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記錄
視頻
劇情結構:
(鋪墊)富二代出身的男主老金,人過中年,妻子幾年前車禍死亡,孤身一人的老金想在退休前破獲一些大案要案,于是出錢到處買線索;剛接頭到線人推薦的小將,小蔣就因殺害女友被刑警抓走;老金氣氛警告線人;
(轉折)小蔣監獄電話告知老金,他還殺過6個人;
(辯論)刑警隊卻說小蔣滿嘴謊話,審訊說自己還殺3個人,出動大量警力在拋尸現場也一無所獲;小蔣狡辯作偽證是被逼的,老金要走,小蔣畫出一處真正的藏尸地,并詳細告知分尸細節;老金提出為何不分尸女友的疑問,小蔣說當時太累,后悔沒有做到完美,老金決定找出證據,定死小蔣;法庭上卻因為立功表現,由20年改判15年;
(帶入第二幕)老金申請調到刑警隊追查這個案子;
(B故事)事件還原真相;老警察的故事;
(游戲時間)老金調查小蔣童年,走訪被殺家屬,發現小蔣說謊;老金給小蔣錢和監獄物品,小蔣再次交代一件殺人案件細節;小蔣車上與陪酒女引發口角,車開荒地,開車撞死分尸掩埋;
(中點)找到部分尸骨,卻無法判定死者身份,小蔣也改口拒不承認,說是老金的賄賂口供;女檢察官調查老金是否為立功收買小蔣;
(壞人逼近)老金請教下有同樣事故被下放停車場前輩,前輩告知這都是小蔣的鬼計;先給出模糊線索,后都會因證據不足而惹得檢察官們反感和懷疑,最后提起上訴誣告為自己洗白;老金經過排查,鎖定燒尸案作為突破再訪小蔣,并根據卷宗推測;兩人發生碰撞,小蔣憤兒殺人,樓道焚燒引發水管爆裂,唯一直接證據,帶血的腳印;小蔣再次提供模糊線索,惹怒老金直接離開;
(一無所有)為利用老金,小蔣再次會見老金,交代燒尸案細節,老金捕做到兩個細節,燒壞的皮衣,丟海里的刀柄;走訪酒吧老板娘獲得證據,洗衣店找到修補好的皮衣,遺憾的是未能找到丟棄海里的刀柄;法庭上被對方全部駁倒,唯一可用直接證據;小蔣6件殺人案全部被判無罪,而小蔣果然入前輩所說,上述反咬老金,要求重申女友被殺案;
(靈魂黑夜)老金被下放派出所;收拾東西時,發現照片上的避孕環線索;
(進入第三幕)通過避孕環編號,鎖定尸骨被害人樸女士,此人正是小蔣的前女朋友;
(大決戰)走訪加分析小蔣和樸女士的通話記錄,分析出案情;小蔣和朋友運送毒品,遇到警察檢查,兩人棄車而逃;去賭博拿日元能混被修理,回家和女友大聲爭執,女友的分手徹底激怒小蔣,于是小蔣殺人碎尸拋向多處;小蔣姐姐告知小蔣當年殺害父親拋尸事件;樸女士兒子出庭作證,加上二人最后聽話記錄,和小蔣能準備說出部分藏尸地等證據,小蔣被判無期徒刑;
(結局)小蔣被送監獄服役;老金繼續走訪調查為其她受害人整張正義;
“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電影”中,韓國絕對居于前列。
尚未破案的,它敢拍,比如《殺人回憶》。
因為影片帶來的巨大影響和關注,使得這個案件一直沒有被放棄。終于在前不久,警方宣布,兇手確認。
審判不公的,它敢拍,比如《熔爐》。
眾所周知,《熔爐》的上映,直接推動韓國國會修正了“性侵害”的相關法律。
至于已經破解的案子,那它就更敢拍了。
因此,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韓國犯罪題材電影是警方破案的一大推力。
可這,并不包括電影《暗數殺人》。
暗數殺人,是指那些沒有人報案、沒有發現尸體,但是確有受害人的殺人案件。
換句話說,一個生命已經沒了,卻沒有人知道。
更諷刺的是,這些案件得以浮現,大部分都是嫌疑人自己坦白的。
可就算如此,因為沒有證據,加上犯罪時間過了訴訟期等原因,兇手并不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真正的“你能拿我怎么樣”!
《暗數殺人》的原型案件,也是如此——兇手因殺人案入獄后,坦白自己在此之前還殺了11個人,卻不肯說出尸體埋藏的具體地點。
最后,兇手在獄中自殺,仍有部分受害者下落不明。
在改編過程中,片方出于多種考慮,將受害者人數變為了7人,將追蹤案件的兩位警官改為一人,可還是受到了受害者家屬的強烈抵制。
不得已下,片方隱去了大量的犯罪情節直接描寫,多次道歉態度誠懇,影片才得以正常上映。
也因此,對于抱著獵奇心理、渴望借血漿使得腎上腺素飆升、想要一探惡魔真面目的部分觀眾來說,本片不是你的菜,出門請右拐。
最大的看點不在,本片還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呢?
看點一,兇手坦白殺害7人,卻巧妙借助法律的漏洞,險被無罪釋放!他是怎么做到的?
影片中,也是在現實中,兇手因為一個案件入獄,人證物證俱全,得到懲罰是板上釘釘。
可他卻主動供出之前的案件,看似是為自己的罪行加碼,實際上卻是早有預謀。通過真真假假的信息,引導著警方一點點發現他留下的線索。
這些線索,大多與之前的案件沒有直接關系,卻總能陰差陽錯的證明當前案件的審判有誤。
從而一步步推翻警方的控告,不斷減刑,最終無罪釋放。
精心計算好每一步,成功的遙控警方,甚至把辦案警員拉下水……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都是一個犯罪天才。
喜歡高智商犯罪題材的影迷,這片值得一試。
看點二,金倫奭(金允石)搭檔朱智勛,正義刑警奸詐兇手正面PK。
前面說過,受種種原因影響,使得影片的大部分情節都是警員和兇手在探監室內的無聲博弈。
在影迷們的理想中,兩方應該是各有目的,各自做戲。你在鑒定我的話是真是假,我也在觀察你的微表情分析你的心理活動。
你挖好了坑讓我跳,殊不知我也在路上設了個絆子。
你來我往間,誰也不敢放松。也許只是一個肌肉抖動,輸贏立判。
也因此,本片對于演員的要求很高。而影片的選角……爭議性挺大。
金倫奭自不用多說,獎項拿到手軟,經典角色也塑造了不少,是知名的實力派。
對于這樣一個“渴望查出真相不惜被罪犯牽著鼻子走的無能善良警察”的人物形象,金倫奭把握的不錯。
至于朱智勛,口碑則褒貶不一。
作為一個能把警察耍的團團轉的高智商犯罪者,朱智勛所飾演的兇手,不僅僅是耍橫一流,更要智商、心機一流。
這一點,他沒有表現得太好。
尤其是和金倫奭的對手戲中,不太能接得住。
不過,演技好壞,各人有個人的評判標準。好不好,還要自己看了才知道。
看點三,黑暗還在,卻總有人在執著的追尋著那一束光。
一個原本有大好前途的警官,只因為兇手真假參半的供詞,就投入全部心血,試圖以一人之力,還所有受害者一個正義。
這樣的設定,怎么看都覺得只活在電影中。
可影片的最后告訴我們,現實中,案件原型的警官一直在追蹤剩下的受害者。
哪怕兇手已經自殺,哪怕線索斷了不少,但他們從未放棄。
因為如果連他們都放棄了,那這些受害者,就只能永遠被埋葬在不知名的黑暗中,永遠沒有沉冤得雪的一天。
一兩個人的堅持,確實微小。可在黑暗中,它依舊能照亮人心。
我想,這也是眾多“根據真實案件改變的電影”最大的意義所在。
《暗數殺人》劇本立足韓國電影常見的犯罪題材但不落窠臼,對很多深層的關于犯罪心理學與刑警工作與生活處境的啟示意義表達還是克制的,這一點就跳脫出了韓國犯罪題材影視有時力度失衡的過猶不及。(其實對于情節處理力度的把控,尤其對于韓國電影來說,是我認為最有區分度的一個關鍵點,可能把電影原生條件普通的造成經典,也可能把原生條件優越的淪為平庸)
由上一點引出的也是這部電影的節奏還是順當的,雖然在節奏處理上沒有什么特別的亮點,但是對于《暗數殺人》之屬的商業犯罪片,是扣住了觀眾的心理思考過程的。
另提演技,金倫奭、朱智勛是兩位主演。金倫奭不用多說,一如既往的優秀。我認為需要特別提及的就是朱智勛。其實朱智勛在這部電影中的給他演技的發揮空間還是很足的,在開頭與中間審問的時候展現了偏克制的表現,而其余大部分的時候也是把一個殺人如麻的顛人的那份漫不經心與情緒變遷展現了出來。可惜他那屆的青龍與百想都算是遇上了硬骨頭,目前也確實還有進步的空間,還是期待他以后能獲得屬于他的實績的。
驚訝于這部影片只有6.7分,也許是韓國犯罪電影的制作水平太高,讓大家有了更加嚴格的眼睛。對于這部影片,我的關注點在于追尋正義是有條件的,如果警察不是富二代,他又如何去滿足犯人一而再再而三的金錢索取的要求,又如何得到這些碎片的案件信息。當然,這個事件本質上是罪犯想要與警察來一場博弈,并借此脫罪,所以即使警察不是富二代,罪犯也會用其他的要求來吸引他的注意。但是,一個清貧而家庭美滿的警察,真的會因為聲張正義,拿自己的一切去搏嗎?我想可能不會,人的本質還是自私的,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價值的實現,但前提是生理需求物質需求都得到滿足。只有像警察男主一樣,金錢對他來說不那么重要,又沒有家庭的人,才會將所有的重心全部撲在追尋真相上,所以這是個特例。但是我們依然希望,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和精神境界的提高,這樣的特例不再是特例,這大概也是電影給我們的一點點啟事吧。第一次寫影評,思路有點亂,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暗數殺人》。8分。
金泰均導演,金允石、朱智勛主演作品。
和名垂影史的《殺人回憶》一樣,《暗數殺人》雖不如前者深刻深遠,但它同樣值得贊賞!
電影同樣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在結尾處,導演特意交代雖然真正的罪犯在獄中已自殺,但真正的刑警仍然還在尋找被害人的蹤跡。令人感動。
這個世上仍然遵循著“因果報應”,當金允石和朱智勛在監獄對峙,金故意露出破綻讓朱得逞時,我就相信終于還是一物降一物,上帝畢竟眷顧人類,而不是惡魔。
《殺人回憶》中的罪犯原型,最終也被繩之以法。
而《暗數殺人》的結尾,金允石先生并沒有選擇對臉的特寫表演,而是用遠鏡頭表達空曠。那一幕,同樣令人惆悵與悲哀。
和大部分同類型的韓國片相比,這部的節奏相對較慢,追擊,搏斗,血腥的鏡頭幾乎沒有,連“西貝爾”出現的次數都不多。這可能是內地影迷看到之后,豆瓣評分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吧。偏重于證據的收集和案情的推理,有點像日系推理,整體上還算不錯,鯉魚給7分。
金亨民(金允石)算得上警界的咸魚,妻子車禍去世之后,一直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因為沒有破大案的履歷,年紀一大把還混跡在緝毒隊進不了重案組。
金亨民的線人透露一名混混姜泰伍(朱智勛)掌握殺人拋尸案的重料,急于有大案可破的金亨民如約和姜泰伍見面,可交談還沒有幾句,姜泰伍就因為殺害自己女友的罪名被重案組當場逮捕。
這里是這部比較有新意之處,絲毫不拖泥帶水,開篇兇手就已經歸案,并且絲毫沒有翻案的機會。兇手是誰不是電影的重點,他究竟是殺過多少人的兇手才是全片的懸念設定。
姜泰伍殺人證據確鑿,入監等候宣判。本以為所謂的爆料只不過是騙吃騙喝小把戲的金允石,卻接到姜泰伍從獄中打來的電話,而姜泰伍自稱“7個,我一共殺了7個人。”,直覺讓金亨民覺得姜泰伍身上還有不為人知的驚人秘密。
在獄中姜泰伍提出金亨民給自己往獄中存錢并且給他購買日常生活用品,他就會透露給金亨民一些自己殺人的相關信息,隨即將自己殺死女友的重要證據藏匿地點告知了金亨民。金亨民按照姜泰伍的提示果然找到了證據,可這一證據恰好證明警方在法庭上提供了偽證,反而最終將姜泰伍的刑期由二十年,降成了十五年。
即使如此金亨民依舊覺得姜泰伍身上隱藏著不可告人秘密,為了讓其開口家境頗豐的金亨民自掏腰包前后給姜泰伍存入了上千萬韓元,人民幣六七萬差不多吧。姜泰伍則一口氣寫下了自己殺人的七條線索。
這七條真假難辨撲所迷離的線索,除了已經宣判的姜泰伍殺死現任女友的案件外,無疑都是警方口中的暗數殺人,無人報案,無死者,無尸體,無證據,無證人,甚至案件是否真實存在都是未知數。
六起案件之中最長時間的已經過了追訴期,這類沉年舊案,對于金亨民的這樣的小警察來說屬于費力不討好,同事和上級都勸其放棄,可金亨民始終認為這些案件真實存在,自己必須對死者有所交代。
但是金亨民對姜泰伍主動爆料的動機不明所以,于是向自己信任的退役前輩請教,經驗豐富的老警員一語道破其中玄機。姜泰伍一方面通過爆料換取金亨民經濟上的援助,另一方面想要利用金亨民翻案。姜泰伍自信提供的線索,金亨民絕對無法將自己定罪,每一起案件最終的宣判結果都將是無罪。在一次無罪,兩次無罪,三次無罪的審判之后,姜泰伍會對已經宣判證據確鑿的案件提起上訴,以警方刑訊逼供為名翻案,多次無罪的審判會將媒體和法官都推向姜泰伍,他的勝訴機會將變得很大。
頂著重重壓力金亨民并未放棄,抽絲剝繭一層層的排查,終于將姜泰伍的殺人碎片拼湊出來了一副殘缺的畫面。電影這里拍得其實很精彩,首先姜泰伍連環殺人案所掌握的線索,都只是姜泰伍亦真亦假的口供,換言之推理是沒有一個定點的。其次姜泰伍的口供有著蒙太奇的效果,A案件的被害人,鏈接C案件的案發地點,再跳轉到B案件的案發過程,可以視作推理謎題的大串燒,這點上電影非常有創意,對于喜歡猜謎底的推理迷觀眾來說這段非常過癮。
近十幾年韓國拍攝了不少同類型的罪案驚悚片,可看性高娛樂性強,但是能成為經典的不多。韓國電影商業化嚴重略顯浮躁,對這樣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題材,總會在關鍵時刻下出莫名其妙的昏招。
這部里金亨民協同檢方對姜泰伍的起訴,無疑是電影的硬傷。既然是暗數殺人案件只偵破到這種程度,無論哪個國家的法律機構都不會進入到訴訟階段。既無人證,也無直接物證,并且知道被告一定會當庭翻供,會把這種案子放在法庭上丟人的檢察官,最起碼我國不存在,可能韓國有靠意念執著起訴的熱血檢查官吧。
面對起訴的失敗,金亨民并未放棄,而一個之前遺漏的重要證據,將整個案情推向了逆轉。
豆瓣上有一些批評朱智勛演技的評論,其實無論是這部,還是前不久的《特工》朱智勛演得都很不錯。這部里首先朱智勛輸在大量和金允石一對一的對手戲上,和這種老戲骨不停的反打飆演技,朱智勛敗下陣來也是無可奈何的事。而姜泰伍這一角色的失敗,這個鍋絕對應該由編劇來背,而不是演員,這一角色從一開始人設就有很大的問題,最后的徹底崩塌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這部從一開始就強調是真實案件改編,這個案子在電影中是一個高智商罪犯主動挑戰警方高手過招的故事,不知道姜泰伍的真實原型是不是同樣主動向警方爆料的,如果是這案子絕對不會像電影中那樣難以偵破,姜泰伍從根上就算不上邏輯嚴謹的高智商罪犯,不是電影里背一背心經,看看法律書就成了高智商了。他殺了這么多人沒有破案只是無人報案,警察疏忽和走運罷了。他自己舊案重提,完全是自不量力的瘋子在找死,他甚至連環殺人狂的稱呼都得不到,最多只是毀尸滅跡的高手。
電影中可以還原的案情有五起,連環都算不上沒有相同的動機和儀式,唯一的共性竟然是激情殺人,竟然沒有一次是預謀殺人,按金亨民的話說憤怒指數達到極限只能殺人發泄。這與邏輯嚴密絲毫不搭邊,在小巷撞了一下就會拔刀殺人,還會當場焚尸滅跡的易怒癥怎么嚴密的起來,沒有目擊者只能是走運了。殺人狂不假,充其量只是沖動型心狠手辣的歹徒而已。不知道真實案件究竟怎么回事,反正這幾個案子的兇手如果能智商高到在獄中挑戰警方,有點低估觀眾的智商了。
中間的推理過程還是非常緊張的,推理迷不妨一看。
資源分享,娛樂資訊,深度評論,關注微信公眾號:鯉魚電影手冊 lydysc2017
7.9/10 拋開近期的爭論,影片質量還是不夠滿意。(試映口碑過高也算是一因) 兩位演員的演技自是沒話說,朱智勛變態能演的如此之好也是服了。電影也不類似傳統警匪劇,將更多的分量放在了事件背后。但中途把事件真相全盤托出真可算是敗筆,因劇情流程導致背后故事之前可看性丟失了很多。加上二重反轉卻又沒能把故事完美的圓回來。不過也算是成功的新試圖,值得鼓勵。
電影確實差點,但老說人家一部電影改變一個國家,我們差的應該不只是有些事不讓拍不能拍,而是太多事就那么幾天幾個月熱度,就像滴滴那幾件事,好像后面也就不了了之了。
還好沒太失望,金允石演得很沉著,朱智勛略有點過度,電影畢竟是電影的演技該收還是要收,他這種方法或許更適合戲劇舞臺。監獄面會室對峙場面較精彩,兩場法庭戲卻在意料之中。1022CGV??
連編劇都知道,這個案子只有家里有礦的警察才有閑心去破。不過真的,這個劇本不爛,但是演得問題很大,拍的問題很大,我在腦內已經列出了真正適合演出本片殺手一角的三位韓國男明星,希望制片方改改【?
朱智勛好可愛。注,是朱智勛本勛,不是片中殺人魔。剛好跟韓國某警察廳重案組刑警一塊兒看的,他說韓國現在每年失蹤報案大概有一萬起,最終一點生存跡象都沒有的大概有250起左右。他說現在韓國的cctv覆蓋率大概在你出門后的每12秒能照到一次,罪犯也了解這一點所以不敢輕易犯罪,所以韓國現在的治安可以說是特別好了。Ps男主在片中的長相像王志安怎么破?
【楽聲影城】犯罪懸疑片。既黑了警察,也對法律制度提出質疑。一個沖動型殺人的變態連環殺人犯,竟把警察玩弄于股掌之中。劇本扎實有力,節奏不緊不慢。主角在一次次被誤導的同時,也在一步步逼近真相,希望與絕望并存的收尾也非常好。剛去過釜山的我看到去過的地名很親切。金允石與朱智勛狂飆演技,不過在后者用力過猛的襯托下,還是金允石沉著冷靜的風格更勝一籌。
雖然我很喜歡朱智勛但是不得不說他的演技太差了(和忠武路的大叔們比起來)
釜山方言真的聽得我[允悲]。開頭鋪墊真的冗長, 后半段兩次反轉解開真相(但其實也猜到了),結尾金叔那一幕覺得有參考《殺人回憶》的痕跡,不過一個是特寫一個是拉了遠景,某種程度上算是真人真事改編的新嘗試,如果說《工作》是口腔動作片的話,這部算是口腔警匪片,監獄會面室的對戲最為精彩。警察的執著和釜山社會底層現狀交織,細節的處理如出租車等很有意思。金倫奭穩定發揮,朱智勛從王子般的形象到反社會殺人犯的破格變身,完全值得一個提名甚至獎項的鼓勵。
出于興趣當警察的有錢人,真的有哦
受不了這么浮夸的反派,應該說駕馭不了這種角色~6.0
寫劇本的高智商罪犯和契而不舍追蹤真相的警察之間的較量,再完美的犯罪也會有破綻,也會留下證據,就看偵查員用不用心了。
音樂7 畫面8 導演8 故事8 表演8 印象8 平均7.9/10 一個替死人說話一追到底的警官,一個脫口而出“法律最終會做出正義的審判”的連環殺人犯。讓我想起江歌案。當警察被犯人玩弄得團團轉時,著實會懷疑法律存在的意義。然而當證據確鑿時,法律又成了一把雙利刃,其反殺力不可小覷。可這種轉變的過程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非一般人能夠做到,但也只有人才能做到。
不是很出彩,也不爛,問題出在反派上,反派這種翻云覆雨的性格,就像一條離了水在地上翻滾的魚,你走過來看看熱鬧還好,但是別指望他撐起一個優秀的劇……
你還是太嫩了,當年棉老大在延吉只手遮天的時候,你還沒出生呢。
19015#朱智勛是真的挺行的,吸毒還能成功翻身的也就只有他了吧(想到網飛那部[Kingdom]還沒看)。演的也是真的不行,就算剃了個平頭操著一口釜山腔講句臺詞口水花飛濺不顧形象又怎樣,不好就不好,他這角色不要提河正宇劉亞仁之類,換《不可饒恕》的柳昇范來演也好多啊(就想到這部了)
故事講得十分拖沓,盡管金允石演技精湛,也無法令人沉浸,因為這個劇本只羅列信息,不表現情感。而更重要的殺人犯角色,朱智勛所交出的也不過是周一圍翟天臨之流的演技。
真實事件的噱頭提高了期待值,導演又想寫實又想拍出事件的戲劇性,看完沒有竟然一絲害怕…朱智勛演技中規中矩,對人物的理解還是太表面,全靠金允石撐住了。兩人無數次會面的場所真的太沒有緊張感了可惜了
人設可圈可點,警察罪犯斗智格局還是很有話題性。金允石沉著冷靜的表現符合人設,朱智勛發力過猛。整體感覺欠了一口氣。
如今的犯罪片,如果沒有大師級或者至少是準大師級的執行度,還是丟掉對連環殺人、陳年懸案一類題材的癡念為好,否則只會徹底淪為一部毫無風格可言味同嚼蠟的仿制品。
金允石全程就是看著后輩表演,有點兒像一個老師和學生在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