店打工,當噩耗傳出,堅強女主人決定完成臨終遺愿。 找回丈夫,丈夫回來又領回一個私生女。 教會女兒要勇敢面對,不要選擇逃辟。 給十六歲女兒找到曾經拋下她的親生聾啞媽媽。 領著兩個女兒郊外游。 最后一段時光入住安寧療養院,等待死亡到來…… 對于丈夫的孩子發出滾燙的愛,對于生活更多積極的投入,對于丈夫的背叛選擇原諒與接受,對于家里的另一個小女兒,更是沒有半點私心。 對待與她打交道的人,更是隨和與溫柔,就是這樣一個好人,即將走向生命的終點,是好人沒好報?是莫大的諷刺?還是劇情的需要!
讓人不由得感嘆,即使生活拋棄了你,跌入谷底,也要笑著面對生活,與人為善,發自內心的利她主義,即使最終死去,也會因為你的美好而照耀著周圍的人,也是另一種愛的傳遞與傳承!
不少觀眾會對影片的結尾感到疑惑,甚至感到驚悚:他們在自家澡堂子的火爐中火化了雙葉?
答案是肯定的,沒錯,他們在自家澡堂子的火爐中火化了雙葉!
一些觀眾對此有疑問。雖然影片沒有直接交代(這種事情也不宜直接交代,況且這種事情即違法也有違習俗,但畢竟電影是藝術,可以超脫現實),但有幾個暗示。
第一是吊唁的最后階段,除了家人以外的其他友人被請出屋外,家人在屋內獨自吊唁。
第二是靈車停在河邊草坪上孩子們吃飯時偵探與父親的那段對話,我當時聽著就感覺不大對勁,以為他們要水葬。
第三是回來后一家人在池子里泡澡,每個人都臉上表情怪怪的(確切地說是異樣的、滿滿的幸福感)。這是最重要的一個暗示,這時我就想到了,那湯(日語里的湯就是熱水)是雙葉用自己的身軀留給大家的最后的、滾燙的愛。
第四,鏡頭從地上的紅色花瓣轉到火爐,然后是爐膛的特寫,然后是煙囪,然后是紅色的煙。這就很明白了,雙葉的遺體燃盡最后一分能量,加熱了湯,溫暖了一家人,然后化作一抹紅塵,飄入天堂。
最后是爐火熊熊的特寫映襯著片名“滾燙的愛”(片名直譯的意思是:足以把湯燒沸的熱烈的愛,或者,愛的溫度足以讓水沸騰),點題:雙葉對(哪怕是沒有血緣關系的)家人的愛看似平淡,背后卻是一顆如爐火般燃燒的心,讓人仿佛沐浴在這顆心燒沸的熱湯中,感受到愛的滾燙。
那個煙囪的鏡頭在片中出現過好幾次,每次都是展現它的高聳(雖然沒有入云)。這個煙囪的寓意就是,只要有愛,死后靈魂就能升華進入天堂(偵探和女兒也提到天堂),哪怕是通過這個煙囪。
有人會覺得這個結局有點驚悚,其實不然。
大家應該想到并理解,這個結局是雙葉的遺愿。
她留下這樣的遺囑,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影片的故事其實完全可以不基于澡堂來寫。澡堂(主要是家庭澡堂)在日本文化中是一個很特殊的元素,其地位有如北歐的桑拿浴室。對這個家庭來說,澡堂是男主人從祖上繼承下來的,這份祖業就是這個家的全部。澡堂成了維系這個由來自不同血源(緣)的人組成的家庭的基石。雙葉與其說是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了這家人(不論是否有血緣關系),不如說是奉獻給了這份祖業。
所以,是家人遂了她的愿,一點也不驚悚,很美好,很藝術,很童話。
宮澤理惠著實是不經老啊,和她年輕時臉頰膠原蛋白滿滿的時候感覺真是沒法比,里面這位單親媽媽的審美也不咋地,看她給女兒綁的那個丸子頭,把小姑娘的顏值拉低了不止十分。
女兒在學校里受霸凌,自己又身患晚期癌癥,應該算是地獄開局了,更狗血的是還有個不靠譜的老公在外面養自己的私生女,完全就是個窩囊廢窮光蛋,只能說女怕嫁錯郎,選錯一個男人坑害一家三代。看了一會兒就知道為什么很多觀眾不喜歡這部電影,簡直就是個歌頌圣母的狗血家庭片,完全和當年的瓊瑤苦情片兒有的一比。根本看不懂女主把丈夫找回來有個屁用,丈夫只是回來吃白食半分錢也不掙,還帶著一個拖油瓶,我不懂女主的心理是怎樣的,居然那么大度的養了那個私生女,真當自己是過去大戶人家的正室太太養庶女了,也不看看自己家家境。最無語是到了后邊連大女兒安澄都不是女主的親生女兒,女主果然是有啥大病,那么愛替別人養孩子。看到最后,女主逼著大閨女認自己的親生母親,我實在無力吐槽,果然是病的不輕。
兩個閨女也是各有各的槽點,但是也很真實,都只是普通的小姑娘。姐姐安澄自卑怯懦,學校里飽受欺凌,除了媽媽,她幾乎沒有任何人可以交流。妹妹鯰子同樣陰沉自卑,親生母親拋棄了他,她也看不起窩囊的父親,無數次幻想親生母親能接走她,但最終只能接受現實,她在餐桌上流著淚說,她會努力在家工作,請允許她繼續愛自己的母親,我覺得真沒有可指責什么忘恩負義的,就像我們也無法指責那些選擇養父母的被拐孩子,因為這本身不是他們的錯,他們是根本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父母家人的,對小姑娘來說,繼續愛自己的母親,只是保留一個小小的念想,讓自己的生活不至于那么苦悶,我想等有一天真的見了親生母親,恐怕她未必真的會去上前相擁相認。
只是一味指責女主也沒什么用處,不管是在中國還是日本底層女性的生活壓力都是難以想象的,而且她們往往缺乏發聲渠道,旁人的同情根本拯救不了他們,比如那個曾經幾次報警,但最終還是命喪丈夫手中的拉姆。所謂滾燙的愛,在我看來也不過是苦中作樂,畢竟除了愛真的一無所有了,所以看著受了欺凌一身顏料的女兒,女主也沒有底氣跑去跟那些女生算賬,而只是笑中帶淚的問女兒喜歡什么顏色;當身患絕癥已經難以繼續賺錢的時候,無論多么痛苦,也只能把自己的丈夫找回來,她必須給女兒一個依靠,哪怕丈夫再窩囊,至少家里有男主人,不至于讓女兒孤苦無依;當載著那個一路上靠著欺騙旅行的男學生,聽他說自己有的是時間,明明物質條件完全不缺就是因為缺乏家庭溫暖才任性地離家出走,女主一時忍不住罵這個男生就是爛泥,因為女主沒有錢,沒有家庭溫暖,甚至連時間都沒有了。
從頭到尾女主就像個菩薩一樣普度眾生,可是唯獨度不了自己。所有人都夸贊她是個寬厚完美的女人,女兒想向她學習,別人也想讓女兒向她們的媽媽學習,我覺得這卻是包含著最大的惡意,認為女人就是該一味付出,不求回報,根本就是把男人該承擔的、社會該承擔的責任,強行推到女人的身上。而女主的身上也完美體現了這種循環往復的悲劇,因為她自己就是一個被拋棄的孩子,之前幾次閃回的記憶中那個離開女兒的母親,就是女主自己的親生母親,悲劇究竟是為什么一代一代的輪回上演。當女主拖著病體,帶著一點念想去尋找自己的親生母親,可生母卻狠心地拒絕了,一邊是虛弱絕望的女兒,一邊是住在大房子里兒孫繞膝的貴婦人,那一刻的她其實就是一個長大版的鯰子,我不禁對安澄和鯰子的未來感到灰心。
最終女主還是撒手人寰,當然導演不希望把這家庭題材的電影拍的灰暗至極,讓大家心里都堵得慌,自然要留條光明的尾巴,讓她身邊人都因她的死而幡然悔悟,振作精神。葬禮上家庭人員的組成非常有意思,兩個年幼無力的女兒,一個頹廢窩囊的丈夫,一個離家出走身無分文的男學生,一個聾啞女,活像是社會邊緣群體大集合互相取暖。相比之下那個私家偵探單身爸爸顯得可靠的多,他的女兒在襯托下我覺得是最幸福的。導演要是真想給女主一個幸福的結局,就該讓他倆走到一塊。
最后浴池的爐火里好像看見了人腳,感覺細思極恐啊,活像是女主燃燒了自己,溫暖了所有人,冒出的煙兒也是紅色的,活像是恐怖片。
一部100多分鐘的電影是無力去探討關于女性貧困的宏大主題的,NHK曾經出過關于女性貧困的紀錄片和書,《女性貧困》,還有一本叫《東京貧困女子》的書,有興趣大家可以去看看。
我這個人絕不會只是為了活著,而迷失掉生存的意義。(暗指男主玩世不恭,一擊即中也沒想要孩子,但女主生下來;因為出軌男主覺得對不住就離家出走。男主離家出走是錯,女主選擇撫育也是需要承擔后果的,雙方不覺得有什么還好,最怕是一方覺得對方有什么,而另一方覺得無所謂。而這也是女方覺得男方沒有一起撫養的決心,為了活著而賴活,不知道活著的意義。女方覺得選擇生下是對生命的尊重,也是生存的意義之一吧)我還有,一些必須要去做的事情沒有完成。 安澄和媽媽,沒有不一樣。 丈夫的玩世不恭與隨口承諾,女兒的膽怯逃避,還有一個被硬塞過來的缺少關懷卻又滿懷希冀的小女兒 小孩子的回信,總會比那些標準化的致謝函更受人喜歡嘛。(女主讓女兒給每年這個時間送高腳蟹的生母寫回信,這里還不知道是生母,我還以為只是女主的朋友) 你這趟旅行,是想去哪啊? 還沒有決定。一旦確定了目的地,只能朝著具體的方向前進。(拓海雖然有個很有錢的爸爸,但生母從沒見過,現在的母親是第三任了,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弟弟,自己也是隨便編故事搭便車走來走去) 那么,你打算旅行到什么時候呢? 這個嘛,感到膩煩了就會結束的,反正我有的是時間。 哎我真是載了攤爛泥啊。 你真直接。 你竟然說自己有的是時間,真令人作嘔。(女主還有兩三個月能活,生存的意義與方向一下子就明了了) 我確實是糟透了,謝謝你跟我說實話。 你是怎么學會手語的? 媽媽說,手語,會有一天用得上的。(生母問到女主的女兒是怎么會的,感動到了屬實。而且女主打生母那一巴掌時,我還在覺得莫名,難道是因為她前一晚的嘔血感覺自己人生快結束了,不知道在這趟旅程中如何跟女兒說出病情,莫名有火看到生母的笑臉相迎就一下子打過去了,沒曾想是對生母的一層敲打,意思可能是我尚且在命切之時妥善安排后事,而你更應該敢于與命運抗爭,即使是聾啞,聽不到親生女兒的叫喊,感受不到女兒的情緒,也不應該1歲的時候就離開她,現在更應該與她相認,而不是每年的固定日子寫信送高腳蟹來) 最近啊,每天我都做同樣的夢,夢見我的媽媽。或許這意味著我的媽媽不在人世了,這樣即便我過世了,去了天國,也不會覺得孤單呢。(安慰得話也是自然而然) 從今天開始,絕對不要在媽媽面前露出悲傷的表情來。(如果是我,到了那一天,很難做到吧) 哎,她今天怎么樣? 和昨天一樣。 和昨天一樣是什么情況呀,她有沒有說有什么特別想要的東西呀。(男主越發內疚,但女主不提,或許是真沒有吧,也或許是希望男主的內疚可以更加愛他的兩個女兒來彌補) 你自己去問不就好了。(男主不敢自己去問,就如同女主也不愿自己去拉著剛與生母相認的女兒回車里,也就好像男主問過女主說蜜月說好的埃及旅行啊給女兒弄書柜啊給家里裝飾啊的承諾最終都沒兌現,最后女主自圓開玩笑的啦也就是說男主還不如不問也罷) 女主見到親生母親,但母親否認自己有過女主女兒后,女主遠遠地看著母親與之后的另一個女兒共享天倫之樂,只能拿東西扔碎窗玻璃匆匆離去地泄憤。 現在給你打止痛針。 好痛啊。 (女主女兒在病房外準備探視,沒拉開門,畢竟這是女主不希望麻煩別人,僅剩的尊嚴。女主插著鼻管,仰面朝天得躺著的感覺,我住院也經歷過,真的很難,呼吸像被推著,而且咽喉那里又不好吞咽,喝水都不舒服,更別說她還得承受著全身的癌癥的疼痛) 我會像這樣支持著大家的。(男主的人形搭積木的金字塔,還有送的金字塔模型,雖然埃及沒去成) 我不想死,我只想…(女主看到之后,說的話) 人去世以后,會舉行葬禮的,大家會像這樣一一和她告別的,意味著以后我們再也見不到幸野阿姨了。(葬禮的其中一個意義就是讓死者在世間的痕跡有個儀式被深深地記一下) 從家里出來的這段旅程,是帶著孩子進行一躺遠門的旅行,同樣的路,也是女主最后在人世間的路程。猶如葬禮上,遺像是明亮彩色的,墻上是富士山背景加上簇擁的鮮花,雖然長凳下的錄音機播放著念誦的悼文,但女主或許還是希望來緬懷的親朋好友都能平靜送完她的最后一段路。 真是不可思議的人啊。她讓人覺得,為她做什么事情都心甘情愿的。我想這或許,是因為她曾經為別人,做了更多好事的緣故吧,我想大家或許,都是打從心底里這么想的。(雖然女主依然是無私人設,但做的每一件事都很生活流,即使不太現實,但每件事在她做來都是很認真很細致很真誠地對待,好像就如同我們身邊的人那般真實,好像帶領女兒見生母,自己遠遠地對親母泄憤,都是從細節包括一封信一句話那樣子自然帶出劇情,不用刻意強調,就跟別的事一樣,不著重對待,就由此至終她都是這樣做的,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雖然不現實但很真實,沒有疏離感,值得我們的電影去學習的地方。而且不僅是女主,一家人包括朋友,都在其中很好地分擔了情緒,沒有刻意凸出誰,不管是她幫助了別人,還是別人也幫助了她,就很溫馨很互助不是一家人勝似一家人的感覺,尤其是女主跟她的女兒都不是親生的關系,更顯無私和偉大) 滾燙的愛,生活流的表達,平淡如水卻溫暖如柴火般燃燒著的幸之湯泉谷,愛會一直這樣溫暖著他們,也溫暖著我們,彼此愛著,彼此給予幫助與溫暖,即使是素昧平生,即使是葬禮上,愛會一直在,建立聯系也是除自己外得到溫暖與念想的方式之一呢 我既留戀這個人生,可是我覺得可以瞑目了。我多么熱愛這個世界啊,可是我忍不住要走了。 導演所說:“如果能通過我的電影,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感受到僅此一次的生命值得熱愛,我就已經滿足了” ps:一周內看了兩部有關于母親去世的電影,《丘奇先生》與這部,《東京塔》的日式溫馨,《海洋》中人的欲望導致的惡,但這里又體現人的情真,愛濃,即使每個人的時間相對于世界來說很短暫,但對于每個人來說就是屬于自己的一生的開始,情又好,欲又好,由己就好。
在推薦此片的公眾號里,他介紹到:“婦本弱也,為母則剛。”想必是因為最近的一些新聞影響,我對這句話總有些淡淡的抵觸,仿佛身為女人只有成為母親這個角色才能夠偉大和堅強。
事實上,這部影片也并不止雙葉一個母親。
不知是日本的一貫現實還是故事中對父親角色的一般認知,片中的父親是如此輕而易舉,悄無聲息地拋棄妻女,和一個多年未見的舊情人迅速同居,甚至于之后出現了安澄聾啞的生母也并不驚訝。他聽說雙葉重病的自責,后面那些盡力的討好和悔過,說實話都無法讓我原諒這種人分毫,他付出的太少,比不起別人為他所做的萬分之一,但他卻仿佛也因此贖罪,我甚至想起那句,“他死后,所有人開始愛他。”仿若雙葉不曾患病,這個男人不過繼續我行我素,流連于更多的女人,畢竟這份好,頂多也只需要持續三個月。
話說回來,這里有很多“母親”。雙葉不必多說,她配得起“滾燙的愛”,幼時被母親拋棄,但她從未將這一切遷怒于任何人,傷害過任何人,對于不負責任的丈夫,沒聽過她在外人面前埋怨過一句話;不是親生的女兒視如己出,為了她有一日與生母重逢而讓她學習手語,乃至于后面才見到的鲇子都如此疼愛,看到拓海也給了他一個充滿溫情的擁抱,也或許正是因為缺少母愛,她深切地知道那種孤獨,不想讓任何一個孩子再次經歷這一切。
我恨雙葉的母親,但她作為一個女人又如此可憐,她只能依附男人而活下去,孩子因此成為她的累贅,鲇子的母親同樣也是這一類人,但在彌留之際,被親生母親拒絕承認,強撐起來的雙腿也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的力氣,拿起小狗的時候,我還尚存希望地認為那是曾經一起玩過的玩具,但下一刻雙葉將它砸碎了其樂融融的景象后,我知道希望也不過只是希望,想起《今天,媽媽不在》里面,“鈍器”用那瓶香水砸碎母親和情夫的那一幕,一樣決絕,但令人悲傷。
安澄的母親,是值得可憐的,聽不見孩子的聲音,無法用聲音安撫孩子,如此年輕地母親面對不停哭泣的孩子,終于放棄選擇了離開。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卻只想問一句,父親去哪里了呢?或許是要忙工作吧,或許是在打小鋼珠呢?但每一年寄來的高足蟹,見面時的小心翼翼,也都好過就此消失了吧。
同樣的,本片也并非只有母親。
安澄在學校受到的欺凌在我看來非常真實,不需要任何理由,也不需要過分的肢體沖突和傷害,真正的校園欺凌普遍也是如此,背地里搞小動作,言語上的羞辱刻薄,不會每一次都哭泣,也幾乎不會告訴家里人,在最后母親自行車的后座上,是忍了多久的委屈呢?她終究是勇敢地,表示了自己的反抗,我也會悲觀地去想,這樣真的如影片一樣可以讓那些人反思,而不會招致更嚴重的報復嗎?
最令我觸動的,很難說是哪一部分的愛,更是雙葉對丈夫所說的話。他說,換一家醫院,說不定能找到新的治療方法和轉機,但雙葉拒絕了,“我不想為了茍延殘喘……我有非做不可的事。”我很羨慕,一個人有非做不可的事,雖然在最后,大家為她擺出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的時候,她還是留下了眼淚:“好想活下來啊……”
每次看悲劇,我很少會從中得到什么慰藉,反而更能看到悲劇中的幸運,安澄那么懂事,最后的不離不棄,可以說撐起這一整個家,永遠不在母親面前露出悲傷的神情,她很堅韌,充滿感恩,是和雙葉一樣美好的人。放眼望去,雙葉不是聲名顯赫的偉人,可是能救贖如此多的人,她憑什么不是一個從天而降的仙使呢?
她看起來想讓人愿意什么都為她做,這也許是因為她為我們做了更多吧。
因果報應或許沒那么精準,但我始終愿意相信,也希望眾都人如此相信。
母親節快樂!
母親不只是母親,她同時還是一個女人,也是一個有靈魂與思想的人。
神奇,影片才進行到第6分鐘的時候,那段關于“顏色”的對話就想讓人揪起這對母女的頭發把她們痛打一頓。所幸后面漸趨正常,手語對話那段還是挺戳人的。結果沒成想,臨近結尾來了個“人肉金字塔”,于是真的想把導演兼編劇扔到沸水里讓他感受一下“滾燙的愛”。
這男主要不是小田切讓演的真是值得被暴揍一頓,但因為是小田切讓演的,我……我愿意承受(
這個導演就是梗太多了 說兩句就要逼人哭的架勢 劇情實在是勉強 有幾個特別雷的情節 真是心疼演員們演下來了 然而對于死亡的記錄實在太逼真了 從來沒見過這么逼真的絕癥演技 五星全給宮澤理惠
真的好想吃高足蟹....
為什么生活獎勵給雙葉們的,永遠是人肉的金字塔,而不是真正的埃及呢。
是溫暖的片子沒錯,很多細節也令人動容,但一個人承擔所有的厄運又隱忍不發一言,情節實在太狗血……很多轉折和發展都太突兀,缺乏鋪墊,以致除了煽情片段令人落淚外,最後幾乎沒有太多回味的餘地。
滾燙的愛,破碎的心,人生太苦,有口難言,生命太短,向死而生,幸好一路上常有麗日藍天。三星半,劇情狗血,煽情略重,缺少必要克制,主要看演員,杉咲花、伊東蒼兩個子役完勝大人。
運動服帝王蟹母之過,涮吧涮吧家族規則,狗仔扔窗玫瑰火葬,還有人肉金字塔啥的,煽情狗血巧合太多,但演員表現得真是好。導演居然就是那個偵探……
以為是澡堂電影,結果發現是以死亡為引線的家庭片。拍得其實特別好。連小蘿莉在內,每個人物都立住了,前后細節也能夠串聯呼應。霸凌、廢柴男、無良母親都印象深刻。不少人批評把宮澤理惠拍成圣母,給予的善太多。其實也沒有不對。我還總是錯覺,宮澤是比小田切大一個世代的演員,結果發現不是
每個角色都深陷在母親(即將)缺失的深淵之中,但其實,母親的熱量又無處不在呢。
燙到砍腦殼啊?為什么《我的叔叔》也要碰頭流血,已經蠢到悶出來了嗎。旬報不要再助長日影惡習了,整個沒勁硬來勁。
淚流滿面的電影。這樣一個家庭,有這樣一位母親,真是幸運。孩子們都很好,很懂事,不靠譜的廢柴老爸學會了有擔當,面對校園欺凌,要做的不是忍氣吞聲而是亮明態度,母親用她余生滾燙炙熱的愛溫暖著周圍的人。人肉金字塔是齊心協力才可以做到的,這是她的樂觀堅韌影響到的,心疼又敬佩這個堅強的母親!
這位媽媽哪里圣母了?不就身為后媽而不刻薄,善待了兩個無辜小女孩嘛?她該生氣就生氣,該懲罰便懲罰,教導女兒該面對就面對,該抗爭就抗爭,該諒解釋然就諒解釋然,原則之上又有愛。她只是活得堅韌豁達,超越了陰影傷痛。圣母是自己從不吃虧,卻向別人鼓吹犧牲和偉大。宮澤理惠演技強大,真大物女優!
如母如女。當《如父如子》中的男人們還在因為割舍不掉真基因真血緣而與養了好幾年的兒子不知如何相處,和親生兒子尷尬度日,還將原因歸咎于自己爸爸的時候,女人們卻早已用一片熱情和真心收獲了最好的關系,即使沒有血緣即使曾經有恨。這是只屬于這個性別的智慧。人的構造不就是一座金字塔嗎?
竟然還有說宮澤理惠圣母?哪里圣母了?我甚至覺得有點刻薄都看不到明顯的母愛,但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才顯得特別真實和感人,愛憎分明。錢是要給你的,但是耳光也要扇,會罵你沒目標是個爛人但罵完也會幫你找到目標,她用自己的作風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讓他們變得更好,更加團結。人肉金字塔把我看哭了…
《余命三個月的繼母》、《那年遇上futabu》。情節設置很優秀的本子,看得出導演功利心很強。所以后面煽情得毫不節制,雖然有被感動但是不真實。只有宮澤理惠用狗擺設砸玻璃的那一刻才覺得她有作為人的血肉。草地上人肉金字塔那場戲我只想翻個白眼,大半夜在醫院大吼大叫,其他病友也是要睡覺的好嘛?
電影節刷得第二部,還是百老匯影院,看完又是晚上11點,和陌生的兩個影迷一起打車,在出租車上她們同我聊起這部電影,我們都太喜歡了!匆匆忙忙趕末班地鐵,彼此說了聲再見,美好的夜晚。 這部電影真是讓我數次淚目,每個演員都好可愛。(觀影時我注意到坐我旁邊的一位大叔也是淚流滿面)
劇情有點太設計了,不過人肉金字塔還是小感動。
從前半段母親的倔強,父親的軟弱,到兩人在家庭變故中互相轉化著角色,母親的那句“我不想死”既是對家庭的不舍,更是身為女性內心柔弱面的體現,而父親的形象也在此過程中慢慢轉變,以澡堂為依托,親情仍是永遠不變的主題,除開部分劇情的刻意性,這會是部接近5星的電影。小演員確定不是周冬雨閨女?
劇情偏于老套,宮澤理惠越老越美,真是洗盡鉛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