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從人物看故事
說到底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唯一的線索就是五郎如何通過各種手段來實現事業的野心,卻因為缺乏醫德而官司纏身,最終得了肺癌,在象征著自己偉大理想的白色巨塔——癌癥中心建完之前離開了人世的故事。故事里還有一個主要人物——里間,作為他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與利欲熏心的五郎相比,里間是一個把救死扶傷當作唯一準則的醫生,與世無爭,除了研究和救人之外,不通人情,最后得罪了上級,無怨無悔地“淪落”到不知名的小醫院。
讓這個簡單的故事顯得如此意味深長耐人尋味,是因為其中的人物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截然不同的信念,以及在不同的地位和利益驅動下采取的各種行動,才交織成跌宕起伏的劇情。要充分理解這個故事的意義,需要從人物入手。
先看主要人物與五郎的關系:
五郎-里間:這是故事最主要的兩個人物。這也是一組互為對立的人物,五郎把醫生當作事業把醫院當作企業,信仰只有擁有最高的權力才能把醫術發揮到最大的價值,而里間從沒有看得那么高遠,他只是踏踏實實地把身邊的病人當作有血有肉的親人對待,情愿犧牲一個或許可以治愈的病人的床位,也要把眼前病入膏肓的病人溫暖地送完人生最后一程。五郎堅信只要通過努力就可以征服一切,“哪個男人不是天生就喜歡權勢喜歡支配別人?”而里間從來只有在治好病人、做完演講、取得科研成績時才露出會心的笑容。在里間的心里,不存在朋友這個概念,他的心里只有對與錯,所以當他明知道出庭作證的實際結果會犧牲更多人,他還是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法庭。而在五郎的心里,里間和自己的關系就復雜得多了:他是最大的對手——處處與他較勁,也是最信賴的朋友——以德報怨地返聘他做未來癌癥中心的內科院長。在臨死前,五郎的身邊只有里間一個人,只有和這個讓自己又愛又恨的敵人在一起,他才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當里間安慰他(如同安慰每一個臨死前的病人)時,五郎說:“我沒有恐懼,我只是很遺憾。”五郎的紅顏知己花森曾經告訴里間:“其實,五郎一直都很怕你。”因為五郎深刻地明白,只要里間永不妥協,哪怕摧毀他身邊的一切,都不可能戰勝他。
五郎-花森:這一定是有史以來最讓人銘記在心的婚外戀。一個可以讓姘夫的妻子心平氣和自動讓位的女人,一個對男人的了解甚至超過他自己的知己。五郎在手術前把母親托付給了她;臨死前,妻子杏子看見她來看望,非常自然地說:趕緊去和他說說話吧。在五郎的心里,花森是他唯一的知己和傾訴對象,她總是在他得意的時候潑冷水,在失意的時候送溫暖,是他成功路上最堅實的“賢內助”。而作為一個半途輟學的醫科學生,花森在五郎的身上看到了她心中理想的男人形象——霸氣驕傲勇往直前,她對他的愛與崇拜使得她從來不要求被扶正,她甘心做他的影子,她通過贏得他的心來贏得自己人生的成功。她不是利用他,不是不愛他,而是作為第三者,這是她所能做到的愛的極致。
五郎-東:東是五郎的老師,是東一手把他提拔到助教授,成為他退位后最大的教授候選人。但是五郎的風頭在東退位前就蓋過了東,無論在科室里還是在公眾的心目中,所以帶著一點嫉妒,東以五郎野心過大缺乏醫德的理由要求學院另聘教授。而在五郎的心里,他只信奉“誰有本事誰是老大”,所以他根本沒有把東放在眼里,并且在得知東要找人搶他的寶座后直接與之為敵——他可以在里間面前下跪求他不要阻擋自己的教授征途,但是他沒有在東的面前低頭,哪怕當時的東已經因為過往的師徒情誼有些心軟。
五郎-鵜鶿:這一組關系相當簡單,五郎通過賄賂身為醫學部長的鵜鶿才一步一步坐到了教授的位置,而鵜鶿也利用五郎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他們是一條船上的狼與狽。
五郎-又一:這一對關系也非常簡單。又一是五郎的岳父,也是不擇手段為五郎的仕途鋪平道路的人。作為一個窮苦農村的高材生,五郎被又一招為入贅女婿后,得到了安全感,也被他勢利的教化下逐漸歪曲成最后的模樣。
說實話,若要用苛刻的文藝理論去考量這些人物,會發現其實絕大多數人物的性格并不深邃,比如純潔無瑕的佐知子,公正不阿的大河內,勢利猥瑣的財前又一,甚至主人公里間都很少展現出更深刻的性格的另一面。但是簡單而概念的人物性格卻促成了故事的寓言性質:
五郎:要明白五郎的象征意義,要從他的死開始:五郎最后是得了肺癌死的,但是肺癌不是一個必然的結局,試想一下,如果不得肺癌,五郎的結局會是怎樣?我相信如東的預言和花森的預感,五郎哪怕翻案成功,最后還是會重蹈“佐佐木事件”的覆轍,最終名譽掃地。所以讓他死于肺癌有兩個目的:1,結構的意義,給電視劇本身畫上一個令人信服的收場——疲勞過度抽煙過度利欲熏心的不良因素的確會導致癌癥的發生,2,深層次的意義:首先,讓五郎在臨死前體會到了他總是不屑卻應該是醫生最重視的地方——病人的切身感受,其次,一個癌癥專家死于癌癥是帶有嘲諷性質的,是死于他最熟悉的東西——看似最熟悉或許是最陌生?——他研究了大半輩子的癌癥,卻看不見自己身上的癌癥——他死于自己的盲點。另外,這種死因也為化解東與他的怨仇創造了理由。在臨死前,五郎告訴里間他感到的只有遺憾,他的遺憾是意味深長的,不僅是這場戰斗不能進行下去的遺憾,也有自己的醫生事業到此為止的遺憾。在最后留給里間的遺書里,他抒發了對于未來醫學發展的光輝前景,并且捐獻了自己的遺體。雖然這些舉動帶著懺悔的意味,但哪怕沒有這封遺書,五郎也絕對不是一個反面的角色!無數次,我們看見他陶醉在手術過程的幻想里,他是如此地熱愛這一番事業。他本身是一個充滿抱負的人,是不健全的價值觀導致了他的毀滅。所以,五郎所象征的是理想如何轉變成野心,而最終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道路。
里間:正如五郎不是反面角色,里間也絕對不是一個完美的榜樣,雖然他是一個多么負責醫生,無論周圍的人怎樣勾心斗角明爭暗斗,他永遠鎮定自若地進行科研無微不至地給病人就診,但是他可以為了守護自己的原則,而犧牲家人的利益,哪怕妻子苦苦相求,也無動于衷。這樣的人物是值得尊敬的,卻不值得推崇。但無論如何,沒有里間的存在,就無法襯托出五郎的急功近利。在里間的嘴里從來說出過對于未來的暢想,所以他并沒有太偉大的理想,如果說五郎總是望著天(事實上也是如此,很多次他望著天,用手遮住太陽的光芒),那么里間永遠只看見自己的腳下(他總是喜歡低著頭走路),甚至他都不看遠方。所以他并沒有理想,而很多道德與倫理上的問題他自己都困惑,他完全沒有五郎想得那么清楚,在里間的身上,我只能看到兩個字:責任。
花森:這是整部劇里最飽滿的一個女人,一個散發著魅力又充滿了神秘的女人。她和五郎是完美的絕配,她是五郎心中最重要的女人,卻也是五郎身邊最隱形的女人,她比任何人都清醒,是她一路陪伴著五郎走到教授的寶座。但是她只有在五郎的成功中才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她知道自己是沒有未來的,因為五郎的未來會怎樣她比誰都清楚,所以在華沙,她提出了和五郎分手,“在最美的地方結束”,不僅是她和五郎的關系達到了完美的巔峰,也象征著五郎的事業之途已經走到了盡頭。
東:這是編劇在此劇中塑造得非常成功的一個人物,在看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揣測東與五郎為敵的真正動機。看完之后,我才完全地理解他。在東的心里,他排擠五郎有三個原因:1,五郎的確缺乏醫德,2,妒忌,3,他知道五郎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所以當自己退位后就完全失去實權,所以他需要找一個可以做女婿的繼承人來鞏固自己的地位。但是經歷一系列的波折后,他被里間以及自己的女兒所打動,他內心深處真正的良心爆發出來,才堅決地走上了控告五郎的法庭——這一次完全不是為了私怨,而是為了贖罪,贖的是自己的罪。所以東所象征的是一個迷失在權利與潛規則里最后還清所有背負的靈魂之債的人。
鵜鶿:在浪速大學里,鵜鶿是最大的(就連他的妻子也是教授夫人組織里的頭領),是任何人需要巴結討好的對象,他本身就代表了權力和潛規則。
又一:他的象征意義非常明顯,在一次極其露骨的賄賂中,鵜鶿對他說:“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人類欲望的深邃。”有一個極具象征意義的道具揭示了又一的真面目:在劇中又一第一次和五郎吃飯督促他追求名望的時候,送給他一枚名貴的打火機。臨死前,五郎把打火機還給了又一。在以前的版本里五郎最后是死于胃癌,但在這個版本里,五郎得的是肺癌,這是為了契合打火機這個意向,是對于名望的追求毀滅了五郎。所以又一象征的就是欲望之火。
大河內:大河內是一個戲份很少的角色,但是無法想象如果沒有大河內教授,里間會顯得多么的孤單,作為病理學教授的大河內,他總是深藏在實驗室里面,他不拘言笑一心專注實驗,他在任何人的面前都有著至高無上的威信,哪怕低位在他之上的鵜鶿都不敢正視他。有了大河內,我在看這個電視劇的過程中就服了一顆定心丸。因為大河內就是公道本身。
柳原:這是任何一部勵志片里都會出現的角色,他從一張白紙開始進入劇中,親身經歷了腥風血雨后幸存下來,最終他的思想觀念和人生道路都發生了轉變:從剛進入科室的他對五郎五體投地的崇拜,到后來慢慢地看到了五郎的致命缺陷,然后又深陷佐佐木案件,在利益和真理之間掙扎,最后因為被誣陷而憤怒良心爆發。故事最后他沒有辭職,也不是脆弱地向受害者道歉,而是勇敢地繼續留在依舊是是非之地的浪速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更大的挑戰。他代表的不僅是故事的見證,也寄托了作者的希望。
佐知子:她的意義是極其明顯而簡單的,他是東的女兒,法國文學系畢業,純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她看不慣家里的封建和勢利,又找不到心靈的歸屬,直到遇見了里間,她才找到了力量去走自己的路。也是她最后感動了父親,使東敢于出庭指正五郎的過失。這個角色是劇中完全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因為她是不同圈子的橋梁,她本身是東的女兒,又是里間的崇拜者和朋友,還是下半段故事最重要的角色——關口律師的秘書。沒有她,故事就進行不下去了,她主要的貢獻不是意義上的,而是結構上的。同樣是結構意義的人物還有龜山,她不僅推動了柳原的良心爆發,也是案件最終得到翻案的最大一個砝碼。
五郎的母親:最后一個想要說明的人物,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因為有了五郎的母親這個特殊的角色,讓我更深刻的理解到這部電視劇的意義,不僅是揭露了當代醫療體系的弊病,也不僅寓意了野心的自毀性質,還有更多的內涵。作為單親家庭出身的五郎,只有母親一個親人,自從進了醫大之后,就沒有和母親見過面,只是常常會打電話回家并且寄去生活費。每次慰問的時候,五郎總是匯報自己的成就,可是他的成就從來沒有讓母親快樂,而每次母親總是叮囑他要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誰能料到偉大的編劇竟然能夠讓這一種自然的對話成為一個巧妙的伏筆——最后五郎的結局就是因為健康的問題。整個醫大都是醫生,可是醫生把研究病理創新治療當成了一個職業,而忘記了自己也是會生病的活生生的人。身邊那么多親人朋友有人關心過五郎的健康么,哪怕是知心愛人花森看著他咳嗽焦慮,有關心過他的健康么?更加巧妙的地方在于母親是農村人,所以每次鏡頭從簡潔現代的醫院剪切到母親的農村住所時,就讓人感覺完全換了一個世界,節奏色調布景穿著語調,統統都不一樣。鏡頭的細微變化,讓人感受到了現代生活與傳統生活之間的距離,而農村的母親這個角色所代表的正是現代社會日益缺少的對于人本身最質樸而自然的關懷。這一點也是佐佐木案件最關鍵的轉折點:無論原告如何質疑五郎武斷的手術的正確性,被告都有權威的支撐而固若金湯,最后關口律師在和佐佐木妻兒的對話里突然意識到:法庭上雙方唇槍舌劍的爭論在當事人聽來如同另一國語言,這正尖銳地指出了問題的核心——為當事人的辯護本身已經脫離了與當事人最密切聯系的實質。無論各種發展與創新是如何地為了人類的幸福而奮斗,都不能忘記回到原點去關心個體人本身——這才是故事最純樸而深刻的意義。
最后受害者佐佐木一家如愿以償地贏得了官司,最后五郎并沒有得逞他的野心與抱負,每一個為此揪心的人都松了一口氣,可是哪怕死了都不服輸的五郎還是賺取了很多人的淚水,淚水并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一種無法言表的心痛。
這是一部堪稱偉大的勵志片,并不是所有的勵志片都需要一個充滿正義的主人公形象,一部優秀的勵志片也可以以悲劇收場。
2009-1-15
2 ) 白色巨塔,當代英雄
這幾天把21集日劇《白色巨塔》看了。這部劇被不止一人推薦了十多年,卻拖至現在。前幾日又聽到劇中的音樂,深為感動。正好最近幾天沒事,如果現在不看,今后恐怕難有時間。
全劇的第一個鏡頭,是財前醫生于昏暗的光線中,獨自一人面對空氣比劃手術刀,口中哼著瓦格納《唐豪瑟》序曲,這一幕堪比羅曼·羅蘭 “江聲浩蕩,自屋后上升” 式的開場。最后一集中,財前發現自己的手臂麻痹,意識到可能癌細胞擴散至腦命不久矣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在黑夜里拿起一把小刀,在空中比劃手術,刀卻墜地。財前倒地痛苦萬分,不僅因自知死期將至而痛苦,更因無法拿住手術刀而痛苦。
財前最后見的是他的好友里見,在意識不清的時刻,誤以為自己在給幾年前誤診的病人佐佐木治病,并承認了里見的診斷是正確的,直到此時他仍伸出手,“拿手術刀來”。
財前夫人杏子一心盼著財前飛黃騰達,自己好夫貴妻榮。最后在被告知自然呼吸已難以為繼,家屬是否同意插管呼吸時,說 “請不要吧。插管之后,就不能說話,意識也不能恢復了。他不是個希望這樣活下去的人。”
財前的情人花森的心更深邃。每當財前面對成敗的關鍵時刻,她都說即便失敗了也沒關系;卻在財前的每一次勝利后,不忘提醒他跌下來的可能。教授選戰開始前,說自己想看的不是他當教授,而是他當上教授的過程,卻在財前成為教授后的頂峰時刻,專程飛去歐洲向他提出分手,只因為最好的已經到了,接下來的怕不再會這么好。花森是那種在最幸福的時刻,擁有對毀滅的意識的人。
第一集中,財前的岳父送給他一個高檔打火機,用作抬高社會身份的行頭。最后一集里,岳父向他隱瞞了必死的病情,看穿了這一點的財前假托康復之后要戒煙,將打火機還給了岳父。財前追逐權力和地位,卻放不下驕傲和自尊。教授選戰時,東教授暗示他不妨先拜托自己,財前卻在最后一秒鐘直坐起身,“拜托您,是不可能的事”,并堅持自己僅憑實力當教授是正大光明、理所應當。
當財前利用緊急手術糾正了鵜飼教授的胰腺癌誤診,岳父說這是自毀前程,財前的回答是:“只靠食道手術,升上了教授也會影響出路。” 岳父問 “這么說,你的終極目標不是做教授了?” 即便在教授選戰緊鑼密鼓之際,財前的視野仍然遠得多。這讓我想起拿破侖初露鋒芒時,他想當的不是布列塔尼或馬賽的指揮官,而是 “土耳其遠征” 這個他一輩子都未能實行的計劃。對于財前而言,這個未來計劃就是白色巨塔——建造一所世上最好的醫院。
財前已有十年未和鄉下的母親見面,每次電話時,鏡頭都會切換至鄉下平靜的生活場景,與財前的世界形成了截然的反差。財前母是在兒子死后才趕到醫院,只一句臺詞:“五郎,你盡力了,辛苦了。” 對于財前這樣的人而言,這句話勝過千言萬語。
財前的二十年同窗好友里見醫生的法庭發言寄托了整部劇的道德理想,就醫術而言他不在財前之下。財前的情人花森曾對他說,“其實財前一直怕你”。財前在當上教授后,人們紛紛道賀,淡泊名利的里見卻沒有。財前卻對里見說,其實我最想要的,是你的道賀。癌癥中心剛剛破土動工,里見卻因法庭作證不利于財前而被調去小醫院;財前立刻找到他,要他答應三年后做癌癥中心的內科主任。當所有人都對財前隱瞞病情,財前去了里見的醫院,因為他知道只有里見不會騙自己。最后財前在意識不清時以為癌癥中心落成了,“里見,說句話祝福一下吧。” 里見就像一面誠實的鏡子,而追逐功名的財前最后在乎的,愿意坦誠面對的,也正是這面鏡子。
《白色巨塔》其實很像《紅與黑》:有才華的年輕人進入了爭權奪利的上層世界,迷失自我身陷官司,并將在幾個月后死去(財前的死幾乎是他誤診的佐佐木之死的反諷:肺癌引起的咳嗽也被告知為 “吸煙過多” 引起的 “并發肺炎”)。全劇最動人的部分,也和《紅與黑》一樣,是主人公自知死期將至后的覺悟和勇氣。財前一次次和情人去看癌癥中心,即 “白色巨塔” 的建筑進度,就像法老在世時一次次去看金字塔;最后一次(由情人推著輪椅)遙望夜色中將要完工的癌癥中心時,財前說 “原以為將死之人會更了解自己,我卻更不了解自己了”。
最后回到音樂。整部劇的音樂大部分由Amazing Grace和加古隆作曲的主題曲(的諸多變奏)承擔。Amazing Grace是基督教圣歌,其意義不是醫生對病人的拯救,而是對每一個掙扎在塵世中的人的拯救。主題曲可以說是 “英雄主題”:交織的鋼琴與提琴就像英雄的翅膀與大地。財前每次獨自伸出空手面對空氣模擬手術時的音樂都并非這兩首,而是瓦格納的《唐豪瑟》序曲:初如朝露中的沉思,然后樂曲進行至輝煌的勝利,然而這勝利中有悲愴——財前最后一次在黑暗中模擬手術卻拿不住小刀,痛苦地倒下時,悲劇主題完整地呈現了出來。
P.S.
這篇影評將該劇視作詩來評論,未將其視作倫理事件;注重的是意象和臺詞,未涉及劇中的兩個主要情節,即教授選戰和誤診訴訟。看過該劇的人都知道,財前并非正面人物;將要去看這部劇的人,看完后或許感覺會和本文寫的有所不同。
3 ) 《白色巨塔》——當“行善事會有惡報”時,你還會行善嗎?
這部電視劇非常厲害。姑且可以說是個人最喜歡的電視劇了。演技非常精湛,劇情和內涵也很對我胃口。看劇過程中代入感非常強,壓迫的我喘不過氣來。
前面是教授爭奪戰,后面是打官司,個人最喜歡后面的打官司部分。劇情方面這里不多做介紹,建議直接看電視劇,光靠簡介體會不到該劇的精華。
該電視劇提出了2個非常尖銳問題:
一位醫生救過無數人,卻因過失死了一個人。但是他不覺得自己錯了,也不道歉,于是家屬告他。你說出真相可以幫家屬伸冤,但這位醫生會被免職。
如果不說出真相,這位醫生還能救更多人(而那位醫死的病人就算用正確方法治療也只能多活2年)。可是病人家屬會被世人誤解,且因負債累累難以生存下去。
你會說出真相嗎?
另一個問題更尖銳,且關系著第一個問題:
如果說出真相,你會失去工作,甚至眾叛親離。不僅如此,說出真相可能還起不到效果(參考劇中一審敗訴),但即便這樣你也會失去工作,你敢說出真相嗎?
第一個問題可能很多人會說:會,不能因為集體利益犧牲無辜個體。
可是第二個問題呢,當你自身利益也會受到波及時,現實中你真的敢嗎?或者說“行善事會有惡報”時,你還會行善嗎?
說下劇里的部分患者
小西綠:
該事件主要在展現腐敗的醫療制度。比起患者的性命,教授的權威更重要。
同時還展現了財前的過于自信,這種自信也是導致佐佐木死亡的原因之一。
林田加奈子:
提出一個尖銳問題,面對無法醫治的病人應該怎么辦。
財前、鵜飼認為應該讓她轉院。畢竟大醫院床位不夠,應有留床位給有希望救治的人;這樣也能減少浪速醫院死亡率。
里見的意見則更具人情味,認為即便無法醫治也應該給予精神關懷。當然這問題里見也很糾結,雖然向教授提出建立專門病房,但被敷衍過去了。
佐佐木庸平:
討論了醫生與患者的關系。
財前被選上教授后,東教授本想冰釋前嫌,可財前已對東教授恨之入骨,在東教授最后一次早診時手術。但財前因為診察疏忽,讓佐佐木死了。可是財前拒不認錯,家屬告上法庭。打官司開始。
財前其實本身不壞。比如一開始的小西綠患者,財前冒著得罪鵜飼的危險主動動手術;自己治病救人的本職工作一直干的很好,救過3000多人,除了佐佐木的手術;
并且后來他發現了自己在佐佐木手術中的錯誤,并且改正了自己的問題,只是礙于面子以及自己的職位,嘴上依舊不承認。
【但他錯在,沒有給家屬充分的知情權。發現佐佐木的肺部陰影時,他應該和家屬商量,讓家屬決定是否做進一步檢查,而不是自己決定。后來雖然做錯了事,也罪不至死。就像17集開頭律師說的,還有“私了”這個解決方式。醫生也是人,哪能不犯錯?但是錯了需要向家屬道歉,并賠償損失,引以為戒。如果財前得知佐佐木死了就去認錯道歉,也不會有后來的官司了。】
可財前一直拒不道歉。大概是因為他太自信了,同時也比較要面子。
然后財前就把開頭說的2個尖銳問題拋給了里見和柳原,其實也是再問觀眾。不說出真相財前可以救更多人;說出真相不光財前可能丟工作,自己也丟工作,你要怎么辦?
柳原糾結了很久,選擇妥協。不過后來二審時兜不住了,財前拿柳原當替罪羊了,柳原這才叛變。這也說明小人物的悲劇吧,就算你妥協,上司也可能會拿你當替罪羊。
里見堅持本心,選擇說出真相,這既是對受害者家屬負責,同時也是讓財前以及其他醫生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后來里見被迫辭職了。第16集里見離開醫院時感動死我了,什么是英雄?這就是英雄
《殺死一只知更鳥》中的律師艾蒂科斯·芬奇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影史上第一大銀幕英雄,也和里見類似
再貼幾張圖片
在一個醫生集會上,東佐枝子:這里沒有醫生。
很有諷刺意味,結合大河內教授的話,這里都是政客
財前看到奧斯維辛集中營時:到底包持何種心態?
可巴齊克:被殺者還是殺人者?
財前:我是醫生,救人性命是我的工作,無法想象殺人者的心態
可巴齊克:不過德國也在這里用人體實驗為借口而施行屠殺,進行者是救人的醫生
財前母親:這孩子(財前)不會草菅人命,從小就很孝順,我重感冒時還背著我去醫院,他說“長大后要當醫生”,“拯救病人”,每晚念到三更半夜,這孩子不會說謊的。
一審敗訴后的受害者家。受害者伸冤卻不被理解,也表現了這個世界的惡意。
很多人說這個世界沒有對錯之分。評價一個人或許沒有對錯之分,但一件事有對錯之分。就像希特勒愛護小動物,也有溫柔的一面。但能因為如此,就說他屠殺猶太人也沒有錯誤嗎?
“人并不因為曾做了罪惡的事而完全是一個魔鬼 ”《朗讀者》
一個人不應該做了錯事就代表他完全錯了。但同樣,即便他不是魔鬼,甚至是個好人,做了錯事還是錯事,不能因為他做了很多好事,做了錯事就不算錯事了。
財前錯在過于疏忽和過于自信,沒有給受害者充足的知情權,錯在犯了錯不道歉。即便財前救過3千多人的生命,這件事他還是錯了。
個人認為,對錯就好像PH值,有酸性,有堿性,也有中性。有的事情接近中性,讓你難以分辨對錯。
【這部劇也是在告訴大家,堅持本心,不被社會改變有多么難】
財前就是個被社會改變的人。財前認識到,沒有權利很難實現夢想,想一步步往往上爬,可惜漸漸的自己被社會同化了。財前羨慕里見(第8集可以看出來)。可財前也比較矛盾,因為里見的理想主義又處處給他使拌 。
里見:始終堅持本心,沒有社會改變的人,但是這種敢于舍己為人的人現實中非常少。
很多人在罵里見有些不能理解,難道幫助受害者還錯了?真是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了
【“如果天空是黑暗的,那就摸黑生存;如果發出聲音是危險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覺無力發光的,那就蜷伏于墻角。但不要習慣了黑暗就為黑暗辯護;不要為自己的茍且而得意;不要嘲諷那些比自己更勇敢熱情的人們。我們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花森慶子:害怕草菅人命,于是選擇退出,找了個不涉及人生命的工作。
東佐枝子:代表即將步入社會的人。
第一次看時覺得最后東佐枝子向里見表白有點狗血,后來再看發現她說羨慕財前,而不是說羨慕三知代,說明她其實是希望同事關系。最后東佐枝子說“自己走下去”也仿佛是在告訴觀眾,這個社會你要自己走下去。
現實中有好人嗎?有很多。不過現實中的好人都是先考慮自己,在考慮別人。
而為弱者申冤的時候就會得罪強勢群體。所以現實中很多好人面對里見這樣的事情,也不敢為弱者伸冤。畢竟誰會為了不認識的弱勢群體而得罪人呢?所以,
【個人看來,這是一部勵志片:社會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弱勢群體跟強勢群體沖突時,大家通常會為了不得罪人而去犧牲弱勢群體,你若想不被犧牲,就只能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有話語權。否則你就只能發牢騷抱怨社會不公平了】
你看財前動手術時,面對XX社長就使出渾身解數,面對普通人就沒那么認真了。
這不是說受害者有罪論,弱勢群體不努力有罪。真正的錯誤是大家勢利眼,以及為了不得罪人犧牲弱勢群體。可社會中勢利眼太多,你也無法改變社會,只能努力爭取別當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讓那些勢利眼不敢怠慢你。
當然努力也不能跟財前一樣不惜傷害別人也要往上爬,那樣就本末倒置了。
如今很多人都喜歡宣揚負能量,宣揚努力無用論之類。
其實宣揚負能量的,大都是為自己的不努力作辯護。對于成功人士統統貼上“靠天賦”,“靠運氣”,“靠關系”成功的標簽,證明努力無用。比如丑小鴨變成白天鵝是因為它本來就是白天鵝,這是拼爹,是血統論。 是金子總會發光,是普通石頭就永遠不會發光......
只要你想負能量,所有作品都滿含負能量
//www.douban.com/doulist/45309507/然后再說說這部電視劇。我認為一部作品優秀有否主要取決于劇情,看是故事講的否有代入感;“內涵”則是通過故事去表達一種觀點。如果故事講不好,直接把“內涵”說出來,會讓人覺得嘴炮。講職場斗爭,借助醫學、法律來探討人性,表現“善有惡報”的作品并不少見,有些作品雖然有個好立意,故事講的卻不咋樣。
這部電視劇的亮點在于劇情優秀,演技精湛,人物沒有絲毫做作的感覺。看電視劇的時候非常有代入感·,好像自己在經歷這樣的事一樣。至于內涵前面講的很多了,這里不再闡述。有人說節奏比較慢,我倒覺得節奏適中,有些作品就犯了節奏過快的錯誤,以至于很多情節缺乏代入感。白色巨塔恰恰是因為這種節奏,才能讓人感到充分的壓迫感。
4 ) 為財前五郎流淚——記《白色巨塔》觀感
原本感覺自己哭點和感動點都已升到頗高,白色巨塔最后一話還是讓我不止一次淚流滿面。
可是,到底為什么會為財前五郎流淚呢。
財前五郎,浪速醫大第一外科副教授,后升為教授,專攻方向為食道癌(原書中為胃癌),擁有高超的手術技巧和臨危不亂的特質,在手術臺上挽救過3000位初期癌癥患者,目標是建成世界第一的癌癥中心。但因過露鋒芒不懂收斂,被其導師東教授所反感,在升教授之路上受到百般阻撓;因被名譽利益的欲望所驅使,極盡賄賂周旋之事獲得了教授之位;又因不重視醫生與患者之間的交流,被一名過世患者的家屬所怨恨,并將其告上法庭。
以上是我盡量站在客觀角度,為劇中前半部的財前五郎寫的總結。可是若作為劇中人物,自然不會像我這個觀眾一樣看得那么完整。
退休前的東教授眼中的財前,是一個過于自信,缺乏醫德的醫生。因為認定財前不會把實力已不如他的自己放在眼里,所以拼命設法排擠他,想為自己找一個可以信賴的接班人。
岳父財前又一眼中的財前,是一個認真上進,卻不太懂得如何為自己贏得最佳利益的女婿。所以他把自己的高檔打火機遞給財前,又替他四處送錢拉攏權勢,告誡他要把利益放在最前。
過世患者佐佐木的妻子眼中的財前,是一個獨斷專行,讓人感到恐懼的醫生。她認定自己的丈夫是死于財前的誤診,所以傾家蕩產變賣店鋪也要將他告上法庭。
情人花森眼中的財前,是一個有自己的追求,堅定不移的男人,她喜歡看他在勾心斗角的醫院中一路往上爬,喜歡在他得意忘形的時候潑他幾杯冷水,在他失意煩惱的時候上前安慰他。
擁有自己的正義信念的里見醫生眼中的財前,是一個出色的外科大夫,任何癌癥的切除手術,他都覺得財前是最讓他放心的人選,可是他無法認同財前的價值觀,作為一個永遠都會說出事實真相的人,他作了原告方的證人,指出財前診斷上的不謹慎。
那么多人中,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完全了解財前五郎的。東教授沒有想到恩師對自己的排擠給財前帶來了多大的打擊。佐佐木芳江不知道這個冷酷無情的醫生之后數次在幻覺中見到她過世的丈夫,并為之失神。里見不了解,這個高傲的財前,實際上把自己當成最好的對手,以及最好的朋友。
財前五郎到底是對還是錯,是正還是邪,沒有人說得清,也沒有誰來宣布一個答案。電視劇只是不動聲色地展現一個個事實,輸了官司的財前仍堅信自己沒有做錯,讓原本偏向他的觀眾都開始感到一絲他的剛愎自用,可劇情又自然而然的讓財前患上肺癌末期,絕望的結局讓觀眾不得不動容,不得不。所有的矛盾,是非對錯的評判,隨著財前的死一并結束遠走。
而我在財前五郎的彌留之際,感到異常心痛,并淚流滿面。
其實不止在最后一話宣布財前已經無法可救時感到心痛,在之前,花森含著淚光對里見說“請救救財前,他其實在心里,一直一直都很怕你。”的時候,甚至更之前,財前對法官大喊“我想要拯救病人的生命有什么錯?說什么對國立大學醫院的要求要嚴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么?”我都感到眼眶發熱,為這個人一直以來,那么那么努力地奮斗。
其實財前五郎秉性十分單純,別人對他好,他就記在心,別人對他惡,他就想挺直腰桿絕不屈服。他想說什么就直言,他覺得沒有必要開口時就絕不廢話。我覺得比起里見,財前五郎更像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有時讓人愛,有時讓人恨,有時讓人鄙夷,有時讓人心痛。對于里見,我一向不喜歡神一般存在的人物,里見堅守的信念讓他對周圍的人始終無情,并非說他不善良,而是與他價值觀不同的人,他從不會去屈就,他不會因為跟財前的友誼,也不會因為妻子的哀求而不去做證人。對患者來說,里見是他們的福音,然而若一個與里見價值觀不同的人和他生活在一起,一定會非常痛苦。
在佐佐木之死上,站在醫生的立場,財前是沒有錯的,他選擇的是最有希望根治的手術方法,如果不是癌癥轉移到肺,財前盡管不是一個和藹的醫生,但他出色的手術一定會讓佐佐木恢復健康,但不可抗力還是發生了。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財前是有錯的,醫生不能只相信自己的判斷,與患者充分交流并選取患者想要的治療方案,也是醫生的職責所在。《白色巨塔》所要展現的主旨,就是醫生與患者的交流應該有所突破,不然醫院對患者來說,永遠都是冷漠,對不懂醫術的患者不屑于解釋,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
神站在白色巨塔頂端,表示財前五郎的確不是一個完美的醫生,表示善惡自有報,所以財前帶著未能見證癌癥中心建成的遺憾離開了。
可是難道因為不完美,就能否定他的努力嗎。他出身于單親家庭,為讓母親過上好日子,為了報答岳父的恩情,一路走到教授之位,一顆純凈的心的確被醫院的各種腐敗和利益爭奪所污染。但他所想的最多的,還是希望能為癌癥患者爭取更好的治療設施。他堅信手術最有可能根治癌癥,他在每次手術前優雅地模擬練習,在手術時鎮定地面對各種緊急情況,他年紀輕輕,醫術高超,卻諷刺地死于自己專攻的癌癥。
有人恨他,有人不原諒他,我想若我是佐佐木的妻子,也不會原諒他,因為那樣的話視線受到局限,恨的,也只是一部分的財前。醫生是人,不是神。真正的神可以看清全部,坐在高高的白色巨塔頂端,不會為任何人流淚。
我不是神,也無法評判財前五郎的正邪對錯,那就讓我痛痛快快地為他流一次淚。
5 ) 整理編劇對里見的改編
關于改編,本來想整個劇都寫一寫的,但想到自己精力也有限、文筆有限(估計也有人寫了吧),還是集中精力來寫我最喜愛的里見醫生算了
原著給我最大的感覺是專用術語一大堆(平常要我讀肯定是不可能的,本著對里見醫生的喜愛硬著頭皮啃完了)、醫療環境很黑暗很腐敗,人物方面印象最深的反倒不是身為主角的財前、也不是他的對照人物里見,而是毛病多缺點多的東教授,實在很讓人討厭,但總的來說我覺得原著在刻畫人物方面不如描寫醫療內幕來得出色,這也使得03編劇在改編(塑造)人物身上有了更多的發揮空間,因為03的人物寫得(改編)真是不錯
起初帶著先入為主的03人設去看原著,我其實是感到有點落差的,因為書里的里見跟江口演繹的里見不太一樣(雖然也有原著里見迷說江口演活了書里的里見,但在我看來他們還是有些區別的),原著的里見嚴肅,不太平易近人,整體給人感覺比較冷,而江口的里見,則是一身穩重的暖男氣質展露無遺;另一方面,雖說原著里見給人感覺偏冷,但他和財前在辯論時氣勢也不落下風,但江口的里見氣質卻很淡然、幾乎不與人爭吵,即使有不同意見也是以循循善誘、曉之以理的方式去表達,看上去似乎不擅長吵架、處于弱勢位置,但其實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氣,內心很強大
以上可見,經井上由美子筆下改編、再由江口塑造出來的里見,比書里多了幾分溫和堅韌,氣質也更加溫暖厚重
再談外貌,書里關于里見外貌的描寫——白皙、眼神清澈、有著一張神經質的面孔、因為沒擦發油所以頭發有點亂(但卻沒有透露他帥不帥),江口不白還挺黑,而且氣質穩重的他似乎也和神經質扯不上關系,倒是符合了眼神清澈和亂發這兩點
關于里見和佐枝子的感情,劇看了三遍,其實還是不能確定里見對佐枝子的感情到底有多少,里見看到佐枝子的來信時,他的心理活動究竟是發現自己喜歡上了人家,還是發現人家喜歡上了自己?本來想看看書里怎么表達的,但偏偏這段情節和書里的不一樣,無法驗證,而且在書里里見對佐枝子的感情其實一直都處在被動位置,都是佐枝子主動,對里見關于這段感情的心理活動描寫非常少(有時候甚至是留白處理),而跟書里重佐枝子輕三知代不同,劇里還是盡量地給后者加了戲,書里三知代存在感很低,對佐枝子和里見的感情更是從頭到尾被蒙在鼓里,改編之后就變成了佐枝子和三知代主動,而里見依舊被動
不論是在醫院里看著佐枝子的背影出神,還是后來想起佐枝子來信時的沉思,里見的思緒都是一閃而過,隨即投入到工作當中,就是如此才讓我看不懂他對佐枝子的感情到底有多少,如此看來,只能解釋為里見對佐枝子的朦朧感情始于心動,但也止于心動
里見覺得妻子嫁給了自己委屈了她、也因為自己不喜歡去交際場所所以覺得妻子平時交不到朋友,便拜托佐枝子希望她與三知代交朋友,希望妻子有一個聊得來的朋友(書里三知代與佐枝子是同學),還有回家后與妻子喝一杯、妻子離家出走再歸家、里見與兒子洗澡等等這些大大小小的情節都是03加編的,豐滿了人物的同時也給書里描述略少的里見的家庭生活帶來了一絲溫馨
劇里的改編讓里見和佐枝子的互動比書里要更加含蓄,連佐枝子失態的親密接觸都給刪去了,可見03編劇站原配,沒想讓他們整出過多曖昧來,加上03編劇喜歡對比財前和里見,財前那邊毫不掩飾的婚外情,里見這邊肯定就是發乎情止乎禮的交往,整部劇里見無論工作上還是感情上都很坦白磊落沒有隱瞞,在觀眾視角上可以看到,里見和佐枝子一路以來的交往都是很坦誠與規矩的,二者對對方都有好感(當然佐枝子的感情更深)、而且也都對對方抱有一份尊敬,但卻沒有多余的曖昧,在最讓人看不懂心思的那封信上,三知代覺得丈夫是隱瞞了和佐枝子的密切交往,雖然此前他也說過自己和佐枝子通過電話、沒有撒謊但也沒有主動交代,可能這是男人和女人的區別,男人覺得有些事并不需要都說出來,不問也就不說了,再加上里見是工作狂,瑣事就根本不會特意去說
但佐枝子給里見寫信這一段并不是書里的情節,而是參考了78版的原創情節,一開始我覺得有點多余,但想想又理解了編劇的做法,這封信就是讓三知代能介入里見佐枝子朦朧感情中的工具,要不然三知代得繼續像書里那樣蒙在鼓里,而里見聽了老婆婉轉的警告后、再婉轉地拒絕了佐枝子,給這段似有似無朦朦朧朧的感情畫上句號
有人說“很可惜里見和佐枝子沒發生點什么”“要不是三知代回來得早,里見肯定和佐枝子發生點什么”。他們兩個都是精神上的契合,就算是喜歡也是抱有尊重和敬重,為什么一定要搞點什么?這么講實在小瞧了里見和佐枝子的人格品質,俗不可耐
對于里見拒絕佐枝子,我覺得03改編得很不錯,【你是三知代的朋友】,這句話在原著里是佐枝子失控撲在里見懷里后他對佐枝子說的話,但編劇不但往后挪了還給改了出處,變成了三知代對里見說的話,再由里見復述來拒絕佐枝子,這樣一來,在原著的框架下,融入了78版劇情與03編劇自己的想法,一舉兩得,不說03編劇站原配都不行了
03版是女編劇,也是目前眾多版本中唯一的女編劇,可能也因為這點,一眾女性角色都被改編得各具特色、形象立體,雖然佐枝子稍微改變了一下人設,但也沒有因為增加了三知代戲份就黑了大小姐;而最后在財前找里見做檢查,希望知道自己真正病因的這段,原著里見選擇了與其他人一起隱瞞,而在我看到的其他版本中無一例外都選擇了遵從原著,只有03版是讓里見對財前坦白,也因為這個改動,里見整部劇由始至終的坦蕩誠實,所以這個改動我十分喜歡
補: 現在想想,03的編劇應該是把里見的哥哥清一和大河內教授給合并了,書里的里見不時要去見哥哥,向他訴苦或者請求意見,而劇里為數不多的開導工作則交給了大河內教授,與書里略為火爆的大河內教授不同,03的改編可以說將他塑造得更像個世外高人了, 跟誰來往都不多(除了個性,就真的很像是里見日后的樣子),一次“醫療沒有絕對”的開導、一次雪中送炭的求職介紹信,都顯得尤其珍貴 ,而刪去里見的哥哥清一也讓里見這個人物顯得更加獨立
→ 良心和野心哪樣更重要,吐槽整理
→ 簡單總結03版和原著的不同之處
→ 六刷,優秀的作品值得一品再品
6 ) 一部制作精良的醫務劇
昨天看完最后一集,不得不說這是一部非常真實的醫務劇。
首先情節設置合理。早上教授巡診的景象,我曾經以為過于夸張,因為現在日本的醫院根本看不到這種現象,但是,日本的醫生告訴我,在20~30年前,他們就是這樣。再說教授職位的爭奪,現在的日本,仍是一個科一個教授,如果還有其他的教授,有可能是退休返聘的,或以其他部門的職位升為教授的,比如工作在外科,但以癌癥中心的領導獲得教授職位。劇中提到的財前偷開胰腺手術的劇情也特別真實。其實,在一些大醫院的外科系統,教授長期霸占著主刀的位置,年輕醫生不管多么努力,教授退休之前都只能是一助,這種現象中國非常普遍。而教授退休后,得不到科里的返聘,只能其它醫院就職,也不是個例。
而那個引起訴訟的手術,財前診斷的失誤其實在情理之中,一個長年吸煙的患者的肺,胸片和CT都不可能特別“干凈”,而柳原和里見提到的胸腔鏡與肺活檢,屬于創傷性檢查手段,本身就不是輕易可以進行的,而且,如果病變過小,肺活檢可能根本取不到目標組織。術后,財前赴歐洲開會,副教授金井應該負起根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的責任,出國前財前就已經交代換用高檔抗生素并加用抗真菌藥物,那么可以說抗生素已經用到了頭,如果3天沒有效果就要考慮其他問題,而他那幫手下們卻把抗生素一直用到患者死亡,實在夠豬頭,因此當財前回國后,堅持肺炎的診斷已屬無奈之舉。
后來的庭審與調查,也非常真實,最后財前輸在沒有充分告知上。其實,術前告知,本身就不是教授的工作,而應該由主管醫生,也就是柳原進行,財前說了要想活命就必須做手術,這是教授在權衡各種療法的利弊之后的概括之談,具體為什么這么說,柳原應該對患者進行詳細說明,這是主管醫生不需要教授交代,而應主動完成的工作。在財前死后交給里見的信里,提到了他自己對腫瘤治療的看法,即認為手術仍應作為首選,其實這一說法現在也依然正確。關于食管癌,現在有學者認為尤其上段的食管癌放療加化療可以達到近似于手術的效果。但是如果你真的遇到接受了全量放療加化療的患者,腫瘤復發,但因為放療后組織脆性過大,不能再接受手術治療后,也許會后悔為什么不一開始就切了呢。
現在日本的醫院術前進行大量的化驗檢查,內鏡、X線造影、CT挨個進行,必要時為了排除淋巴結轉移,還要進行PET,充足的醫療資源和保險,使他們可以為患者進行這些檢查;可是在中國,有多少患者能夠承受這大量檢查帶來的經濟負擔。財前的錯誤在于替患者做了決定,因為他知道如果手術成功,患者可以達到治愈,預期壽命與未患腫瘤無異,而保守治療卻根本無法達到。現在醫院的醫生都明白了充分告知的重要性,然而不管怎么詳細解釋,對醫療知識和信息的掌握,患者都不可能達到和醫生對等,很多患者聽到一些創傷性治療的風險后,選擇了拒絕,事實上損失的卻是生命,當然可以欣慰的是,這是他們自己的選擇。
再說一下導演的手法。前半部中,所有的角色性格都非常外顯,財前的自信、冷靜、野心勃勃,東教授的狡猾與嫉妒,里見的淡薄,醫學部長的貪婪狡詐都非常直白,將主觀的內心戲用語言、動作進行直接的表達;而后半部,創作手法卻逐漸內斂,更多見的是角色的行為、表情在說話,褒貶是非需要觀眾自己去判斷。比如唐木教授的鑒定結果公正與否,醫生與患者會作出不同的評判;東教授的作證,是否真的出于對正義的訴求,還是再一次對財前的報復,船尾教授對財前的辯護是利益的驅使還是醫學專家的見解,都非常值得玩味。有人會感慨里見的科研才能,但是真正的從業者都知道基礎研究與臨床的巨大差距,會科研的人很容易得到一些經費與榮譽,但是醫療是另外一回事。還有財前請東教授執刀自己的手術,真正的從業者也明白,這非常自然,技術是性格、人品都無法代替的,而手術室內,醫生不可能有個人恩怨。
再說一些與醫療有關的鏡頭。財前對著空氣比劃手術的鏡頭,動作稍顯僵硬與夸張,手術室內的醫療臺詞沒有問題,少量幾個近距離鏡頭,完全準確,財前緊張時揪斷的縫線現在我們還在用,而開胸器確實就是那樣操作的。
還可以與其它的一些醫務劇進行比較。豪斯醫生中一些患者病情的表現比較狗血,但豪斯單手氣管插管的動作確實很帥,Chase的介入很有意思,而Cameron用酶切電泳技術(RFLP)篩查遺傳病及熒光標記定位,都是研究生以上的課程,我甚至還看到一次內鏡整個鏡身從患者口中拔出的鏡頭。但有一次豪斯竟然差點想不起Wilson's disease這個很常見的專業名詞時,確實讓我有點吃驚,總體來說基本過關。實習醫生格雷相對就要差一些了,Bailey的手永遠像是在患者的腹腔內亂翻,最常見的臺詞永遠是suction,這部劇集將過多的精力放在了混亂的男女關系上,卻看不到一個漂亮的持針手勢或者打結,而這些本可以這部劇加分。
總之,這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劇集,有著非常現實的主題與異常專業的細節處理。
7 ) 一部不朽的巨著
如果說小說《白色巨塔》可以稱之為不朽的巨著,那么,作為富士電視臺開局45周年大慶拍攝于平成15年(2003)的這部電視劇《白色巨塔》,也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部不朽的電視劇。
無論是從演員的挑選,劇本的改編,演員的演繹,導演的功力甚至燈光,鏡頭的調度以及配樂與主題歌的選擇,《白色巨塔》處處趨于完美的用心之處,使得這部電視劇幾乎無可挑剔,讓山崎豐子這部巨著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在全亞洲又一次被更廣泛的討論.
事實上,富士電視臺再度將山崎豐子的這部巨著搬上熒屏,也不是那么容易,道理非常簡單,因為此前在日本已有四個版本的影視作品在先,而 1978年同為富士電視臺制作,由田宮二郎主演的31集電視劇更是深入人心,被認為是經典之作。更因為當年其主演田宮二郎無法從片中角色的情緒中出來在最后一集開播前自殺身亡的事故,被人認為再無可能逾越。當年那部電視劇的最終收視達到31%。而此次富士電視臺決定重新開拍這個劇集時,正是電視劇收視最低迷的時期,大部分電視劇的收視都在20%以下。珠玉在前的壓力不可謂不小。
從劇本的改編來說,原著誕生于1963年,經過四十多年的歲月流逝,雖然小說中的社會問題與矛盾依然存在與尖銳,但醫學本身的進步,以及醫療手段的改變,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平成版如何在不動小說筋骨的前提下,將一些細小的細節隨之跟上時代的步伐是必須卻又非常困難的挑戰,比如原著中財前主攻的噴門手術在四十多年前誠然是醫學中的難點,在現在已經變成是很普通的手術,所以平成版將他的手術專業擅長領域改為現在公認為比較困難的食道癌領域。這類看似輕描淡寫的改動,卻決定了平成版能否被醫學界專業人士再次認同的關鍵所在。此外,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手提電話在工作與生活中的廣泛使用,已經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行為,如何不落痕跡地將使用這些工具的方式與小說的情節吻合起來,符合現時代人物的性格習慣,甚至推動情節的發展,無疑是很大的挑戰,值得慶幸的是,現在看來,編導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安全地將這些現代工具運用到劇情的發展中去,更使用地非常嫻熟與自然,以第一集中財前在花森的夜店中邂逅東貞藏教授與鵜飼教授的場景中為例,情人花森同在夜店卻使用手提電話及時向財前通風報信的細節就十分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讓人信服。
事實上,從種種跡象來看,31集的昭和版比21集的平成版更忠于原著。比如談到對財前的身高,小說中說財前身高五尺六寸,是個肌肉型的醫生,但又說他身材高大,而事實上五尺六寸也只有1.69米,因此以前的版本中在演員的選擇上基本以高大為主,除了朝日電視臺首次拍攝這個巨著使用的伊滕慶身高僅僅為1.56米外,昭和版的田宮二郎身高1.80米,而1990年村上弘明那個版本的財前身高更達到1.85米。這次平成版看來并沒有考慮身材的因素,唐澤壽明1.75的身高不算高大但也非矮小。
相對于原著而言,平成版加大了對教授夫人聚會的描寫,也增加了財前夫人杏子出場的機會;對財前母親的描述原著和昭和版均在很后面才開始涉及,但平成版第一集就通過電話連線財前的母親,使得財前的性格一出場就非常立體;平成版還刪去了兩個原著中比較重要的人物,一個是里見的哥哥,另一個是里見被趕出浪速大學,在鄉村發現了患有早期癌癥并展開治療的鄉村老婦。但同時也增加了一個原著沒有的人物,那就是醫藥代表林田加奈子,用意很明顯,是要對現時制藥廠控制醫院的情況進行補充,很顯然在原著誕生的那個年代,藥廠與醫院的關系遠沒有現在那么緊密。此外還有一些人物的合并與轉移。對于原著大部分情節沒有改變,但是刪掉了一個比較大的情節是原著中財前去探訪一個位于深谷中的水庫發電站的段落。而對德國***探訪的描述則被放大置于到電視劇的后半部。日本電視劇編導的功力僅憑這部劇就可見一斑,其圓熟的技巧太值得國內的編劇學習了。
至于演員的挑選,明顯可見每個角色的挑選都是從是否符合原著形象出發的,在一沖臉的效果上來說,至少讓熟悉原著或看過以前版本的讀者不會有任何不妥的感覺。(而國內的翻拍電視劇,大部分是為了撈錢粗制濫造,首先演員的挑選就是怎么大牌怎么來,完全是不靠譜抄作的感覺,汗顏啊)。
說到演員的表演,唐澤壽明飾演的財前五郎毫無疑問是完全深入骨髓的精彩,而且更為原著中略顯單薄的角色加了分,性格更加豐滿,比如在上世紀 60年代醫生在日本具有無上的權威感,但現在看原著就難免會覺得財前這樣的教授也太過不近人情,所以唐澤壽明很聰明地用招牌式的虛偽笑容來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就非常真實與客觀,使得觀眾最后對這個角色的感情也非常復雜,更多地帶著一絲憐憫的心態來看待這個為了野心與欲望不斷往上爬的人物。
作為對手的江口洋介,因為囿于原著對里見這個角色塑造得相對蒼白的緣故,而且正面人物一向就比反面人物更難塑造的特點,江口演出不輸唐澤的氣勢已經屬于不容易,而在看了原著以后再看電視劇,就會發覺江口其實花了很大心思來塑造里見這個角色,使得平成版的里見雖然戲份比原著中更少,但角色的豐滿與生動卻沒有一樣變少。
至于財前的情人花森這個角色由日本熟男偶像黑木瞳來扮演,簡直就是不二之選,看完平成版《白色巨塔》的絕不會忘記這個美麗,世故又帶有一些傳奇神秘色彩的媽媽桑。在日本的調查中顯示,這個角色被80%的人認為遠遠超過以前版本中的角色,可見黑木瞳的魅力。此外扮演東貞藏教授的石坂裕二,扮演東政子的高佃淳子,扮演鵜飼教授的伊武雅刀均光芒四射,充分發揮了角色的特點,事實上,電視劇中幾乎每個角色都令人信服,讓人對日本的電視界的專業水準不得不由衷的佩服。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平成版的主題歌與配樂,平成版主題歌使用的是西方社會人人皆知的一首作品《Amazing Grace》(《奇異恩典》),這是一首基督教的圣歌,以呼喚真善美而被西方英語社會普遍傳誦,被該劇的配樂大師加古隆用來作為電視劇的主題音樂與主題歌,與電視劇所反映的存在于醫學界的黑暗與人性的陰暗形成強烈的反諷效果,堪稱神來之樂!(加古隆是日本著名的音樂人,但其作品不太被國內聽眾了解,他最新的電影配樂作品是根據流行小說《博士的愛的算式》改編而成的電影。)
無論如何,這是一部不容錯過的電視劇,某種程度上而言,它代表了亞洲電視劇制作的最高水平,也是最值得效仿的翻拍電視劇范本,坦白地說,看了這樣的電視劇很悲哀,因為知道中國的電視劇與它的距離至少不在十年之下。這部電視劇2003年底在日本播出時收視一路走高,最后達到32%的收視,瞬間收視則沖到36%,完全打破當時收視低迷的情況,也高于此前被認為無法逾越的昭和版經典,更打敗同期播映的木村拓哉主演的《PRIDE》,創造了新的奇跡。
內地連續劇難以企及的片子
日本電視臺尺度真大。這樣的揭露在中國是無論如何拍不出來的吧
“里見 外面的風雨我來擔,你只管在白塔里研究”;“財前,我不要你用風雨的手段建成的高塔……”
財前和里見如追求理想中同一枚硬幣的兩面,這里面無關正義、道德、善惡,只與信念有關。21集追下來,只能說,四個字——蕩氣回腸!
終於看完了。從13集開始看的,最後卻完全被唐澤大哥感動到崩潰。這才叫演技啊!!以非正義的手段來實現正義,卻非被所謂正義之士譴責來譴責去 財前你太悲劇英雄了
我一直站在財前這一邊。里見你求我給他開刀,我開刀完了你又說我不應該開刀,這是你妹的正義。
臺版韓版什么的給我滾開
情人一流,愛人一流,岳父一流,下屬一流,對手一流,財前五郎,不枉此生。
我想打十顆星
如果要選十大日劇很困難,排名也很困難,但是白色巨塔排第一是沒什么疑問的
看得走火入魔了……必須先當魔鬼,才能在魔鬼的世界里做天使。一個人的命運從他出生就已經排好了位置,你可以說我主觀,但不能說我悲觀。當你僭越你的局限,努力沖破層層封鎖往上爬的時候,這個世界各種硬性軟性的條框擰成鞭子一齊對你打壓。其實這是一個宿命的悲劇。
CX臺慶劇,日劇黃金十年之后的標桿作品。集原著、編導、配樂、演技之巔峰而成經典,每個角色身上都充滿了人性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但靈魂毫無疑問是唐澤壽明,如果沒有他經典程度絕對要大打折扣。
服從體制,會被體制吞噬;服從自己,會被體制邊緣化,而這樣的體制本身又何嘗不是困境重重。困境,是這世間的常態,沒有誰能夠逃避,造物設置困境就是為了讓你在尋求突破中不斷攀升。若說有意義,唯一有意義的是攀升本身。
最好的醫生劇,現實題材的標桿,群像大贊。遺憾的是,至今沒看到水平接近的現實劇。
全劇充斥著陰暗面,卻未給任何角色貼標簽,不輸出價值觀,不論及孰是孰非。人性不是非黑即白,優秀的劇本就是能夠直面它的復雜與矛盾。這部劇瞬間超越了所有日劇在我心中的地位。
亞洲第一電視劇 名不虛傳
沒有一句臺詞不精妙,沒有一點真相不傷人
彼此深愛,彼此傷害,彼此憎恨,彼此詛咒,彼此謾罵,彼此妒忌,彼此鼓勵,彼此依賴,彼此背叛,彼此撕咬,彼此牽絆…………其實,這是一部BL劇啊!!!!!
我想五星遠遠不夠我對此劇的敬意,有些人即使在卑劣的人前屈膝下跪,俯首稱臣,也不會讓你覺得卑微可恥,財前信念意志強大,充滿行動力,每一步都直指白色巨塔之巔,可惜漠視生命的光輝與尊嚴,是為醫者的死穴,于是一步之遙的遺憾只好結束在奇異恩典的深沉旋律中,成為絕響~
這劇五顆星都不夠打。。。。